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妈妈的兄弟称舅舅。

jiù

“舅”字本义是指舅父,即母亲的兄弟。字形采用“男”作形旁,“臼”作声旁。除了本义之外,还可以表示妻子的兄弟,如“妻舅”“小舅子”。古代还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如“舅姑”就表示公婆。另外,古代帝王还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现在,它的本义依旧沿用。

姐妹的儿子称甥,姐妹的女儿称甥女。

shēng

“甥”字本义是指姐妹的儿子。字形采用“男”作形旁,表示与男性有关;“生”为声旁。“甥”字在古代是对姑姑的孩子、舅舅的孩子、妻子的兄弟、姊妹的丈夫的通称。后来“甥”字也指女婿,如“甥馆”,指女婿在丈人家的住所。后来,“甥馆”又被用作女婿的代称。现在,它的本义依旧沿用。

兄弟的儿子叫侄子,兄弟的女儿叫侄女。

zhí

“侄”指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至”作声旁。现在,它的本义依旧沿用,相关用词如“侄子”“侄女”。

妈妈是奶奶的儿媳妇。

“媳”指儿子的配偶或弟弟及晚辈亲属的妻子。字形采用“女”作形旁,“息”作声旁。古代社会的“童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现在,“媳”字多用于“婆媳”“弟媳”等。

哥哥的妻子就是嫂子。

sǎo

“嫂”字本义是兄长的妻子。《说文》中解释为“嫂,兄妻也”。小篆的“嫂”,左边的“女”是形旁,表示和女子有关;右边的“叟”是声旁。楷书的“嫂”,字形和小篆相近,形成了现在所使用的写法。古代,“嫂”也可作为对年纪较大的已婚妇女的敬称,如“嫂夫人”。现在,人们也常称年岁不大的已婚妇女为“大嫂”。

爸爸永远是家里的和事佬。

lǎo

“佬”指成年男子,多含轻视的意思,如“阔佬”“美国佬”。现在,“佬”字常用于“和事佬”(也作“和事老”),指调解纷争的人,也特指无原则地进行调解的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职场,保姆的需求量开始增多。

“姆”字本义是指中国古代教育未出嫁女子的妇人。字形采用“女”作形旁,“母”作声旁。“姆”字也指乳母,即雇用来以母乳喂哺婴儿的妇女,也叫“奶妈”。现在,“姆”字多用于“保姆”一词中,即受雇为人看孩子或干家务的妇女。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ǎo

“媪”字本义是对老年妇女的敬称。字形采用“女”作形旁,“昷”(wēn)作声旁。相关用词如“媪妪”,指年老的妇女。

老师傅技艺高超,值得晚辈学习。

“傅”字本义是指辅佐。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尃”(fū)作声旁,指培育奇花异草,引申为讲解奇花异草、传授知识。二者合起来表示传授知识的人。现在,“傅”字也指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如“师傅”。

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láng/làng

“郎”原写作“郒”,字形采用“邑”作形旁,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 ”作声旁。“郎”是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称呼,如“货郎”等。旧时,有货郎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渐渐便利,商品流通较快,货郎担已逐渐消失。现在,“郎”多用于“新郎”“令郎”等。“郎”还读作làng,如“屎壳郎”。

对女人来说,婴儿比璎珞要宝贵得多。

yīng

“婴”字是一个会意字,和“撄”“缨”的意思相通。甲骨文中的“婴”字,右边是一个跪在地上的女人,手里拿着一串贝壳做成的珠子。由此可知,“婴”的本义就是女人戴在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类似于现代人的项链。后来,“婴”又引申为动词,意思是缠绕、束缚。现在,“婴”被用于专门指代婴儿。

在方言中,“俺”就是我的意思。

ǎn

“俺”字是一种方言用语,在我国的北方,“俺”字的意思就是“我”。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奄”作声旁。有句歌词叫“俺们那嘎都是东北人”,其中的“俺们”就是“我们”的意思。

咱们小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

zán/zá/zɑn

“咱”字本义是我。字形采用“口”作形旁,“自”作声旁。“咱”还是己方(我或我们)和对方(你或你们)的总称,如“咱们”“咱俩”。当读音为zɑn时,是一种方言,表示“早”“晚”二字的合音,如“这咱”“多咱”。当读音为zá时,表示一种自称之辞,如“咱家”。

