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红

楼梦》原名《石头记》,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被称为“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历代文人学者评价甚高。国外学者甚至把“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的“显学”(显赫的学问),可见此书对世界文学影响深远。

一、成书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回暖,在清朝,资本主义也蓬勃向上地壮大起来,这本身就与严重制约它发展的封建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集中表现就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民主主义思想与传承千年、又居于稳固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有了这样的时代大背景,《红楼梦》无疑成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浓缩舞台,各种人物登场:它以盛极一时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贾家荣、宁两府逐渐衰败为着墨点;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贾府当权人物处理各种事务所体现出来的荒淫腐败、虚伪欺诈为细节,描绘了在封建社会制度迫害下的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性格,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不同于以往“一脉相承”“封妻荫子世家子弟”的叛逆精神,同时也对日趋严酷的社会现实加以揭露,昭示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本生就一个官宦世家,曹家高祖曹振彦,原本是清朝皇室的奴仆随多尔衮入关后,屡次因为战功升迁。他的后代曹玺的妻子孙氏,曾经当过康熙帝的奶妈,圣宠更为浩荡。

康熙皇帝即位后,康熙二年(1663)特意任命曹玺任江宁织造。且不谈江南富庶,任职江南是个“美差”。单提织造这个职务,乃是专为皇帝驻京外办差的。曹家深得皇帝信任,又善于经营,经过曹玺、曹寅两代数十年努力,成为一代数得着的大户也顺理成章。康熙喜好游玩,曾经六次南巡江南,其中有四次是由曹寅于江宁承办接驾任务的,甚至圣驾中途休息就在江宁织造署里。

曹雪芹出生在此等人家,本该锦衣玉食,让世人艳羡。然而就在曹家权倾朝野之时,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驾崩,雍正皇帝即位了。曹家失去了靠山,落得惨淡收场。在雍正五年(1727)末雍正帝下旨,因骚扰驿站案、织造亏空案,曹家被革职,甚至抄家枷号。雍正六年(1728)初,曹家迁居在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居住,这时据后人推断,曹雪芹虚龄14岁。家道中落的曹雪芹后来历尽沧桑,对世态炎凉颇有一番见识,又因少时受到良好的教育,艺术修养极高,因此在写作《红楼梦》的过程中可以管中窥豹:此人琴棋书画,无一不晓。巨宦生活细节种种,皆是细致描摹,可见当年的经历为曹雪芹成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然而《红楼梦》一书虽然是以曹家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但《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二者不能完全画等号。曹雪芹从哪一年开始写《红楼梦》已无从查考。现存最早的《石头记》(《红楼梦》原名)稿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甲戌本,现有此本的过录本传世。因此那时候《石头记》前80回已基本完成。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曹雪芹“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去世了,晚年曹雪芹禁不起丧子之痛,加上“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不久就病逝了。实际上后30回也基本完成,只是没有流传下来,后来终于遗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周汝昌先生曾在《红楼小讲》中说:“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早已指出,《红楼梦》打破了以前小说的写法。这种写法的创新性,经过研究,显示出多种特点,堪称独绝(鲁迅用过‘绝特’一词,在此尤觉警切)。由于全书的内容是写兴衰、荣落、聚散、悲欢、炎凉(世态人情)、美恶(性情,品格)……一系列的相对相反的巨大差异与变化,所以原书的布局是:108回书文,前后各为一‘扇’,即半部54回。两‘扇’前后不但对比对映,而且以前伏后,以后应前,各自有双层的笔法内涵,有表有里。例如前一半写一段繁华快乐的盛况,则后必有相应相反的一段写那凄凉寂寞、衰落悲伤的情景(如过元宵节,过中秋节,必有两次盛衰不同遥为对应)。是以前笔墨表层似处处写盛写欢,实则细玩方悟那又是同时处处隐伏着后文的细节,而非一味‘热闹’的泛笔。”

从乾隆十九年(1754)到五十六年(1791)程甲本问世之前,《石头记》前80回手抄本,一般都附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因此后人称这些《红楼梦》的版本为“脂批本”,现已发现的脂批本有11种。之所以称其为“脂批本”,是因为批注者以署名脂砚斋、畸笏叟为最多。《红楼梦》一开始仅在曹雪芹的少数亲友间流传,后来范围稍有扩大,故巨家富室、文人学士也有传阅的。“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参见程伟元《红楼梦序》)

因为手抄本《石头记》的读者越来越多,又因其“无全璧”“无定本”而深感遗憾,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冬,程伟元、高鹗收集、修辑和补遗订误的120回《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用木活字排印出版,后人称为“程甲本”。次年二月,程、高二人又“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误”,仍用木活字排印出版,后人称为“程乙本”。具体情况可参见程伟元和高鹗的《红楼梦序》和《红楼梦引言》。程高本的问世,《红楼梦》有了全璧本,后40回也便成了《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广大读者所认可。

