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闪电伯爵 曼施坦因

在德国陆军界他被誉为“战略天才”,这在德国将领中极为少见。美国人称他为二战中德军最有能力的野战部队司令,他是苏联高级将领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等人的回忆录里提到最多的德军将领,他就是德国陆军元帅弗里茨·曼施坦因,后世公认的纳粹德国三大悍将之一。

★★★★★

中文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性别:男

国籍:德国

出生地:柏林

出生日期:1887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973年6月11日

毕业院校:柏林军事学院

职务:德国陆军元帅,联邦国防军顾问

成就:制定“曼施坦因计划”攻克法国,取得苏联战场前期的辉煌

代表作品:《失去的胜利》

“闪电凶神”

1887年11月,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出生在德国柏林的莱温斯基家族,这个家族可谓“容克军事贵族”的典型:他的生父爱德华·冯·莱温斯基是西普鲁士的一名贵族、炮兵上将(有书籍翻译为二级上将),曾任军长;他的二姨妈嫁给了曼施坦因家族,老曼施坦因最后官拜步兵二级上将;他的三姨妈嫁给了兴登堡,兴登堡后来更成为了德国元帅一、战后的德国总统。曼施坦因是家中第10个孩子。在他出生后不久,就被过继给了姨父曼施坦因中将,因而改姓曼施坦因。

生在这样一个标准的德国军事世家,从军成为了一条必然的道路。少年时期,曼施坦因先在斯特拉斯堡接受普通教育,后在数所军校受训。其军事生涯开始于1906年,他先是担任德国近卫军步兵第3团见习军官,一年后正式晋升为少尉。

1913年,曼施坦因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不久,他又回到近卫步兵第3团,担任后备团的副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曼施坦因在西线和俄国前线都参加过战斗,先后在比利时、东普鲁士和波兰作战,担任过副官、参谋、骑兵师作战科长和步兵师作战科长,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霍亨索伦王室勋章。

冯·泽克特一级上将

一战以德国战败告终,在《凡尔赛和约》中,德国国防军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只准拥有10万人,只能用于维护德国内部秩序和执行边防警察任务。德国国防军在冯·泽克特将军的领导下,想方设法保留了德国军队的精华。德军总参谋部甚至连一张像样的椅子都找不出来,但装着假腿、假眼的德军参谋就站在那里从零开始,准备着复仇,建立了一支精锐的职业军队。曼施坦因从1929年起,在参谋本部第一厅工作,处心积虑地为德国重新崛起出谋划策。

1933年,曼施坦因晋升为上校,后出任柏林第3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此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分子逐渐掌握了德国的政局,并开始扩军备战。两年后,曼施坦因以其出色的才能引起了关注,就任德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

不久,曼施坦因晋升为少将,并被任命为德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开始直接进入德国军界的高层决策机构。然而,因受普鲁士军事传统的影响,曼施坦因对纳粹党逐渐加强干预军队事务表示不满,后来受到“弗里奇事件”(盖世太保一手制造的事端,污蔑陆军总司令弗里奇上将是同性恋,迫使弗里奇离职)牵连,而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调任莱比锡第18步兵师师长。这是纳粹分子对不肯俯首帖耳的德国军官团的警告。

二战前夕,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上将的参谋长,主持制订入侵波兰南部和进攻华沙的计划。曼施坦因野心勃勃,已经做好了入侵波兰的一切准备。

波兰坦克波兰在二战前夕拥有700~800辆坦克,是世

波兰并非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孱弱,它的陆军在二战开始时在欧洲排名第5,但装备较为落后,更加致命的是,波兰的作战思想还处于一战的堑壕战阶段,对闪击战一无所知。这一差距在德国入侵波兰时体现得极为明显。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在曼施坦因的周密部署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神速,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就包围了波兰首都华沙。此时,曼施坦因又建议德军使用炮兵和空军轰炸,同时断水断粮的手段逼迫波兰投降,这样也可避免惨烈的巷战。9月28日,波军全线投降,曼施坦因所在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以死伤3万多人的代价,俘虏了波军52万人,缴获野战炮1400门,机枪7600挺,飞机274架,战车96辆。