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就形成了“党”。

dǎng

“党”字本义是指渐进而不明显。繁体字为“黨”,字形采用“黑”作形旁;“尚”作声旁,表示热衷。现在,“党”字也指有共同政治信念和利益的社会集团,如“政党”等。“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一个装满了东西的大口袋,最后变成了姓氏。

cáo

“曹”是个会意字,本义是一对或一双。甲骨文的“曹”字,上方是两个“东”;下方是个“口”字,代表大口袋。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大口袋里装了很多东西。金文的“曹”,将“口”字替换为“日”,字义没有变化。后来,“曹”字由“对”引申为“群”,又由“群”引申为“辈”。而现在,“曹”则主要用作姓。

每一个快乐的小孩都被上天眷顾过。

juàn

“眷”是形声字。从篆文字形看,“龹”(juàn)既作声旁也作形旁,表示缠绕;“目”表示眼光。其造字本义是回头看。现在,“眷”多用于“家眷”“眷恋”等。

爸爸妈妈是相亲相爱的一对人生伴侣。

“侣”是形声字,“亻”(人)是形旁,“吕”是声旁。从篆文字形看,左边是“人”;右边是“吕”,表示伴唱。造字本义是相爱相伴的人。这个本义一直沿用至今,相关用词如“伴侣”等。

原本是两个人亲昵的样子,后来却变成了尼姑。

“尼”是一个会意字,本义为亲近。在甲骨文中,“尼”字只是作为偏旁来使用,字形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人形,左边的人倚靠在右边的人身上,反映了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小篆中“尼”的字形和甲骨文大体相同。“尼”字在古代还通“昵”,意思是亲近、相近。现在,“尼”常指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即“尼姑”。

废物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xún

“循”是形声字。从篆文字形看,“彳”表示行进;“盾”既作声旁也作形旁,表示士兵的护身甲牌。“循”的造字本义是士兵持盾前进。后引申为持守、遵守、依照、沿袭的意思,相关用词如“循例”“循规蹈矩”等。

原来是一种禾的名字,现在则表示秘密、不公开、不共用。

“私”字本义是一种禾名,是一个形声字。在小篆文中,字形左边很像一棵谷类植物;右边为“厶”(sī),表示字音。“厶”字是“私”的本字。后来,“私”逐渐引申为个人的,与“公”相对,这一含义现在仍然沿用,如“私事”,即个人的事。此外,该字还有秘密、不公开的意思,如“私下”。

如今,大众传媒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méi

“媒”字本义是指谋划。谋划使两个不同姓氏的男女结合的女人就是“媒”。字形采用“女”作形旁;“某”作声旁,“某”是“谋”的省略,表示商量。现在,“媒”字也指媒介,如“媒体”等。

伦理道德对人们的言行有约束作用。

lún

“伦”字本义是指辈分,即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字形采用“人”作形旁;“仑”作声旁,表示音阶高低有序的和音管乐器,比喻等级、秩序。另一种说法认为,“伦”是“道理”的意思。现在,“伦”字也指同等、同级的人,如“无与伦比”等。

宗庙是用来供养和祭拜祖先的地方。

zōng

甲骨文的“宗”字,上面是一个房子的形状,里面放着一个石台,表明这里是祭祀先祖的地方。“宗”字本义就是宗庙,也就是供奉和祭拜祖先的祠堂,后来还引申为祖宗、宗族。之后经过词性的演变,“宗”也作为动词使用。现在,“宗”也有宗旨的意思,如“开宗明义”。

古装剧中,皇帝常常在朝堂上对群臣说“众爱卿平身”。

qīng

“卿”字本义是指飨食。它的甲骨文字形看起来像两个人面对面吃饭的样子。字形采用“卯”作形旁,“皂”(bī)作声旁。“卿”是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代以前有六卿,汉代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沿革,到清末才废止。“卿”也指古代君对臣的称谓,如“爱卿”。

