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对儿科情有独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86年起就走上了医疗、教学的科主任岗位。我参加一线值班直到55周岁,学医行医到今年正好半个世纪,看过的患儿数以十万计。我在临床上始终坚持中医药治疗,越来越尝到甜头。20世纪60年代用中药治疗传染病的经历,使我至今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中医药治疗可谓得心应手。但是,时代在变化,儿科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应当根据社会的需求开展自己的医疗活动。80年代,我主攻小儿脾胃病,实践了运脾法在各类脾胃病中的应用;90年代初,将研究重点转向新生儿病中的胎怯;1996年后,开展了以病毒性肺炎为代表的小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研究。同时,对现代儿科临床上的各种常见疾病,我和我的团队成员开展了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采用了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等研究方法,获得了多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时至今日,我已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8项、江苏省科技厅项目2项、省教育厅及中医药局项目7项。我和我指导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编出版教材、学术著作32部。科研成果获得过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南京市科技进步奖、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等22项次,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系、脾系疾病的多个领域处于中医儿科国内外的先进水平。
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个人体会深刻的是温阳法、调气法、运脾法、消风法的儿科临床应用。源于南宋陈文中的温阳法对于儿科临床常见的脾阳虚、肾阳虚、心阳虚、卫阳虚等各类阳气不足证候有显著的疗效;调气重在调肺气,对于恢复肺主气的生理功能,治疗各类小儿肺系疾病有提纲挚领的作用;运脾法适用于各类小儿脾胃病,运化复健则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脾胃自能发挥后天之本的作用;风病历来有外风、内风的各种证候,我根据当今儿科临床过敏性疾病多发的情况,又提出伏风之说,可用以指导多种疾病的辨证治疗。
通过临证体验,我提出了一系列可用于指导临床的学术观点,如:小儿肺炎从热、郁、痰、瘀论治,小儿鼻鼽从伏风论治,哮喘分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三期论治,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肺卫不固、营卫不和诊治,运、补二法论治小儿脾胃病,消积必须导滞、导滞常兼清热,小儿Hp相关性胃炎从寒热论治,儿童抽动障碍从风痰论治,凉血活血法为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胎怯从肾脾两虚论治,息风镇惊豁痰法治疗癫痫,清肝泻火解毒法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解毒化湿法为主治疗手足口病,安蛔、驱虫、通下并用治疗蛔厥等。这些观点,均源于中医传统理论,来自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切合当今儿科临床发病情况,多数已通过学术论文、著作得到推广。
我在临床实践中体会最深的有几条:一是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确有优势与特色,问题在于你是否能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二是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儿科临床提出的问题深入钻研和探究;三是我们要引进现代先进的技术方法,为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所用,才能取得行业内、行业外公认的成果;四是中医药伟大宝库需要我们一代代中医人接力研究,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不断传承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