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天只存在于我们心中

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话语言简意赅,意思是要求我们做事要立足现在,不要拖延。

思婷是个爱画画的女孩,这种爱好曾让她一度立志成为一名油画家。上高中的时候,她想报个油画培训班专门学习油画知识,可是,当时同学们都在为考大学而拼命地学习,每天都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这使得平时不那么努力学习的思婷也跟着紧张起来,学油画的事情也因此被搁置了。当偶尔打开油画册子翻看时,思婷却静不下心来仔细思考。于是,她这样对自己说道:“明天再说吧!”

高考终于结束了,思婷考入了省内一所名牌大学。进入大学后,先军训半年,然后开始了忙碌而紧张的课程。思婷又想起了喜爱的油画。她想去学油画,但是又觉得时间很紧张,每周都有忙碌的功课,还有各种社团活动,稍有一些空闲,她又想走出校园去逛街。于是学油画的事再一次被搁置了起来。

在这种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思婷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毕业后,思婷开始找工作,终于找到了一个还算满意的工作。接着是入职培训,然后正式上岗。

在工作中,思婷一步步战战兢兢地走下去。每当想起学油画的愿望时,她看看眼前一堆还没完成的工作,先是无奈地叹口气,然后说:“明天再说吧。”晚上躺在床上,她就想着明天一定要抽出时间报个油画培训班,从头学起。可是,第二天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做,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思婷还没能开始她的油画学习。

思婷的梦想在拖延中破灭了。她就如同那个不停叫着“好冷啊,好冷啊,明天就搭窝”的寒号鸟一样喜欢拖延。人和鸟的结局大同小异:人的梦想破灭,鸟的躯体被冻僵。

一些拖延者喜欢抱着“今天就这样了,有事明天再做”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明天对他们来说就是心中所期待的未来。他们对明天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万事待明日”是拖延症患者们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倾向,在这些拖延者眼中,明天就是一种幻想,一段可以充满遐想的时光,缥缈无形却美丽动人,就如地平线那样,永远在前方,却无限美好。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了。”我们梦想中的明天很快就会来到,而在到来的时候“明天”将变成“今天”,“明天”过后还有“明天”,因此在这个今天再盼望明天,那这样的明天将永远都不会到来。昨天的一切都已经属于过去,都已经成为身后的风景,而明天的一切尚未到来,还只是未知数。聪明的人会聚精会神地关注今天,把手头的事情全心全意地做好。

“不珍惜今天的人,没有明天。”的确如此。我们只有现在,只有当下,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现在,生活在当下,而不是明天。“明天”只不过是喜欢拖延的人创造出来麻痹世人和自我安慰的词语。它只存在于我们心中。

大音乐家贝多芬曾说:“你没有学习到一些有用事物的日子,都白白浪费掉了。没有比光阴更贵重、更有价值的东西了,所以千万不要把你今天应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

拖延的人以为明天很美好,明天总会比今天更好,但实际上,他们也清楚明天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事,可能还不如今天呢。把事情推到明天去做,是一种逃避行为。结果往往是这样: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明天可能会比今天更焦虑,会经受更多的折磨,而且越是拖延,最后越是狼狈。

明天不再,期待明天的行为会无情地吞噬我们的时间,让我们一步步走向失败和衰老。

最后,让我们朗诵那首脍炙人口的《明日歌》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ICfkHVoO8cd9E8nUbGFNhJXxBS1qQPpMIZ8XyhmS/GYOV+egYGY/3w4JEEXII4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