带着礼物的客人从外而来,应该好好迎接款待。

bīn

从字形上来看,甲骨文的“宾”是一个人从屋外向屋内走去,后来又加上了“贝”或“鼎”,这就意味着带有礼物者为“宾”。该字本义就是地位高贵尊崇、受人尊敬的贵客。当“宾”作动词用时,是“傧”的通假字,意思是用宾客的礼节接待客人。现在,“宾”也用来指客人,但不像古代那样带着身份地位高低的标签。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伊”字的字形采用“人”“尹”会意。“尹”是治理的意思,与“人”合起来指伊尹,即商朝著名的宰相。后假借为“那”,也可以指第二人称“你”或第三人称“她”“他”。现在,“伊”字已经不太常用,多用于地名,如“伊水”“伊拉克”等。

改革开放后,许多归国华侨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qiáo

“侨”是形声字,字形采用“人”作形旁,“乔”作声旁。从篆书字形看,左边是“亻”(人);右边是“乔”,表示喜迁。造字本义是远迁至其他国家居住的人们。相关用词如“华侨”“侨民”等。

民间流传着很多风俗习惯。

“俗”字本义为风俗。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表示习俗是人的行为;“谷”为声旁。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如“俗界”,就是指凡界、尘界。“俗”也指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如“俗不可耐”。现在,“俗”多用于“风俗”“通俗”等。

心中若没有爱,就容易被仇恨蒙蔽双眼。

chóu/iú

“仇”字本义是配偶。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九”作声旁,是“究”的省略,追究的意思。追究伤害,攻击报复就是“仇”。所以现在“仇”字也指仇恨,如“记仇”等。“仇”还读作Qiú,用于姓。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缺少的就是为国为民的侠者。

xiá

从篆文字形看,左边是“人”;右边是“夹”,“夹”的字形像两个人在一个人的两腋之下,表示两人分别在一个人的两侧,从两腋将其架起,是挟持的意思。“侠”就是古代行游四方、劫富济贫、锄强扶弱、仗义行道的勇士。现在,“侠”多指侠义,如“行侠仗义”。

一场场浴血的战役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役”字本义是指服兵役、戍守边疆。古文写作“伇”。它的甲骨文字形看起来像一个人手持“殳”(shū)攻击别人。“役”也指战斗、战争,如“台儿庄战役”。

男性奴隶叫作“隶”,女性奴隶叫作“奴”。

“奴”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女奴隶。 “奴”是古人对罪犯的称呼。金文的“奴”,右边是个“手”形,左边是“女”字,合起来就像是用手抓着这个人。“奴”后也作为年轻女子的谦称,如“奴家”。现代社会中,常用来比喻卑鄙或下贱的人,如“奴颜婢膝”。

将人关在四面只有墙的房间里,令其丧失自由,就是“囚”。

qiú

“囚”的字形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了监牢里,失去了人身自由。因此,“囚”字本义为“拘禁”。后来,“囚”引申为限制、俘获,如“囚俘”,意思是捕获俘虏。现代汉语中,“囚”字用作名词,意思是囚犯,也就是被拘禁在监狱里的人;用作动词,意思是囚禁。

过去的贼作乱叛国,现在的贼小偷小摸。

zéi

“贼”字本义为偷盗、掠夺。在金文中,其字形很像一个人手持戈,掠夺财物。此外,“贼”字的字形看上去也很像一个人手持戈破坏财物,所以该字也有破坏之义。在先秦两汉时期,“贼”专门用来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现在,“贼”也用作形容词,意思是邪恶的、不正派的、残暴的、狠毒的,如“贼心不死”。

手拿棍棒的恶人进到屋子里来打人。

kòu

“寇”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盗贼。“寇”的金文字形,外部就像是房屋的形状;内部左边是个“人”形,右边的“攴”就像是手拿棍棒的样子,说明这个被关在房子里的人性情恶劣,总想攻击他人。“寇”字也用作动词,意思是侵犯,如“寇边”,即敌人侵犯边境。现在,“寇”字依旧沿用本义,也引申为敌人。

古代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huáng

“皇”字本义是指头戴金制闪光冠冕的帝王。远古始皇,就是燧人、伏羲、神农,他们是伟大的君王。在远古冷兵器时代,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使用带刃的木制武器的叫“帝”,文治天下的叫“君”,头戴金冠之王叫“皇”。

