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脑血管解剖学基础

脑部的供血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弓上有三个主要的分支,自右到左分别为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及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由主动脉弓发出后再分出右侧的锁骨下动脉及右侧CCA;双侧CCA走行于胸锁乳突肌的内缘,在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双侧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

第一节 脑动脉供血系统

脑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两个系统,即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又称为前循环,主要负责大脑半球前3/5,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大部、基底节区及内囊的血供。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为后循环,负责大脑半球后2/5,包括枕叶、脑干、小脑、丘脑、颞叶内侧和下部的血供。

一、 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向后外侧上行,颈外动脉向后内侧上行,颈内动脉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颅外段无任何分支,起始部梭形膨大为颈动脉球部。

颈内动脉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外口,沿颈动脉管向前向内侧走行,此段动脉为硬脑膜所包围,最后颈内动脉出颈动脉管至破裂孔,进入颅腔,在后床突处穿入海绵窦,为海绵窦的内膜所包围。在前床突附近,颈内动脉重新出海绵窦,穿通硬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腔,在此处向后急转,形成虹吸部,并发出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图1-1、图1-2)可以分为5部分,岩骨段(C5)、海绵窦段(C4)、膝部(C3)、床突上段(C2)、终末段(C1)。海绵窦段(C4)、膝部(C3)、床突上段(C2)合称虹吸部。

图1-1 颈内动脉造影侧位像及分段

图1-2 颈内动脉造影正位像及分支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1. 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

是由颈动脉虹吸弯发出,与视神经一起向眼眶方向走行。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通过OA实现相互贯通。

.. 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

由颈内动脉C1段发出,连接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沟通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方向取决于两系统之间的压力均衡,通常情况下后交通动脉不开放。

.. 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

是颈内动脉的较小终支,在视交叉上方折入大脑纵裂,于大脑内侧面延伸,主要的分支有眶动脉、额极动脉、额叶内侧动脉、胼周动脉和胼缘动脉等。左、右ACA转入正中裂之前在中线处借前交通动脉相连,有时双侧ACA由一条主干发出。ACA的皮质支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和额顶叶背侧面上1/4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深穿支主要供应内囊前肢、尾状核、豆状核的前部和下丘脑。以前交通动脉为界,将ACA分为交通前段(A1)和交通后段(A2)。

..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呈水平位向前外横越前穿质,进入外侧裂,发出多数分支。主要分支有豆纹动脉、额眶动脉、中央沟前动脉、中央沟后动脉、中央沟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和颞后动脉等。MCA在解剖上分为4段:水平段(M1)、脑岛段(M2)、岛盖段(M3)及皮质支(M4)。

自颈内动脉分出后到发出分支之前称为M1段。M1段自ICA分叉部起点延伸至侧裂;M2段始于MCA主干转向后上形成膝部处,终于环状沟顶端,包括6~8支位于脑岛上方;M3段起自环状沟顶部,在侧裂向外侧走行,止于侧裂表面;M4始于侧裂表面,MCA各分支在皮质表面延伸。MCA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2/3,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内囊的膝部后肢前2/3、纹状体及尾状核。TCD只能检测到MCA的M1段,难以检测M2及M3段。

二、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自双侧锁骨下动脉发出,向上走行在第6颈椎(C 6 )至第1颈椎——寰椎(C 1 )的横突孔内,经枕骨大孔入颅,在脑桥腹侧下部双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液。

椎动脉分为4段:

.. 颈段(V1段)

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向后上走行至入颈6横突孔之前。椎动脉起始部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 椎间孔段(V2段)

椎动脉垂直走行于C 6 至C 3 之间的颈椎横突孔内,上行并转向外出枢椎,并呈倒“L”字形通过枢椎(C 2 ),再通过C 1 横突孔上行。颈椎骨质增生或颈部过度旋转可以压迫或损伤椎动脉。

.. 枕段(V3段)

椎动脉出C 1 横突孔之后,止于穿过硬脑膜处。

.. 颅内段(V4段)

经枕骨大孔入颅后向前内走行在斜坡的下部走向上,在脑桥与延髓交界处或其附近双侧的椎动脉合并形成基底动脉。

椎动脉在颈部发出肌支与脊髓支,肌支供给颈部深部肌肉,脊髓支与其他(如甲状颈干或咽升动脉)动脉吻合供血给脊髓及被膜。椎动脉的颅内分支包括数支,有脑膜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其中PICA是椎动脉的最大分支、变化最多的动脉,供应延髓背外侧、小脑后皮质、小脑扁桃体及齿状核。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走行在脑桥腹侧正中沟,在脑桥与中脑交界处分为双侧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92%BA的终末分支位于脚间池。正常BA管径为3~4mm,平均长32mm。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有:脑桥支、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大脑后动脉。PCA是基底动脉的终末支,其血流多数情况下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但25%~30%存在正常变异,PCA起自颈内动脉,血液来自颈内动脉系统,又称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以后交通动脉为界,大脑后动脉分为交通前段(P1)和交通后段(P2)。

