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原上的软黄金

2007年,一座叫诺乐的厂房在仁多玛村建起来,就在通往村外的小公路的边上,依着山势每一年每一年都在扩大。

益西德成用了7个月的时间,帮助桑吉和妻子从文盲变成日多玛村第一批会简单英文、计算复杂织数的员工。而此时,她和在印度认识的同是藏民的未婚夫Yidam,也正在良好的发展中。这对小情侣的恋爱没有逛街吃饭看电影,而是和桑吉夫妇一起,去东南亚国家学习纺织技术。比如以纺织著称的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

而后,他们把学来的技术带回诺乐,慢慢的,又有16个“大胆”的村民加入进来。

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藏族人其实并不是以擅织布闻名的。过去牧民们只不过是把织布当做冬季不能游牧时的消遣活动,成品也更偏向于实用,这些日常消耗品以大地色系为主,耐磨耐操又保暖,却缺少艺术感。

益西德成坚持用最古老的方式手工制作各种布料,一经一纬都是双手所创。所以诺乐必须对每一个员工从零开始培训,请来尼泊尔纺织大师教授工人,这大约需要六个月时间。

结合了传统织造技术和现代工艺的基础上,诺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奢华织物——不插电、纯手工织造的围巾和披肩。

经过多年积累,现在的制作流程已经非常清楚,一条牦牛绒围巾的诞生工序大概是这样的:

一、收来牦牛绒,清洗干净,晾晒,有个别款会在绒的阶段就染色;

二、把绒变成线。左手捻起一把绒,淡淡地缠在手腕上,右手转动纺线机,带动轴飞速旋转,绒被扯住一拉就是线了。然而如何保持线的粗细始终一样,就要靠女工双手的触觉,还有对纺线机的熟稔程度了;

三、两股变一股线,因为上纺织机的线需要特别牢固,所以需要两股;

四、上机:超过四千根的纺线,都是靠人工按上去的。一边一个人,互相非常熟悉对方的频率,一送一拉,无比默契。

五、纺织:就像小时候听的歌曲《金梭银梭》,梭子飞起来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时光飞逝。脚是控制纺织机上纺线的上下错落的,右手拉动纺织机让梭子穿梭,左手使线压紧。看上去就复杂得想马上掏钱买,然而这只是素色的做法,格纹或花色的设计款制作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六、检验:虽然很多商家卖手工制品会说,这是手工的所以会有瑕疵,益西德成却从来不认为“手工”两个字可以作为不完美的借口。她一直要保证产品的瑕疵率在极低的百分比内。有女工专门在围巾上找有没有鼓包、有没有线头;

七、染色:诺乐的产品多是大地色系,偶尔也有亮色。用的是瑞士天然染料,染料论克售卖,成本极高;

八、整烫:水蒸气的熨斗,每一条都细心熨平叠好,然后再放进带子套起来。

不说牦牛绒,大家对羊绒的观点就是松软甚至是松垮的,而诺乐的围巾通过这些繁琐又重复的工序,肌理明晰、色泽光润、温暖踏实。

工人都有机会尝试各个工序,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也有熟练工在几个工序中随意切换。反正每个工人根据技艺高低、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领取不同的薪水。 z+plazakiWpV/ccdpV275xBO137U0lCK1E9kwmPVTMvLGSI0glDRcd9tK9qhHc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