“士”是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shì

“士”是个象形字,本义是古代男子的美称。甲骨文字形像是有手柄的宽刃战斧,“士”就引申为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后也成为男子的代称。现在,“士”是对人的美称,表示有教养、有地位的人,如“烈士”“女士”。此外,“士”也指某些技术人员,如“护士”。

大自然是一位能工巧匠,万物是他精心修剪的杰作。

qiǎo

从小篆字形看,左边是“工”,表示夯杵;右边是“丂”(kǎo),本义是木制的拐杖,后引申为敲击或敲击声。“巧”的意思就是善于使用夯杵敲击的巧匠。后引申为善于使用工具的、技艺高超的意思,相关用词如“能工巧匠”等。现在,“巧”也指恰好,如“凑巧”“碰巧”等。

小姑娘俏皮可爱,很招人喜欢。

qiào

“俏”字本义是指相貌美好。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肖”作声旁。如“俊俏”,就形容人长得漂亮。“俏”也有灵巧的意思,如“俏皮”,就是聪明、活泼、风趣的意思。现在,“俏”也常常用来形容货物的销路好,如“紧俏”。

使人卓越的,不是身份,而是踏实作出的成就。

zhuó

“卓”是指事字,本义是高。金文的“卓”,字形下方是“子”,代表小孩,头上还顶着一个标志物,显示出“卓”的本义。小篆的“卓”,字形下方变为了“早”。“卓”还代指高远的事物,如《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中“卓如日月”,意思就是像日月一样高远。后来,“卓”字由“高”引申为超出、不平凡之意,如“卓越”。

我们对待大人要做到恭敬有礼。

gōng

“恭”字本义是指态度肃敬、谦逊有礼。字形采用“”(心)作形旁,“共”作声旁。现在,“恭”常用于“恭敬”“恭贺”“恭喜”等。

在黏土地上工作很辛苦,需要勤快而用心。

qín

“勤”字本义为辛劳,是一个形声字。字形左边为“堇”(qín),表示字音。同时,“堇”有黏土的含义,这里是说在黏土地上劳动很辛苦。右边为“力”,字形看上去像是农具,这里有用力的意思。现在,“勤”字泛指做事努力,如“勤快”。它也可用作副词,意思是经常,如“勤洗澡”。

两个人相互依靠,需要用仁爱之心和谐相处。

rén

“仁”字本义是待人友善、仁爱,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中的“仁”,字形的上半部是一个侧立的“人”;下边的“二”是“人”字的重文(异体字),所以也代指“人”。两个人相互倚靠,代表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在古文中,“仁”字还常作为“人”的假借字。另外,果核中最里面的部分,称为“仁”,如“核桃仁”。

我们顺利地通过了马路。

shùn

从金文字形看,上边是“川”,是水流,表示流畅;下边是“心”,表示情绪。整体即为情绪舒畅的意思。有的金文加上“页”,表示头部,意思为思虑,强调思绪无碍。其造字本义是心情舒畅,没有郁结。现在,“顺”也指顺便,如“顺口”“顺手”等。

高雅的钢琴曲吸引了过往的行人。

“雅”字本义是指鸟名,为乌鸦的一种。字形采用“隹”(zhuī)作形旁,表示与鸟有关;“牙”作声旁。 现在,“雅”字常常用来指高尚、美好,如“高雅的情操”。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háo

“豪”字本义是指豪猪。其身上的鬣毛粗硬如毛管,是一种穴居啮齿类动物,全身黑色,藏身洞穴,昼伏夜出,遭受威胁时会竖起其分布在粗硬毛发中的箭刺。字形采用“豕”作形旁;“高”的省略作声旁,表示房屋、洞穴。现在,“豪”字也指狂放的、不受约束的,如“豪迈”“豪放”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博”字本义是广大而精通。字形采用“十”“尃”会意,“十”表示四方中央齐备,“尃”表示分布。相关用词如“博大”“渊博”等。现在,“博”也指获得、取得,如“博取”。

公共场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

“仪”字本义是指容止仪表。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义”作声旁。如“仪表堂堂”,就是形容人外表端正、举止大方、姿态威严。现在,“仪”字也指仪式和礼节,如“礼仪”。

