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有权利给人生安排一个好的结局

人生是一幕戏,由纷繁复杂的情节串联而成,剧中难免会有悲喜的桥段。但是不要忘记,你是生活的总导演,你有能力给故事安排一个好的结局,让所有的不美好都成为一种经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一位中年女性,原本过着平静、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不料接二连三的厄运找上了她,彻底搅乱了她的生活。先是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身亡,留下无所依靠的她和两个孩子;没过多久,大女儿又被烤面包的油脂烫伤了脸,医生告知她,伤口很快就能愈合,但脸上会留下疤,身为母亲,她既心痛又自责;为了维持生活,她去做售货员,可还没做多久,就失业了;原本丈夫还给她留了一份小额保险,够维持一段时间家用,但烦心的事太多,让她错过了最后一次保费的续缴期,为此保险公司拒绝支付保费。

生活一向静如湖水的她,在短时间内遭遇了这么多的厄运,心理上根本承受不住。有那么一段时间,她近乎绝望了,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过。年幼的女儿并不知道母亲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她们只知道家里不像从前那么温馨了,没有了爸爸的身影,也少了妈妈往日爽朗的笑声。见妈妈沮丧地坐在房间里,两个女儿依偎在她身边,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我想你像从前那样陪我们玩,给我们讲故事。”

望着女儿的脸,女人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该就这样向现实投降,虽然失去了那么多,但还有女儿,还有明天。她决定,继续找保险公司,努力获得赔偿。

在此之前,她一直都在跟保险公司的基层员工打交道。当她提出要跟经理谈谈时,接待员却告诉她经理不在。她站在保险公司的门口不知所措,就在这时,接待员因事离开了办公桌。机会来了,她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办公室,结果看到,保险公司的经理就在那里坐着。

经理很有礼貌地问候了她,这也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和信心。她冷静而真诚地讲述了自己在索赔时遇到的各种难题,经理也都听了进去。随后,经理派人去取她的保险资料,仔细查看。从法律上来讲,公司的确没有承担赔偿的义务,但经过再三思索,这位善良的经理还是决定要以德为先,给予赔偿。

保险赔偿金的问题就这样得到了解决,她也暂时松了一口气。然而,好运并没有就此终止。那位保险公司的经理对她一见倾心。事后,他给她打了电话,以朋友的身份送去问候,在了解了她的一些生活状况后,他还为她介绍了一位皮肤科医生,顺利替她的大女儿做了清除疤痕手术。接着,经理又介绍她去一家大百货公司上班。她的生活又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半年后,经理向她求婚,而她也笑着答应了,再次拥有了一段幸福的婚姻。

当遭遇了厄运时,许多人都会把这个坏的开始当成结局,以为生活也就如此了。之所以会有这样想法,往往是因为过往的生活太顺利,而把平坦和顺利当成了必然,却不知道起伏才是人生真正的基调。没有哪一部影片是平铺直叙的,往往都是情节越跌宕起伏,迸出的精彩和意外越多。生活也是一样,你无法预知会碰到怎样的境遇,但你可以选择对待境遇的态度,还可以竭尽所能去为每件事安排一个好的结局。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这种逆转人生的能力,前提是你有一颗不轻易认输的心。

多年前,一家纺织厂因效益不好裁员。这些下岗人员中有两位40多岁的女性,一位是厂里的工程师,另一位则是普通女工。论学历和才能,前者无疑比后者更有竞争优势,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女工程师下岗的消息一传出,就成了全厂的热门话题。在20世纪8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不多,对于这样的人生变故,女工程师也是耿耿于怀,觉得太丢人。她怨过、恨过、骂过,到后来闷闷不乐、孤独忧郁,不愿意见任何人。原本有高血压的她,身体变得更糟,满脑子想的都是下岗之事对自己的不公,根本没心思再去尝试其他工作。结果,到了50多岁时,她竟患上了脑血栓,瘫倒在床上。

普通女工很想得开,认为既然别人没工作都能生活下去,自己也不至于无路可走,甚至有可能比以前过得更好。她平静地接受了下岗的事实,开始认真琢磨今后要做点儿什么。说来也怪,她过去从没留意过自己有什么长处,可如今却发现自己在烹调方面是一把好手。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她开了一家小饭馆。没想到,因为价格实惠,饭菜的味道可口,小饭馆的生意特别好。一年下来,她不但还清了借来的本金,还有盈余。现如今,她的饭馆已经成了一家可容纳上百人的饭店,而她也着实过上了比在工厂上班时更好的日子。

有人说过:“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如果现在还不够美好,说明它尚未结束。”所以,当生活陷入泥泞的沼泽中时,不要急着给自己的一生定局,鼓足勇气把自己从悲伤和沮丧的黑暗中拯救出来,你有权利并理当努力,给自己的人生规划一个精彩的结局。 ZgIFjeGFv6VD754APjmpJt0IAQC4GqsdmTnsThy6maZXxMTIyEQAjgJQc6m1KiR6



