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版序

时代前进,学科发展,新书再版,令人欣然鼓舞。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女性盆底学组自2005年成立,工作活跃,2013年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五次全国会议,并有国际妇科泌尿学会(IUGA)一组专家到会,形成高端论坛和培训项目实施,也使女性盆底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之后,本书的编撰再版工作加速进行,在原书基础上,又增加了关于女性性功能障碍、老年医学等新的章节与内容。一些量表都经过验证,还强调和记述了手术护理等内容。应该说本书再版是我国女性盆底学近年新发展的总结,是以盆底学成员为中坚的同道们辛勤劳动的结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业已成为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甚至不仅是健康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诊断和治疗,又涉及多学科、多专业,从基础、临床,到预防、康复,要求合作、整合。因此,本学科面临的问题和任务,还会增多和扩大,也为本书的编撰增加了沉重感。

作为比较新的亚学科,特别是近年推行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在实践中也一定遇到和要解决一些新问题,如过度的手术选择、网片的应用偏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都是应以循证医学、价值医学的观念给予评判和改善,所幸,诸多问题都在本书中予以了重视和阐述。

我们曾引用Telinde 之所说,“很难设想,没有女性泌尿学知识的医师,能成为一流的妇科医院。”我们也曾强调,女性盆底学的知识和技术应是二十一世纪妇产科医师的必备技能。回顾这些年的工作和历程,我们不无欣慰地说,我们践行了、前进了、发展了。并且非常有信心地说:我们是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的!

但愿这部再版的书会为此贡献绵薄之力。

郎景和 朱兰

2014年夏 Q/kSVexZofv9pjIRluj4h028az8uxOek6DC8VEEPz27DtVUc3bSozEq9s28jP23c



1版序

当我们把这部书奉献给读者时,油然产生一种欣慰的感动,尽管先前我们也撰写出版过不少书。这是因为,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或女性盆底学作为一个亚学科或亚专业已经在我国兴起,而我们也尽了一份努力。

以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为主要表现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她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被称为“社交癌”。作为患者,会因各种原因或难言之隐而延迟就诊和治疗;作为医者,又涉及泌尿科、妇产科、消化及肛肠科,又有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诊治、预防保健诸多问题,可以认为这类疾病是多学科交叉、全方位的医疗卫生与社会保健问题。虽然作为医疗诊治,中国医生早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对“两病”(子宫脱垂、生殖道瘘)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九十年代伊始,国际上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或盆底重建外科出现了很多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而我国学者在认识和临床实践上则嫌落后。但到本世纪初,特别是近年,我们迎头赶上,已跻身于国际前列队伍。

2004年我们在福州召开了第一次专题学术会议。翌年12月在广州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女性盆底学组,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到会祝贺、指教。2007年在成都举行了第二次学术会议,情势已别开生面,各地学者报告了流行病学调查、基础研究和临床经验,而且这一亚学科的专家队伍业已形成,甚至可以与国际接轨。关于女性盆底学的论述、书著日渐增多,专题学习班、训练班、学术研讨会接踵而至,呈现如火如荼的可喜局面。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同道们不仅明了美国妇科大师Telinde所说“很难设想,没有女性泌尿学知识的医师,能成为一流的妇科医师”,而且已经确认,对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治与盆底重建手术是二十一世纪妇产科医师的必备技能。

我们愿意在女性盆底学发展中推波助澜。此书的特点是推出新观念、新技术,与先前我们出版的书重要的不同是,突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如流行病学资料、盆底解剖、基础理论阐述以及具体的临床方法、技术。这使我们充满信心地开发与应用。参加撰写各章的作者都是实际的研究者,而不仅仅是文献综述。

女性盆底学毕竟是一个新的亚学科,它需要多学科的密切合作,从事者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突出边缘学科的特点。此外,有关理论尚待深入,临床技术的实施和效果也需循证和改进。鉴于此,本书的不足或可难免,可谓前行驿站之小结与揣摩。