顽皮的小孩总是会想出很多鬼点子。

wán

“顽”字本义是指儿童天真任性,以游戏的态度面对一切。字形采用“页”作形旁;“元”作声旁,是“玩”的省略,表示思想放松,用戏弄、游戏的心态面对一切。现在,引申为不可理喻的、固执的、难以征服的,如“顽固”。

安全地在城池中度过平庸的一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yōng

“庸”的甲骨文字形,上下各有一个尖顶带有台阶的亭子,代表位于古代城池两头的城楼;中间的两条包围的竖线,代表城中四面的围墙和中央的城池。因此,“庸”的本义为城墙、城池。作为这个意思来讲,“庸”和“墉”相通。“庸”现在的意思是平常的、不高明的,如“庸医”。“庸庸碌碌”则是说一个人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乖孩子很招人喜欢。

guāi

“乖”字本义是指背离、违背、不和谐。它的小篆字形看起来像羊角,“北”字会意,是分、背的意思。现在,“乖”字多用于指灵巧、聪明、伶俐,如“乖乖女”。

傻人有傻福。

shǎ

“傻”字本义是指头脑蠢笨,不谙事理,缺乏想象力。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现在,“傻”也指老实、死心眼而不知变通,如“傻等”。

大明名臣戚继光是抗倭英雄。

“倭”字本义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中国在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后来“倭”和“日本”两名并称。如“倭寇”,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强盗。抗日战争期间,“倭寇”也被用来指日本侵略者。现在,这一本义已不常用。

小朋友对零食不可以太贪婪,否则对健康不利。

lán

“婪”是形声字。从甲骨文字形看,“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数量众多;下面的“女”,表示妾奴。“婪”的造字本义是奴妾如林,表示男子单独有大量奴妾而不知满足。相关用词如“贪婪”等。

妈妈偏好韩剧,爸爸偏好足球,而我偏好动画片。

piān

“偏”字本义指不正、倾斜。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扁”作声旁,表示不方、不正。现在,“偏”字也指仅注重一方面或对人对事不公正,如“偏好”“偏颇”等。

在芭蕾舞比赛上,她婀娜多姿的样子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ē

“婀”是形声字。“女”是形旁,字形像一个女子,表示女子体态柔媚;“阿”是声旁,本来指山的凹曲处,这里表示女子体态富有曲线美。“婀”的本义就是婀娜,指女子姿态柔媚优美。

小姑娘的舞姿婀娜动人。

nà/nuó

“娜”字本义是指婀娜、美貌,多用于女子的名字。字形采用“女”作形旁,表示与女性有关;“那”为声旁。读作nuó时,多用于“婀娜”,形容姿态柔美。

满园的花儿姹紫嫣红,漂亮极了!

chà

“姹”字本义是指少女。字形采用“女”作形旁,“宅”作声旁。现在,“姹”指娇美、艳丽,如“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姑娘嫣然一笑,迷倒了众人。

yān

“嫣”字本义是指美好的样子。字形采用“女”作形旁,“焉”作声旁。现在,这一本义依旧沿用,如“嫣然一笑”,就是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八戒经常对孙悟空说:“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yāo

“妖”是形声字,“女”是形旁,“夭”是声旁。古人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为“妖”。还指迷信传说中害人的怪物,如“妖怪”。现在,“妖”指艳丽、妩媚,如“妖娆”;还表示装束或神态不正派,如“妖里妖气”。

一个跪坐着的眉清目秀的女子,姿态妩媚动人。

mèi

“媚”是个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指女子很美丽。甲骨文的“媚”,字形就像是一个浓眉大眼,跪坐在地的女人,好像长得很好看。小篆的“媚”,左边的“女”是形旁;右边的“眉”既作声旁,也作形旁,表示用眼睛来吸引人。后来,“媚”字引申为逢迎的意思,如“献媚”,即为了讨好他人而做出各种姿态或举动。

柳枝在风中摇曳,像姑娘妖娆的身姿。

ráo/rǎo

“娆”是形声字,字形采用“女”作形旁,“尧”作声旁。本义是烦扰、扰乱。现代汉语中,“娆”多用作形容词,是妍媚的意思,如“妖娆”,表示妩媚多姿。读作rǎo时,指烦扰、扰乱。