看似堵死的路,其实都有另外的出口

每每打开网页,都会看到令人惊心的消息:少年因学业轻生,青年因爱情堕落,中年因事业颓靡……是什么让他们选择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我们听到的回答往往是“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办”“只想一了百了”。

生活真的走到“绝路”了吗?真的退无可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真正绝望的永远不是生活的境遇,而是人心。没有谁的一生是波澜不惊的,苦难挫折总会时不时地荡起涟漪,甚至激起浪花。当不美好的事物像巨石一样挡住视野时,只要静下心来,总会找到新的出路。怕就怕,直接被巨石吓得乱了方寸,尚未努力就向生活举起了白旗。

一位在商界中打拼多年的企业家,事业风生水起,家庭安稳幸福。不知是上天想给他再多一些考验,还是他在安稳中松懈了警惕,一次失误的判断,使他在生意上出现了巨大的亏损。依照合同,他不仅拿不到应得的货款,还要赔偿对方一大笔钱。多年的努力,一夜之间就化作了乌有,原本衣食无忧的家开始债台高筑,每天都有人上门来要钱。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月,企业家和妻子都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凡门铃一响,两个人的心就会揪成一团,生怕会有鲁莽冲动者进来打砸,或是做出其他对他们不利的事。恐惧感和内疚感交织在心里,企业家再也承受不住,遂起了轻生的念头,想到只要自己眼睛一闭,也就一了百了了。

那天,企业家对妻子说想出去透透气,然后就来到了桥边,猛地跳了下去。当时桥边的行人比较多,好心人及时将他救起。醒后,他却吵嚷着埋怨起救他的人,怪对方多管闲事,周围的人都觉着他不可理喻,纷纷斥责他不识好人心,精神不正常。其实,他倒希望自己真是精神病呢,那样就不会这么痛苦了,如今连死也不行,真是天意弄人啊!

他周身湿漉漉地在街上走着,脑海里突然想到了自己许久未见的一位老友。此人曾经也经商,几年前退出商界在郊区买了一栋房子,过起了恬淡的生活。或许,找他聊聊能让自己走出这场迷局吧!

他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抵达了朋友的住处。讲明来意后,朋友放下手里正在修剪花草的工具,不紧不慢地说:“走吧,咱们去散散步,这里山清水秀,值得看看。”落魄的企业家其实并不想去,他在心里嘀咕着:“我都无路可走了,哪儿有闲情雅致去散步?”可尽管这样想着,他也不好意思驳朋友的面子,只得跟在对方后面慢慢走着。

曲径通幽,两旁古树参天,风景甚是好看。朋友看起来心情很不错,似乎并未把他来时倾诉的遭遇放在心上。步行小许,朋友突然停了下来,指着前面说道:“你看,这条路是不是走到头了?”企业家一看,再往前走就是山崖了,点点头说:“是,咱们回去吧!”

朋友似乎并未有掉头的想法,而是迈着悠然的步子,继续往前走。到了路的尽头,他才止住脚步,回过头对企业家说:“看来,咱们还能再散会儿步。”他指着原路尽头旁边的一条岔道,又说:“看旁边这条路,不照样可以走。”

企业家若有所思,而后说道:“是,看似无路,其实还有路。”朋友听到这番话,面露笑意,意味深长地说:“老兄啊!很多时候,咱们都以为临近尽头,没有路可走了,其实继续往前走,继续寻找,可能就会有另外的出路。”

朋友的这席话,彻底浇醒了颓靡中的企业家。离开朋友家的时候,他脸上的愁云已经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笑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车里的音响飘出刘欢的声音:“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绝境能造就强者,也能吞噬弱者。”

看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恰恰是在没有退路时形成的;再看那闪烁的繁星,也正是在黑夜降临后才散发出光芒的。生活会有令人无奈的困境,与其把它视为绝境,在绝望中沉沦,倒不如将其视为磨难,在历练中醒悟和升华。

记得一则故事里讲到,禅师带着几个小沙弥到一处绝壁前,问道:“如果前面是悬崖,后面是深渊,你们往何处去?”众徒弟凝神思考的时候,最小的一个沙弥说:“我往旁边走。”师父听后,会心地笑了。

任何事情,一味地钻牛角尖都只会变得更糟。人生的困境,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编织出来的蜘蛛网,那些所谓的绝境,也不过是内心创造出来的假象。上天不会让任何人无路可走,只有内心的恐惧和绝望,才会逼人走入绝境。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你陷入生活的沼泽地时,请用A.J.克朗宁的这番话,给自己一点信心和希望吧——

“生活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只要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有一扇门就会为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之门。” ZgIFjeGFv6VD754APjmpJt0IAQC4GqsdmTnsThy6maZXxMTIyEQAjgJQc6m1KiR6



在“无能为力”中去创造“奇迹”