时代步伐飞速、科学发展惊人、信息丰富快捷,纵然如夸父追日般辛劳不舍,仍感心力不及,怀若空谷。唯需努力不怠,与读者及同道们共同协作,乞使女性盆底学长足发展以为幸。

郎景和

2007年岁末 ZOf+y7/SE7x9dNSL40u+HYkzoGI19f9G2Gl44Tmx5RmLVIask3m+UDm+BmP7RGf2



绪论——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学的里程碑

妇科泌尿学和盆底重建外科学(urogynecology and reconstructive pelvic surgery, URPS)系针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FPFD)新的亚学科,旨在研究对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疾患的诊断与处理,其主要问题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plapse, POP)、粪失禁、女性性功能障碍、生殖道瘘和盆腔痛等一组疾病,业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以及突出的社会问题。

我国妇产科医生和泌尿科医生曾在妇科泌尿学、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治以及保护妇女健康方面做出巨大贡献:20世纪中叶开展“两病”(生殖道瘘和子宫脱垂)的防治,1978年进行了普查普治,并相继于1979年(衡阳)、1981年(青岛)召开会议,总结了12个省13 403个病例的经验,提出了分类及方法,1979年末柯应夔医生的《子宫脱垂》一书得以出版,继而针对脱垂的手术治疗——阴式子宫切除和前后壁修补手术,中国内地普及到了基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医生,阴道封闭和半封闭手术也较早地写入了妇科手术学中,并被妇产科医生所掌握。

近十年来,妇科泌尿学和盆底重建外科学作为新兴的亚学科在我国尚属年轻,但发展迅速。2004年4月在福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女性盆底学术会议,2005年12月24日在广州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女性盆底学组,在郎景和院士的带领下,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学组会议,引入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UGA)的国际培训项目(IUGA Exchange)和国际尿控协会(ICS)培训班(education course),在全国推广盆底解剖和手术治疗的新观念、新技术,提升中国妇科泌尿的学术水平,促进了我国妇科泌尿及盆底重建外科的建立与发展。至此,中国的妇科泌尿学和盆底重建外科学已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妇科泌尿学和盆底重建外科学是古老、传统的外科学基础上的新兴学科,我国妇科泌尿领域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类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各种新的观念、理论、技术仍需我们去理解、实践和发展。目前对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认识还很有限,基础研究还远远不够,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解剖也难于理解。诊断治疗方面也还缺乏规范及循证医学的支持,个体化最佳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难度、有分歧,治疗的副作用和远期复发令人尴尬。因此,治疗选择应因人而异,诚如邦尼(Bonney V)所说:“我们都好比裁缝,但我们不能定做制服,而要量体裁衣”。现今是妇科泌尿学和盆底重建外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坏的时机”:之所以说“最好的时机”,是因为在这一领域已有观念、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说是“最坏的时机”,是因为在女性盆腔这一空间里,有妇产科医生、泌尿科医生和肛肠科医生“公裁”般地划分了各自的“领地”,提出各自的“政策”来对待这一空间里发生的问题。但是,我们业已共同地认识到,必须密切协作、默契配合,才能策划、发展这一亚学科,建设、壮大专科队伍。同时需加强公众教育,应将其作为女性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公开提出妇女一生遭遇女性盆底疾患的危险性及手术几率,甚至应把Kegel锻炼作为行为学调整,融入日常生活的健康计划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专家及学科队伍建设的加强,相信这一学科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最后,引用著名妇科医生Telinde 的名言来与大家共勉:“很难设想,没有女性泌尿学知识的医师能成为一流的妇科医师。”希望更多的妇科医生掌握妇科泌尿知识并付诸临床实践。

朱兰 郎景和

2014年夏 ZOf+y7/SE7x9dNSL40u+HYkzoGI19f9G2Gl44Tmx5RmLVIask3m+UDm+BmP7RGf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