母亲亲切地叫女儿“妮儿”。

“妮”字本义是指婢女,即侍候主人的女孩子。现在,“妮”常用于“妮子”,在方言中指女孩儿,也说“妮儿”。

去北京旅游真是一段美妙的经历。

miào

“妙”字本义是指美、好。字形采用“女”“少”会意,同时还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旁,“少”是声旁。现在,“妙”字也指神奇、巧妙、奥妙,如“妙笔”。

娱乐圈的绯闻为人们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吴”是“娱”的本字。“吴”字的字形像一个人倾侧着头部,张着大口,吟唱娱乐。“吴”的“娱乐”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女”,另造“娱”代替,强调女子的歌舞角色。所以,“娱”的造字本义是让女子歌舞游戏取乐。现在,“娱”指快乐,相关用词如“娱乐”等。

妈妈总是嫌弃爸爸在家里只顾看球赛而不做家务。

xián

从篆文字形看,“嫌”字左边是“女”;右边是“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同时拥有。所以,“嫌”字本义是妻妾成群的男子对妻妾不满、挑剔。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封建时代,男子在两性关系上处于优越的支配地位。后来,“嫌”引申为不满意的意思,相关用词如“嫌弃”。还有可疑的意思,如“嫌疑”等。

对镜梳头,就是“若”;现在则表示“好像”的意思。

ruò

“若”字本义是顺从。《诗经·鲁颂·閟宫》中“万民是若”,意思就是天下的百姓都已经归顺。甲骨文的“若”,就像是一个女子正跪坐在地上,对着镜子梳理着自己的头发,以使其变得顺畅。古代,“若”还是“诺”的通假字,意思是应允、承诺。此外,“若”还引申为好像的意思,表示假设,这也是该字现在的常用义。

他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向来充当着无关紧要的角色。

chōng

“充”字本义是生长、长高。字形采用“儿”作形旁;省略了“月”的“育”作声旁,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不久的婴儿。“充”就表示古人在缺乳期和断奶期,将食物放在自己嘴里嚼烂后嘴对嘴地喂养婴孩。现在,这一本义已不用。“充”字指满足,如“充分”;也指担任,如“充当”等。

饭菜快熟了,坐在旁边等待进餐,这就是“即”。

从甲骨文字形看,一个盛放食物的器皿放在左边,右边是跪坐着面向饭食的人形,好似迫不及待地要吃饭了。“即”字本义就是走近去用餐。在古代,皇帝登基叫作“即位”。现代汉语中,“即”可以表示假设的意思,如“即使”“即便”,也引申为当下、目前,如“立即”“即刻”。

吃饱饭,离开餐桌,这就是“既”。

与“即”的含义刚好相反,“既”字的字形很像是吃饱饭,转过身体正要离开的样子,表示吃饱了的含义。因此,“既”字本义为吃完、吃过,后来引申为完毕、结束。在古代,“既”也代指月全食或者日全食。现在,“既”多用作副词,意思是已经完成,如“既然”“既定”等。

爸妈的意见不妨认真考虑考虑。

fáng

“妨”字本义是起破坏作用。字形采用“女”作形旁;“方”作声旁,表示受刑发配边疆。合起来好像是说用美色诱惑导致犯罪。现在,这一本义依旧沿用,如“妨碍”。

即使跪在已枯萎的禾苗前祈祷,也已经无力回天。

wěi

“委”字本义是枯萎。在甲骨文中,字形左边很像是一棵已经枯萎了的禾苗,顶端弯曲下垂的形状十分明显;右边是一位跪坐的女子。而在小篆文中,上边是枯萎的禾苗,下边是跪着的女子。因为枯萎之物大多没有生气,所以“委”字后来引申为萎靡,指人的精神状态不佳。此外,“委”还引申为委托的意思。

一群鸭子款款游过,就像一支将要远航的舰队。

kuǎn

“款”字本义是内心有所欲求。字形采用“欠”作形旁,表示不满足。现在,“款”也指真诚地、深情地,如“款待”等。此外,“款”还指法令、规章、条约等条文里分的项目,通常在条下分款,款下分项,如“条款”。