德国在一个多月时间内灭亡了波兰,是先进战术思想对陈旧军事理论的胜利。曼施坦因在波兰战役之后对此进行了总结:“德国之所以取得成功,进军的速度是一个关键因素,而速度又取决于大量的坦克部队,空军支援、步兵与装甲兵的成功协同也是重要原因。”这标志着曼施坦因战略思想的成熟。

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因为德军制订了入侵法国的计划,这便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

曼施坦因计划

曼施坦因迎接视察的希特勒右二是希特勒私人座机驾驶员汉

二战爆发后,在兼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瓜分了波兰后,德国面临着西线英法越来越大的威胁,而希特勒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的出路。1939年10月,德国最高统帅部根据希特勒的批示制订了“黄色”方案。其要点包括:B集团军群从北侧担任主攻,经过荷兰进入比利时北部,歼灭可能遭遇的盟军;A集团军群从南侧担任助攻,以保障B集团军群的侧翼安全;C集团军群则防守从卢森堡边界至瑞士一线的齐格菲防线。

事实上,“黄色”方案与一战时的“施里芬计划”十分相似,德军总参谋部基本上照抄了1914年德法战争的方案,了无新意。当时,无论是德国最高统帅部还是盟国统帅部,似乎都认为德军的进攻就只有这样的选择。原因很简单:阿登山脉易守难攻一,第次世界大战时步兵尚且难以通过,眼下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就更不可能在此险地发起主攻了。

1940年,德军士兵清除障碍,通过阿登山区进入法国。

然而,此时还只是伦德施泰特集团军群参谋长的曼施坦因却对此另有见解。他曾在一战的马斯河战役中身负重伤,对“施里芬计划”可谓有切肤之痛。曼施坦因认为如果作战预想已经被敌人猜中,那么主攻方向必然是敌军的重点设防区域,其结果就将是一场胜负难分的持久战,而战争取胜靠的是出奇制胜。曼施坦因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将主攻方向转到阿登山脉,因为这是最出人意料的地方。

他的想法是:西线攻势的目标应该是在陆地寻求决战,攻击的重点应该放在A集团军群而不应该放在B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应从地形复杂却能出敌不意的阿登地区实施主攻,挥师直指索姆河下游,这样才能全歼比利时的盟军右翼,并为在法国境内赢得最后胜利奠定基础;A集团军群的兵力应由2个集团军增加到3个集团军,此外还需增加强大的装甲部队。这就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的要旨。这一设想为入侵法国的战役奠定了基础。最后,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崩溃,证明了曼施坦因计划的可怕。

曼施坦因说服了伦德施泰特,并向陆军总部递送了一份经伦德施泰特上将批准和签署的备忘录。但是当时的陆军总司令和陆军总参谋长都不看好曼施坦因计划。围绕此事,曼施坦因与陆军总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被调任为步兵第3军军长。

希特勒最初确定的进攻西欧的日期为1939年11月12日,后来由于天气和部分将领反对而一再推迟,最后被定为1940年1月17日。

也许是上帝青睐曼施坦因。就在1月10日,即希特勒最终确定的开战日期前一个星期,发生了一次意外:德国空军的一个少校联络官,身上携带着进攻西欧的计划大纲,因飞机误入比利时并迫降。他身上的进攻计划也极有可能落入比利时人的手中。

消息传到柏林后,希特勒便想提前实施计划,立即进攻。不过这时,他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曼施坦因计划。很快,曼施坦因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曼施坦因以其充分的论证让希特勒确信,他的计划将是陆地上可以夺取全面胜利的唯一途径。

很快,最高统帅部发布了以曼施坦因的作战计划为提纲的训令。经过总参谋部严密的推演和数次演习之后,曼施坦因计划最终确认为可行。由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和赖因哈德的第41装甲军组成一个装甲集群,由克莱斯特将军指挥,其中第19装甲军将担任安德内斯攻击战的矛头。