第二节 脑动脉系统的侧支循环

一、 颈动脉的侧支循环

.. 颈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的吻合

此种吻合位于眼、耳、鼻区,以眼区更为重要。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它与颈外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上颌动脉、面动脉的鼻外侧动脉等分支间有广泛的吻合。常见的吻合有眼动脉的鼻背动脉与面动脉的鼻外动脉的吻合;眼动脉的泪腺支与颞浅动脉的额眶动脉的吻合;眼动脉的鼻背动脉与颌内动脉的眶下动脉的吻合。另外,大脑中动脉与上颌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吻合。当颈内动脉颅外段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时,颈外动脉通过上述侧支通路向颈内动脉远端供血。

.. 颈部颅外动脉的吻合

一侧或双侧颈外动脉之间有相应的分支进行广泛的吻合。由于这种广泛的吻合,当一侧颈总动脉闭塞时,血流可经过这些吻合支由健侧流入患侧颈外动脉,再由颈外动脉的侧支循环流入颈内动脉,保证了病变侧脑部的供血。

.. 颈外动脉和椎动脉的吻合

颈外动脉与椎动脉在颈部有许多分支,在椎动脉起始端闭塞时,颈外动脉起到强大的代偿作用。其中颈外动脉的分支枕动脉作用最为重要。

二、 脑动脉的侧支循环

..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脑底动脉环由成对的大脑前动脉A1段、颈内动脉终末段C1段、大脑后动脉P1段、后交通动脉以及单一的前交通动脉组成(图1-3)。脑底动脉环为双侧颈内动脉系统之间、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建立了侧支循环,可代偿颈部一支或多支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的血液供应。如一侧颈内动脉起始端闭塞,颅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发生障碍,前交通动脉开放,由健侧颈内动脉系统向患侧供血;也可经由后交通动脉由椎-基底动脉系统向病变侧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以上分别称为前交通动脉侧支循环开放与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因此,在脑动脉发生病变时,颅底Willis环发生强大的代偿作用。

图1-3 颅脑CTA显示完整Willis环

.. 软脑膜动脉的吻合

大脑半球和小脑表面的软脑膜内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大脑前、中、后动脉在大脑半球表面形成一个软脑膜血管网,能使血液在大脑前、中、后动脉之间建立侧支循环,若某一大脑动脉的分支发生闭塞时,能起某种程度的代偿作用。

很多因素决定了能否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如果血管闭塞突然发生,侧支循尚未充分建立,很容易发生卒中;如果血管闭塞逐渐产生,有时间建立侧支循环,临床症状可以很轻,甚至无临床症状。

由此可见,大脑的供血系统是极其复杂的,动脉与动脉之间具有广泛的侧支循环,这就保证在一条或几条供血动脉发生病变时,大脑-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能够正常工作,这也可以解释有时一条大的供血动脉发生严重血管狭窄或闭塞时,未发生脑梗死,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如果由于发育异常,造成侧支循环建立不良,则容易发生严重脑梗死。

第三节 脑血管变异

Willis环是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的重要交通,正常情况下组成Willis环的各条动脉各司其职,供应各自的供血区域,当某条血管发生狭窄时,Willis环是良好的侧支循环通道,发挥代偿作用。但是组成Willis环的动脉时常会发生变异,典型Willis环少见,表现为组成Willis环的动脉一处或几处发生形态变异。脑血管的变异与动脉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TCD的检测过程中要很好的区别正常变异与血管病变,判断与脑卒中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 前循环变异

解剖标本中10%~25%的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低下或缺如,此时对侧的ACA通过一支大的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及双侧正常的远段(A2)供血给部分或全部对侧半球ACA的供血区。由于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低下或缺如,当健侧ACA急性闭塞,可引起双侧ACA分布区脑梗死。

前交通动脉变异有发育低下或缺如,双支、三支甚至多支AcoA。AcoA发育低下或缺如,当一侧颈内动脉起始端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健侧不能通过AcoA向患侧供血,容易发生颈内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

二、 后循环变异

双侧大脑后动脉管径不对称型,此型诊断需排除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患侧大脑后动脉参与代偿,引起代偿性管径增粗。一侧大脑后动脉P1段发育低下或缺如,直接由颈内动脉发出大脑后动脉P2段,大脑后动脉的血流来自颈内动脉,这种变异称为“胚胎型”或“大脑后动脉胚胎型起源”(图1-4),有关PCA胚胎型起源的发生率报道为25%~30%不等。PCA胚胎型起源,当起源侧颈内动脉(图1-5A)突然闭塞时,梗死不仅累及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还累及PCA供血区,梗死灶明显增大(图1-5B)。后交通动脉变异有单侧或双侧发育低下或缺如。椎动脉变异多见于双侧管径不对称型,约占30%~40%,多以左侧椎动脉为优势侧。

图1-4 颅脑MRA示左侧PCA起自颈内动脉

图1-5 A示含有胚胎PCA的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及闭塞后引起前、后循环支配的颞叶及枕叶同时梗死(B)

图1-5(续)

TCD主要用于检测组成颅底Willis环大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了解Willis环正常结构及异常变异,对TCD正确筛选颅内外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赵洪芹 聂淑敏) Q06gsyJq1AbKZLGMf3kispInSrxlDPIadM9IOXDD7ogFsucByyRII7lvgxSpMG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