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的称呼,让沟通成功一半

一个年轻的旅行者骑着摩托车进入戈壁,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赶着牛车的老人,又渴又饿的他随口问道:“嘿,这里离饭店还有多远?”

老人笑呵呵地对他说:“五里。”

旅行者一听还有五里,心想转眼就能赶到,于是一轰油门继续出发了,连声谢谢都没有对老人说。结果等他开出去五里,不要说饭店,村落都没有见到一处。

如此他不得不思考老人对他说的话,忽然灵光一闪,“五里”的谐音不就是“无礼”吗?难道老人是在责备自己无礼?旅行者意识到了自己的唐突,他不禁感到了一丝羞愧。

少顷,老人赶着牛车到来,旅行者立即骑着车跟上去说:“老大爷,我刚刚饿昏了头,冒犯了您,真对不起。”

老人依旧笑呵呵地赶路,说:“没关系。”

旅行者说:“老大爷,还得麻烦您一下,这附近哪里有饭店啊?”

老人甩了一把鞭子说:“这附近哪里都没有饭店,你跟紧点儿,到我家吃点饭吧。”

事实上,不管我们和谁沟通,也不管我们想要谈论什么话题,总得有一个合适的称呼开头。即使不能确保称呼的准确性,也要让对方感到亲切,至少要让对方感到得体,这样才能够让沟通顺利地进行下去,而不是在开头就受到羁绊。在此我们应该谨记,虽然一个不合适的称呼往往不会引起对方的直接反应,尤其是对于那些修养比较好的人而言,甚至不会引起他们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本位意识,如果我们给出的称呼让对方感到不悦,沟通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正如旅行者自己所说,他的本意并不想冒犯老者,但是由于他没有相应的称呼意识,张口就冒犯了人。因此,我们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注意,我们不想冒犯别人,并不代表我们说出的话就不会冒犯别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人,不会都像上述案例中的老人一样,把不悦直接反馈给我们,并且在我们道歉之后随即予以原谅。更多的人表面不会说什么,却会在暗地里做一些对我们不利的事,比如在背后发出一些非议等。

如果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意识到称呼的重要性,并且给出适当的称呼,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尊重,从而让他们在众人眼中有面子,必定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接下来,我们的交流也能够避免冷场的情况出现,同时避免和一些人结下仇怨,为自己的未来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总而言之,每个人的身份、地位、能力、性格和修养等都不尽相同,但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有一个心理预期,而这个心理预期首先必然体现在称呼上。因此,当我们与一个人进行沟通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的不是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对方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对方生活比较严谨,喜欢到处教导别人,那么我们就可以称他们为老师;同理,如果对方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比较随意,我们就可以随意称他们为“老王”等,太严谨的称呼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不自在。

具体来讲,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注意称呼问题:

(1)职业。这是称呼中最广泛,也是最简单的参照对象,通常来讲,我们对劳动者可以称为师傅,如工人、司机和厨师等;对于知识分子可以称为老师,如教师、作家和艺术家等;对于政府机关从业人员,可以称为同志,在我国这也是最通用的称呼;而对于外国友人和港澳台同胞,则需要称先生或小姐等。

(2)年龄。比如对一些年纪比自己大的人称呼叔叔、阿姨,或者大爷、大娘等;同龄人可以称之为小哥、小姐,或者小弟、小妹等;对于明显比自己小的人,则可以称之为小朋友、小同志,或者小伙子、小姑娘等。

(3)身份。身份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尊严的象征,因而在需要展现地位和获得尊严的场合,我们一定要在称呼内容中加入对方的身份特征。比如对方是某单位领导,我们应该称对方为张厂长、王主任、刘局长等;如果对方是某公司企业老板,我们应该称对方为张总、王老板、刘董事长等。

(4)场合。与上述参考对象相比,场合因素是最普遍也是最微妙的,通常需要我们把持好一个适当的度。

比如在官方场合,即便我们和对方的关系再怎么密切,都应该使用官方的称呼;而在私下场合,即便对方的身份再怎么显赫,也应该使用一些私人称呼。这里存在一个基本的原则,即我们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称呼,而是考虑对方希望我们怎样称呼,然后就能够无往不利了。

当然,如果我们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或者不愿意把称呼问题搞得太复杂,也可以不加称呼,但我们同样要注意礼貌。比如在对话之前,我们可以说一声“你好”,问问题的时候可以说一声“请问”,在得到对方的回答之后,无论有无价值,都应该说一声“谢谢”等。 p2YT0uNBo6E9rSosYTRelwNzgSrJNqgahQVGVbSP9j42iJZcPM8424XVLLTpFIJ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