1940年5月9日,曼施坦因计划开始。由于英法等同盟国死板地认为德军仍会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路进攻,并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进行防御,将盟军的防御重点仍放在左翼。而右翼,在被认为难以逾越的阿登山脉各个路口和前进道路上的要地,则只用几个战斗力较差的法国步兵师把守。结果,德军的装甲集群锐不可当,轻松地在阿登地区形成突破,长驱直入,完成了曼施坦因计划的要求。

事实证明,曼施坦因计划打到了法国人的软肋上,战役第一阶段德军就消灭了法军近30个师。德军在战争发起后的半个月内让法国投降,6个星期内横扫西欧诸国。

可以说,曼施坦因计划体现了德国军事计划的特点。第一是简单。曼施坦因计划并不试图预言一切形势,而是简单明了,但击中要害。因为计划越复杂执行时容易出的差错就越多,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就一再犯这个毛病。第二是有针对性,即针对盟军的战略部署制订。出其不意,将主攻方向从北方的B集团军群转到A集团军群。主攻的装甲部队要穿越密林覆盖的阿登山地,面对这种地形,坦克部队一般认为是不可能逾越的。更冒险的是,突破之后主攻部队的南侧翼完全暴露一,这是次大胆的赌博。赌注就是法军主力已经在北方穷于应付,南方则被钉死在马其诺防线上,没有实力攻击A集团军群暴露的南翼。这是曼施坦因大胆和狡诈的指挥风格的体现。

不过,作为计划的制订者,曼施坦因本人并没有参与法国战役的指挥。开战前,他被从A集团军群参谋长调任步兵第3军军长。5月10日,作为“旁观者”的曼施坦因才从国内电台的广播中得知德军发动西线攻势,这让他十分恼火。5月27日,第3军奉命接防。6月,这头憋得眼通红的老虎终于出笼了,他率部发起进攻,迅速横渡索姆河和塞纳河,直抵卢瓦尔河,其速度让德军的同僚都感到震惊。7月,曼施坦因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登上美国《时代》

法国战役胜利之后,曼施坦因奉命驻防法国加来地区。第二年春,曼施坦因调任第56装甲军军长。

饮恨斯大林格勒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其中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先向东普鲁士前进,以歼灭波罗的海地区的苏军,然后再向列宁格勒前进。战争伊始,勒布元帅的北方集团军群就突破了苏联西北方面军的防线。时任第56装甲军军长的曼施坦因指挥部队也向苏联境内纵深处突进了320千米。9月,曼施坦因出任南线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负责攻占克里米亚半岛,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高加索的行动。经过惨烈的战斗,德军歼灭和俘虏了大量苏军。

这年年底,苏军开始发动反攻,在刻赤半岛登陆作战,迫使守岛德军撤离刻赤。1942年元旦,曼施坦因晋升为一级上将。1月,曼施坦因集中3个半师的兵力再次攻占刻赤半岛的菲奥多亚港。

后来曼施坦因觐见希特勒,与希特勒就进攻计划进行了磋商。希特勒同意了他的计划:该部先攻占刻赤,再攻克苏联黑海舰队驻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然后横渡刻赤海峡,进入库班,截击从顿河下游退往高加索的苏军。5月初,在德国空军的火力支援下,曼施坦因以6个德国师和3个罗马尼亚师的兵力突破了刻赤防线。攻克刻赤,曼施坦因的部队一举俘虏苏军17万人。

曼施坦因与助手商讨作战计划

接着,曼施坦因发起了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进攻。苏军展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经常打到最后一人一弹为止。7月1日,曼施坦因的部队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德军在损失2万余人后俘虏苏军9万人。德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重大胜利,使曼施坦因名噪一时。同时,由于功勋卓著,曼施坦因受到了希特勒的通电嘉奖,并被晋升为陆军元帅。

不过,到达荣誉的顶点之后,曼施坦因和纳粹德国一同开始走向下坡路。首先是他率领德军第11军团进攻列宁格勒,但在朱可夫领导的苏联红军的抵抗下,攻势受挫。紧接着,1942年10月30日,他的长子吉罗被苏军的炸弹炸伤后死亡,痛失爱子让曼施坦因苍老了不少。但最致命的错误发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曼施坦因让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坚守待援。

