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革命的“山大王”

毛泽东胸有成竹:他要把部队带上井冈山!

井冈山,在中国众多的大山之中不算出众,可是,在当时的中国,却是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大山。毛泽东选中了井冈山,不能不说是天才的选择!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山高林密,翠竹长青,山泉淙淙,地势险峻。它处于两省四县的交界处,两省即湖南、江西,四县即遂川、永新、宁冈、酃县 ,在那军阀割据的年月,交界处最容易求得生存。何况那儿离长沙、武汉、南昌都远,乃穷乡僻壤的所在。

井冈山远眺

井冈山最大的优势,在于易守难攻。在崇山峻岭之中,唯有通过五个险峻的哨口,方可上山。守住了哨口,也就守住了大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何况井冈山四周,那时没有公路,要想调兵遣将前来攻山,辎重难行,只得靠两条腿和轻武器。

井冈山的“井”,其实并非水井,而是指天然的泉水。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中井、小井、上井、下井,乃是山中五口泉水罢了。泉水之处有人家,有“井”也就有村,山上五个小村,就以井命名。山上有一条小溪,叫“井江”,于是山得名“井江山”。又因土语中“江”与“岗”音近,人称“井岗山”。1954年第一批简化汉字把“岗”简化为“冈”,于是今名“井冈山”。

毛泽东深知当时湘、赣军阀各自为政,他带领兵马朝井冈山进发时,故意走“S”形路线,时而进湖南,时而回江西,在两省交界的夹缝之中钻行,甩掉了尾追的敌军。

毛泽东此前并未上过井冈山,他怎么会作出如此“天才的选择”呢?笔者在井冈山采访时,求教于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朱本良。据他了解,那是毛泽东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在1927年2月20日至23日来到湖南衡山县城,访问过当地的妇女会干部张琼。张琼说起她有个表兄,受国民党追捕,无处可逃,逃进了井冈山。那儿山高皇帝远,国民党鞭长莫及。她的表兄在井冈山上躲了几个月,知道山上的详细情形,知道山上有“山大王”(土匪)盘踞。毛泽东很注意张琼提供的信息,从此井冈山存储在了他脑海的“信息库”里……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1927年7月4日的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上就提出了“上山”的主张,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谈得更明确,说要“担任土匪工作”。

也正因为这样,9月19日晚上,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当毛泽东提出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南下萍乡,向井冈山进军,便有人说他是想当“山大王”。毛泽东站起来反驳,说了这么一番话:“历代都有‘山大王’。‘山大王’凭借山势,官兵总是没有办法消灭他。如果说我们也要当‘山大王’,那么这个‘山大王’是从未有过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闹革命的‘山大王’。我们不是不想要长沙,而是现在我们的力量太弱,打不了长沙。中国地方大,政治不统一,经济不平衡,我们要找敌人势力最薄弱的地方去站住脚跟。井冈山就是敌人势力最薄弱的地方。”

毛泽东从学校里借了一张地图,那罗霄山脉弯得像眉毛,他指着中段的井冈山说:“我们要到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秋收起义之时,四个团有2000多人,一个师的兵力。几次失利,损失了1000多人。毛泽东率部向井冈山前进时,一路上又有不少人开小差。一位营长派人去追逃兵,毛泽东知道了,马上阻止道:“强扭的瓜不甜。他们要走,让他们走。我相信总有一部分人不走,跟我们走到底!”毛泽东甚至提出,给走的士兵发路费,以使他们能够平安回到家乡。

一位名叫陈三崽的贫苦农民说,家有老母,必须回去照料。离开部队时,他领到五元路费。可是,他走了才一天,却又回来了。毛泽东见到他问道:“你怎么又回来啦?”陈三崽诉说了自己离开部队后的遭遇,说是半路上遇见国民党部队,不仅抄走了那五元路费,而且还把他当壮丁抓去当兵。陈三崽说:“我不回家了,家乡也是国民党的天下。我就是回到老家,也无法侍奉老母,也会被抓壮丁。我想来想去,还是回自己的部队!”毛泽东表扬了陈三崽。许多思乡之心甚切的士兵,听了陈三崽的话,也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秋收起义的第20日(9月29日),毛泽东带领队伍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仔细清点一下人数,尚剩700多人。

不过,这700多人,倒是经历大浪淘沙之后的精兵,那些意志不坚定者,早已在半途散去。

这700多人中的精华,是原先卢德铭手下的警卫团,毕竟是正规军,除了战死者之外,很少有人半途离去。此外,另两部分人则是安源工人和浏阳农民。

这支700多人的队伍,成了毛泽东毕生事业的最初基础,成了燎原之火最初的火星。

这支队伍的核心是一批大学生,他们成了毛泽东手下的骨干。这其中有:

何挺颖,1925年入上海大学,同年加入中共,参加过北伐战争,22岁。

伍中豪,也是22岁,1922年入北京大学,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中共,参加过北伐。

何长工,27岁,1922年留法勤工俭学时加入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华容地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

何挺颖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参加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牺牲,时年24岁

此外,大学生中还有不少英才,如罗荣桓,中山大学学生,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宛希先,黄埔军校毕业生。张子清,湖南讲武学堂毕业生。

战争年代的罗荣桓

秋收起义时,毛泽东手下是一个师的兵力,下辖四个团。到了三湾镇,毛泽东手下只剩一个团的兵力,遂缩编为团,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为陈浩,党代表何挺颖。第一团下辖两个营及特务连、军官连、卫生队和辎重队。

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确定了一项重要原则,即“党指挥枪”,把军队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他在每一个连队设立中共党支部,设党代表。当时十个连队的党代表,有七人是大学生。毛泽东曾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mKP7fFiVJCzn20moIw1l9tJ4DQxxDuFfXNXkT5sz4WbC4cTR10juuRxpvWLkAK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