1940年6月23日,美国一位黑人妇女诞下一名女婴,取名威尔玛·鲁道夫,她是这个贫困家庭中的第20个孩子。生活的拮据毋庸置疑,更不幸的是,威尔玛在4岁时患上了双侧肺炎和猩红热,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两种疾病都是致命的。

母亲抱着威尔玛四处求医,医生们见过后都摇头叹息,觉得生存的希望不大。然而,这个瘦小的女孩竟然抵挡住了病魔,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条命。只不过,她因猩红热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自那以后,威尔玛只能依靠拐杖来行走。

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变故是很可怕的,她不仅要面对生理上的不便,更要承受心理上的折磨。尤其是看到同龄的孩子们追逐奔跑时,她平生第一次对生活感到了失望。幸好,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还有母亲的陪伴,这位有着20个孩子的母亲,把她大多数的心血都倾注在威尔玛身上,不停地鼓励她,希望她能够超越痛苦。

母亲的鼓励没有白费,威尔玛渐渐找回了对生活的希望,并有了一个大胆的梦想。她对母亲说:“我想比邻居家的孩子跑得快,不知道这个梦能不能实现。”向来乐观坚强的母亲,在听到女儿说出这句话时,还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心里知道,孩子的梦想可能永远只是个梦,除非有奇迹。

后来,母亲从朋友那里听说了能够治疗小儿麻痹的方法,就是泡热水和按摩。母亲每天坚持给威尔玛按摩,也号召家里人有空就来帮忙。她还四处打听治疗此病的偏方,买来各种草药给女儿涂抹。

终于,威尔玛9岁那年的一天,奇迹出现了。她扔掉了拐杖,站了起来。两年后的那个夏天,威尔玛看到几个哥哥在院子里打篮球,一时间入了迷,竟脱下笨重的钉鞋,赤脚去跟哥哥们玩篮球。大家都惊呆了,没想到威尔玛居然可以走路了。那天,她赤着脚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好像要把过去那些年没有走过的路都补回来。

13岁那年,威尔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参加中学举办的短跑比赛。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她患过小儿麻痹症,直到现在腿脚也不是很利落,害怕她出现意外,就好心劝她弃赛。威尔玛的态度很坚决,老师只好让她的母亲来劝说。然而,母亲很支持女儿,说:“她的腿已经好了,让她参加吧,她很想超越自己。”

比赛那天,威尔玛的表现很惊人,她凭借毅力一举夺得了100米和200米短跑的冠军,成了校园里的奇闻。从此,威尔玛喜欢上了短跑,想办法参加所有的短跑比赛,也总能拿到不错的成绩。同学们不知道威尔玛怎么会从腿脚不灵便变得跑得如此快,但家人和威尔玛知道,这份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倔强而坚强的威尔玛,为了实现比邻居家孩子跑得快的梦想,每天早上坚持练习短跑,就算小腿酸痛发胀,也不放弃。

在1956年的奥运会上,16岁的威尔玛参加了4×100米的短跑接力赛,并与队友一起获得了铜牌。1960年,威尔玛在美国田径锦标赛上以22秒9的成绩,创造了200米的世界纪录。在当年举办的罗马奥运会上,她迎来了自己体育生涯的巅峰,在100米、200米和4×100米的比赛中,连获3枚奥运金牌。

当医生对威尔玛的病感到无能为力时,她的生存意志力创造了奇迹;当多数人对小儿麻痹症导致的腿部残疾感到无能为力时,她的母亲和家人用按摩和坚持创造了奇迹;当所有人都对威尔玛的跑步心愿感到无能为力时,她却用努力创造了奇迹。

和威尔玛经历相似的,还有一个被大火烧伤的男孩。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稀听到医生告诉母亲:“这孩子下半身伤得太厉害了,活下去的希望很小。”对生的强烈渴望,使他熬过了最关键的危险期,但很快医生又告诉其家人:“保住性命对他来说也未必是好事,这孩子可能这一生都无法再站起来。”这时,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起身走路,不做残废。

出院后,母亲不间断地为他按摩,而他那两条细弱的腿却没有任何知觉。即便这样,他也不曾动摇要走路的决心。有一天,天气格外好,他望着灿烂的阳光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接着,他奋力地让身体离开轮椅,拖着无力的双脚在草地上匍匐前进。一步一步,他爬到了篱笆墙边,然后用尽全力扶着篱笆站了起来。

自那天以后,他每天都扶着篱笆练习走路。时间久了,篱笆墙边便多了一条小路。他的目标很坚定,就是要锻炼双脚,甩掉那种无力感。靠着钢铁般的意志,他最终重新站了起来,然后又像孩子一样,学会了走路和奔跑。

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有一句名言:“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创造奇迹,那就努力让自己变成奇迹。”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可能”,就算是被宣判了“死刑”,只要你有自信和毅力,同样可以扼住命运的喉咙,让上天改判! ZgIFjeGFv6VD754APjmpJt0IAQC4GqsdmTnsThy6maZXxMTIyEQAjgJQc6m1Ki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