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与文学家,生卒年不详。据说他祖上几代曾出过名将武官,也出过历史学家、天文学家,但到了父亲司马谈这一辈家道已衰,只能居于乡野,司马迁出生后境况也无多少改善,小小年纪就忙于田间劳作。在他十岁时,父亲有幸荣升太史令,司马迁才得以随父迁居到了京城长安。
父亲司马谈来到京城后不久,初步计划独立编撰一部史学巨著,他广泛搜集、阅读各种史料,着手进行准备工作。公元前110年,司马谈病逝,两年后司马迁也当上了太史令,六年后他开始编写史著,将父亲的当年遗志付诸笔端。
此时正值汉武帝时期,匈奴连犯边疆,战事不断。公元前99年发生了李陵降敌一事,司马迁为李陵辩言了几句,当即被汉武帝打入大牢,受尽酷吏杜周的各种折磨。第二年,汉武帝又下令抄斩李陵全家,狱中的司马迁没能逃过此劫,再次遭到宫刑之苦。坚强的意志支撑着司马迁度过难熬的狱中岁月。公元前96年,汉武帝大赦天下,司马迁被释放出狱。年近50的他任职中书令,重新拾起那支废弃多年的笔开始专心致志地从事编写。
五年之后,这本忠实记载了中国上下三千年历史的鸿篇巨制终于封笔,被取名为《太史公记》,这就是后来的《史记》。《史记》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等五大部分,共计130篇,52万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司马迁穷尽一生的心血之作。后人感于司马迁的杰出成就,将他与西汉的司马相如、三国的诸葛亮并列排名,盛赞为“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那本《史记》也因为在中国古籍著作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史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人生故事,都和这本辉煌的巨著《史记》有关。能忍天下苦,必能为天下文。它是中国的古典名著、文学名著、史学名著,被后人称之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高度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个评价客观、准确、形象。
《史记》是一本史学名著,它给史学家们开创了一种新的写历史的方法,所以被史学家们所推崇。但它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采用的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物传记的写作方式,文学性很强,所以也被文学家们所推崇。大概能受到两个领域所敬佩的人,在史学上,除了司马迁恐怕没有第二人。
《史记》中最好看的那一部分,也是人物传记的部分。历史是浓缩的社会和人生,而《史记》是给人以血肉和灵魂的历史。一句“苟富贵,毋相忘”的人性坦言,几乎成了人活一世的理想。翻翻几千年的历史,倒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其实,司马迁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我看来,能自成一体、自成一家、不循规蹈矩的人,差不多就是英雄和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