另外《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因此刊行的诸多版本所署书名一般都题为《石头记》。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随着历代文人学者的努力,《红楼梦》更加广为人知,并且陆续传到西方。首先是摘译、节译,后来有了德文的80回译本。而在日本、朝鲜和越南,在这些国家进行文字改革前,人们可以直接阅读汉语原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上百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译本,其中120回全译本就有20多种版本。因此《红楼梦》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经楼梦》得到这样的赞誉并不为过。

二、故事梗概综述

《红楼梦》这部现实主义巨著共120回,上半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则转入描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全书关键的转折点,荣、宁二府由盛转衰即由此拉开序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是全书热闹的顶点,下一回的情节便急转直下。

《红楼梦》讲述故事大致如下:

女娲补天时选了众多石头,唯有一块剩下没用到,就随手弃在青埂峰下。此石灵性已开,常常因为自己没能被选上补天而自怨自艾。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到了,就问他可愿意去“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旅、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道”。石头连连说好,因此得历人间事,复又归来。几度岁月之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显世。石头上大概是这样记叙的:

乡宦甄士隐居住在姑苏阊门外的葫芦庙那里,因为怜悯寄居庙内穷书生贾雨村,赠银让他赴京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子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士隐投奔丈人见弃,看破红尘,就随跛道人出家了。

贾雨村这边中了进士,本当了知府,又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家的女儿林黛玉读书。因为京城起用旧吏,他就托林如海求丈人家荣国府美言几句: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如海一口应允,贾雨村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贾雨村在葫芦僧门子的帮助下在应天府审理英莲被拐卖一案。买主薛蟠和荣国府有亲戚之谊,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冯渊,贾雨村依凭“护官符”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进京到荣国府住下。

黛玉进荣国府见到一干人等,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宝玉直嚷嚷自己和黛玉原本是相识的,又见黛玉没有佩戴玉石,痴性大发,惹起一场不快。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遂与袭人欢好。

薛宝钗一直佩戴着癞头和尚所赠金锁用来治病,黛玉忌讳“金玉良缘”的说法,与宝钗言语间多有讥讽,警告宝玉要专情专意。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又因有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吵,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不想自己的父亲林如海病死,黛玉只得常住荣府。黛玉常常有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日思夜想,因此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荣国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了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后来元春怕自己玩赏大观园之后空闲,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进园后,宝玉成天和这些女孩子厮混,无心读那圣贤之书。宝玉的书童茗烟将《西厢记》等书偷带进园,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林黛玉压倒众人。

荣国府一个远方亲戚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贾母知道,便留她住下。在大观园摆宴,又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各处。

这日众人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记》曲文,宝钗察觉与她谈论起来,二人关系好转。一次宴席上,薛蟠调戏会唱戏而又豪爽的柳湘莲,被柳湘莲狠狠揍了一顿,觉得颜面无存,于是就外出经商。他的小妾香菱(即英莲)到大观园学诗,宝钗也住进来。后来,又有几家亲戚的姑娘来到,大观园中作诗、制灯谜,空前热闹与欢乐。

黛玉丫鬟紫鹃想要试探宝玉对黛玉的心意,假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信以为真,因此而发病失态,黛玉和宝玉彼此心心相印,众人也以为他们定成美满姻缘。黛玉要认薛姨妈为干妈,钗、黛二人关系分外融洽。

粗使丫鬟傻大姐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下令抄检大观园。迎春不敢反抗,听凭丫鬟被赶走;探春大怒,责打仆妇;惜春也因这件事,与哥哥嫂子断绝了往来。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抱恨而死;贾宝玉因此写《芙蓉女儿诔》祭她。贾政逼宝玉读书,迎春出嫁了,宝钗被家事缠住,搬出园子,大观园冷清起来。

黛玉想到自己终身之事无人做主,身染重病久久不能痊愈。贾母有把宝钗说与宝玉为妻的意思,凤姐赞同。黛玉闻之更加伤感。

十月里,海棠开花,大家以为喜事,摆酒庆贺。就在夜里,宝玉的通灵玉不知去向,人也痴呆了。祸不单行,元春这时死去。贾母做主,决定为宝玉娶宝钗为妻,凤姐怕宝玉不同意,告诉他娶的是黛玉,并不让黛玉知道消息。黛玉在傻大姐处知道实情,梦想破灭,迷失真性,焚烧诗稿,在宝玉成亲时,她孤苦而死。洞房之夜,宝玉见是宝钗也大惊,人也更加糊涂,忧伤得差点死去。

探春远嫁之后,大观园更为冷清,凤姐月夜见鬼,尤氏又得重病,众人搬出园,请道士在园中作法驱妖。荣、宁二府欺压百姓的行为惹恼了皇上。皇上下令抄检荣、宁二府。凤姐本一直病着,由于突来大祸,更加奄奄一息。不久贾母病死,鸳鸯因当年老爷想要收她当小妾抵死不从,怕现在被人报复,也自杀殉葬。凤姐主办丧事,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力不从心,大家怨恨,可怜凤姐就这样支持不住死去了。强盗打劫了妙玉居住的道观,妙玉被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决意出家修行。