东线正在用牲口运输的德国运输部队与人们印象中高度机械

斯大林格勒会战从1942年7月开始,经过5个月漫长而残酷的战斗,11月,苏联红军转守为攻,对德军第6集团军形成包围之势。当时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雪上加霜的是,希特勒因同李斯特元帅意见分歧而把这个指挥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总司令免了职,由他自己来兼任总司令。这时,在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之间出现了一个宽达300千米的缺口。当优势的苏军突破B集团军群,并击溃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团之后,第6集团军便陷入重围之中。

很快,曼施坦因受命带领新组建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包括第4装甲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

曼施坦因于12月12日发动进攻,两天后,德军在离斯大林格勒50千米的地方,再也无法前进一步,苏军早已准备好了强大的反击兵力,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阻挡住,并因为有陷入包围的危险之中,而被迫后撤200千米。

然而,即使到了如此危急的时刻,曼施坦因依然十分乐观。他亲自给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发去电报,要保卢斯固守待援,这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不要放弃,我会来救你们的,曼施坦因”。结果到了1943年1月,在形势已然无法挽救之时,曼施坦因却矢口否认自己说过这句诺言,声称是最高统帅部的凯特尔元帅等人捏造的。曼施坦因的过度自信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付出了难以弥补的代价。

实际上,当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苏军的包围圈时,希特勒在突围和坚守待援之间举棋不定。究竟是什么让希特勒作出让第6集团军原地待命等待救援的命令?从战后发掘的各种资料来看,当时有两个人的意见对希特勒的决定起了重大影响:第一位是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第二位就是元首刚刚提拔的曼施坦因元帅。

前者信誓旦旦地向希特勒保证,他的空军将全力支援第6集团军,第6集团军的给养也没有问题;而后者也迫不及待地向希特勒宣称:绝对有把握救出第6集团军。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这两位希特勒最为倚重的肱股之臣在最为关键的时刻让希特勒作出了错误决策。

l月31日,刚刚升任德国陆军元帅军衔的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和其司令部人员都做了俘虏,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了。

哈尔科夫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让德军南线部队放弃顿河弯曲部,向西撤退,苏军集团在后面步步紧追,击溃B集团军群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部队,准备在哈尔科夫以南切断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退路。

斯大林格勒战役

此时,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改名为南方集团军群,防线漏洞百出,还要担负起一项双重任务:既要掩护撤退,警戒顿河和顿涅茨河的各个渡口,同时还要解除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地区对于B集团军群的威胁。

但此时,曼施坦因的特殊军事嗅觉,让他发现一个反击的黄金时机已经到来。因为苏军名将瓦图京大将判断失误,错误地认为德军已经没有反击之力(此时德苏双方以师的数目计算是1比8),只能且战且退,于是指挥西南方面军展开猛追,导致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后勤保障困难。

曼施坦因抓住这一良机,坚决拒绝了希特勒要他收复哈尔科夫的命令,在红军向西南方大范围迂回的时候,也不把新拨给他的党卫军装甲军防守第聂伯河一线——这是一个正常的指挥者的选择——而是让从米乌斯河撤下的已经残缺不全的3个装甲军防守第聂伯河。他集中全部机械化部队,向敌人毫无防备的右翼进行突击。兵锋直指第聂伯河渡口一带的苏军结合部。

双剑橡树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德军以霍特集团军防守米乌斯河一线,两个装甲突击群为大锤,从3个方向上夹击位于第聂伯河与顿涅兹河之间的苏军西南方面军。没想到兔子还能咬人的苏军猝不及防,迅速被击溃,拼死向北顿涅兹河以东地区逃走,包括第1近卫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波波夫集群在内的8个军、15个步兵师和5个特种旅被击溃。曼施坦因随即命令部队继续向北进攻,打击哈尔科夫敌军南翼,击败了苏军第3坦克集团军,迫使哈尔科夫的苏军弃城而走,德国人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一个多月前还大踏步前进的苏军四处溃散。德军防线恢复到了9个月之前的状态。

这就是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如果了解到当时苏军在兵力、装备上的优势以及战役的态势,就不得不承认曼施坦因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本来应该兵败如山倒的德军稳住了战线,没有全线总崩溃,还打出了漂亮的防守反击,成功地从基辅到查波罗什建立了一条新防线,并同位于克里米亚的A集团军群取得了联系。曼施坦因因此获得了一枚双剑橡树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狼穴”解职

1943年12月,苏军再次发起冬季攻势。几天时间,德军就失去了战略要地日托米尔。1944年1月4日,曼施坦因鉴于局势危急,要求允许其部队南翼后撤,希特勒断然拒绝。接着,曼施坦因再次要求任命东线德军总司令,这几乎是要求自任东线德军司令,希特勒也坚决不同意。于是,曼施坦因性格中桀骜不驯的因子又一次爆发,他像训斥下属一样数落希特勒,批评他在东线作战中的种种错误。希特勒死死地盯着他,开始萌发了撤掉曼施坦因军职的念头。

曼施坦因又一次对了。苏军猛烈的攻势迫使德军向西撤退,将德军装进“切尔卡瑟口袋”,见势不妙的曼施坦因违背了希特勒的指令,命令第11军和第42军从“切尔卡瑟口袋”突围。最后希特勒接受了既成事实,下令德军部队撤走,但心中对曼施坦因的不满却加深了。

3月19日,曼施坦因再次前往上萨尔茨堡,要求自主指挥军队的权力,希特勒又一次拒绝了。几天后,曼施坦因所辖的第1装甲集团军在布格河地区被苏军包围,希特勒为此再次发布不得撤退的死命令,但再次遭到曼施坦因的抗议。25日,经过激烈的电话争吵之后,希特勒招曼施坦因到自己的“狼穴”商讨。在后者以辞职相威胁下,希特勒最后同意该部突围。

30日,希特勒终于不愿继续忍耐了,重拾了败仗之后找替罪羊的老传统,曼施坦因和A集团军群总司令克莱斯特元帅被召到上萨尔茨堡,双双被免去军职。为了安抚曼施坦因,又颁发给他剑级橡树叶铁十字勋章。但这一天也是曼施坦因军事生涯的终结,希特勒再没有起用曼施坦因。

二战结束时,曼施坦因被英国人俘虏,后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监禁在韦尔监狱。1953年,曼施坦因因病提前获释。两年后,他出版了影响巨大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在慕尼黑去世。

单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曼施坦因作为传统的国防军将领,其部队军纪较严,没有犯下纳粹分子那些骇人听闻的罪行,但毕竟是为非正义的纳粹德国服务,为希特勒的扩张主义甘做马前卒,因此虽然其战略战术天赋极高,但终究无法抗拒历史的潮流,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名将链接

闪击战要素

一,集中使用装甲部队——高度集中的强大火力,快速机动能力,还有迅速推进时的强大生存能力都使装甲部队远超过以前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中出现过的部队。 第二,大规模精准的空中支援——空中轰炸的高效准确和毁灭性把炮兵远远甩在了后面。第三,无线电——战前德国就已经在坦克、飞机等上配备了无线电。这使得德军指挥官们能够高效率地掌控他们的部队,并使得他们的空中力量更具效率和破坏性。第四,灵活性——德国装甲部队高度的机动能力和反应快速的空中支援赋予他们足够的战术自由。 第五,主动权和突然性——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 快速推进部队的惊人速度和力量及对敌领土的狂轰滥炸能够轻易地使敌人陷于休克状态。 第六,简单明了——闪击战是一个简单的战术,现代武器的出现(坦克,飞机,无线电) 使得它的实行成为可能。第七,空中优势——这个因素处于从属地位,但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敌人拥有空中优势,那闪击战就不可能实行了。第八,后勤——这是另一个关键的从属因素。德国正是由于忽视了这个因素,而最终使部队陷入瘫痪。 MWflMTrnyMQPFqEAAOI+ZErFVyocmz/ePU5ZLNVqzmD4r0zmuNHomkNYW1pe4a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