宝玉因为失去通灵玉石一直浑浑噩噩,幸好有和尚送还,并引领他再次梦游太虚幻境,醒后更大彻大悟——其实送通灵玉是要他弃绝尘缘的。宝玉应考中举,下场即不见踪影,出家当了和尚。宝钗怀孕,袭人嫁与蒋玉菡,他也全不管了。

贾雨村再次因犯法被解职,在觉迷渡口碰见已修成大道的甄士隐。甄士隐向他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若干年后,此书托付给曹雪芹,全书终告结束。

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全书结构严谨,语言生动优美,善于刻画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据统计,全书登场的人物多达700多个,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多达数十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尤三姐、晴雯、袭人、史湘云、妙玉、贾母、刘姥姥……众多呼之欲出且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红楼梦》所存在的虚构的时代背景是有其现实环境折射的,即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然而现下繁荣只是封建时代的“回光返照”,这在荣国府的衰荣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小说的开端,当林黛玉踏进“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荣国府里,虽然贾母一一引见各种风华人物,但是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无疑是有一段前缘的贾宝玉了。

贾宝玉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珍而重之的继承人,更兼“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深得荣府掌权人史太君的喜爱。然而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却和封建教育制度下的“世家公子”大相径庭: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尤其那句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更使他在文学史上焕发出别样的人文风采。

贾宝玉对自由的追求,实际表现在他希望自己掌握“爱情婚姻”方面。“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所谓的父母之命、家族利益,在贾宝玉一心追求志同道合的思想情谊面前,都不能成为背弃前约的理由。然而贾宝玉自身所处的阶级局限性——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虽然处处体现其进步叛逆的思想性格,但是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掌控自身生活的环境,因此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太虚幻境中去实现。

林黛玉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但是却出身于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因为母亲亡故所以投奔自己的祖母。在《红楼梦》前几十回中,虽然林黛玉时不时和宝玉耍小性儿,但是两人共读《西厢记》,十分融洽,着实让人羡慕。虽然她与宝玉两情相悦,然而两人的恋爱注定不能有完满的结局。在荣国府冷漠势利的环境中,宝玉逐渐成为林黛玉唯一的精神寄托,她希望和宝玉心心相印,在爱情上从一而终,却没能有好的结局。终于,林黛玉在宝玉和宝钗婚礼举行的同时,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人物中,宝钗是相当难以评价的一位。她不能被简单地归结在“好人”或“坏人”的行列。人情练达,符合封建礼仪标准的薛宝钗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与宝玉可谓“门当户对”。宝钗颇有才情,对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也能信手拈来,甚至连《西厢记》《琵琶记》“元人百种”亦读过,可谓博学多闻。薛宝钗和宝玉的婚姻之所以得到封建家长的认可,并非简简单单的“金玉良缘”促成,实际上在各种琐事的处理上,宝钗以不同于黛玉的人品和才干,逐渐赢得了贾母为首的封建家族的欢心;再加上薛家本身是皇商出身,拥有贾家所急需的财富,因此两个家族联姻也顺理成章了。然而这种徒具形式的婚姻,何尝不是薛宝钗悲剧的开始?

提到宝钗对旧式大家庭的管理能力和心计,让人一下子会联想到王熙凤。由于同是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里,王熙凤和宝钗一样,养成了工于算计的习惯。王熙凤的首次登场,即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王熙凤之所以在荣国府身份特殊,要归功于她的娘家。她的娘家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的显赫王家,叔父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姑母是贾府里的二太太,这样的家世,是她傲视众人的原因。

虽然美若神仙妃子,王熙凤的狠毒却让人心惊胆寒。书中通过兴儿和尤二姐的对话给了她明了而又生动的评价:“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尤二姐就是因为不加提防,所以落得吞金的下场。除此之外,她还要把张华杀人灭口,更显示其心可诛的一面。

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各色人众多,想要理顺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不妨从王熙凤下手。作为大家庭的当家媳妇儿,王熙凤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她和任一人物或勾结、或对立、或既勾结又对立的互动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因此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不可缺少的。

除此之外,作者对贾府中底层丫鬟的命运也给予了无限同情。以晴雯和鸳鸯为代表的丫头,勇敢地和封建叛逆者宝玉站在同一阵线上,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使无数人为之沉醉。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各家,历经百年论证,甚至形成了专门的学问,即“红学”。《红楼梦》所表现出的空前绝后的思想深度和哲学追求,乃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FK4T4ySrwxiCoi8gQFo/hE59btptPU9IGw+tH39dJZoyR+wixhZ2aYjkj5ulO8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