一句简单的抱歉就有可能化解误会。

qiàn

“歉”字本义是指吃不饱。字形采用“欠”作形旁,“兼”为声旁。现在,“歉”有收成不好的意思,如“歉收”。“歉”还指惭愧,表示对不住人的心情,如“抱歉”,指心中不安,觉着对不住别人。

用言语侮辱他人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侮”字本义是轻慢、不敬重。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采用“每”作声旁,古时也写作“㑄”。现在,“侮”字也有欺负的意思,如“欺侮”。

将肉放在祭台上,对天神、地祇、人鬼进行祭拜。

手拿着肉放在祭台上,进行祭拜,“祭”就是祭祀。据史料记载,古代的祭祀对象有天神、地祇、人鬼三类。祭祀有着严格的等级界限,一般而言,天神和地祇只能由天子来祭祀,可以祭祀山川的是诸侯大夫,而平民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现在,“祭”字的常用义是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如“祭奠”。

神座上摆着在典礼中使用的圭牌,预示着会有吉利的事发生。

神座上摆放着在隆重仪式中使用的圭牌,表示将有好的事情会发生。“吉”的本义是吉利、吉祥,引申为善、美,如“逢凶化吉”“吉祥如意”。“吉”在古代还借指祭祀鬼神的礼仪,是五礼(吉、凶、宾、军、嘉)之一,如“吉典”“吉服”等。在现代汉语中,“吉”的本义依旧沿用。

过年时长辈们都会向晚辈发红包,讨一个吉祥的好彩头。

xiáng

“祥”是形声字,“礻”(示)是形旁,“羊”是声旁。本义是凶吉的预兆。从金文字形看,上面是“羊”,表示祭祀的羊羔。“羊”是一种温顺和善的动物,因为常用于祭祀,所以就具有吉利、吉祥的含义。下面是“示”,明确了祭祀的意义。合起来表示用羊羔祭祀,祈求幸福,后引申为吉利的意思。

陷阱能把人陷进去,非常凶险。

xiōng

“凶”字本义是不吉利,是一个指事字。该字外围为“凵”,读音为kǎn,其古文字形看上去像是陷阱;“乂”是说陷阱能陷人,这里表示凶险。后来,“凶”引申为不好的、恶的,如“凶相”“凶恶”。古代农田庄稼收成不好,称为“凶年饥岁”。此外,“凶”字还可以表示与杀伤有关的事物,如“行凶”“帮凶”。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huò

“祸”字本义是指灾害,表示神灵不保佑。字形采用“礻”(示)作形旁,“呙”(wāi)是声旁。现在,“祸”字指灾难、灾患、不幸事件,如“祸不单行”等。

鸟儿奋力往前飞,才能躲避农夫的抓捕。

fèn

“奋”字本义是农夫用衣物全力捕捉田野草丛中的鸟雀。繁体字为“奮”,字形采用“奞”“田”会意,意思是像大鸟从田间起飞。远古时代鸟雀多且不惧怕人类,所以容易徒手捕捉。现在,“奋”也指有劲的、令人振作的,如“兴奋”等。

原来指呕吐物,现在竟指欧洲。

ōu

“欧”字本义是呕吐。字形采用“欠”作形旁,“区”(ōu)作声旁,繁体字为“歐”。现在,“欧”也指欧罗巴洲,即欧洲,世界七大洲之一。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wēi

“危”字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表示身居险境。字形采用“厃”(wěi)作形旁,表示人在崖顶或崖涧。所有与“危”相关的字,都采用“危”作形旁。人在崖下为“厄”,人在崖上为“危”。现在,“危”也指破坏安全、使不安,如“危害”。

谁也无法替代你,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

“替”字本义为废弃。本作“ ”。字形采用“竝”(bìng)作形旁,表示二人并立;“白”为声旁。“替”有衰微、衰落的意思,如“兴替”,就是指兴盛与衰亡。现在,“替”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代替,如“替我打扫一下”。

突发事件把他吓得屁滚尿流。

“屁”指由肠道产生但从肛门突然排出的臭气。字形采用“尸”作形旁,“比”为声旁。现在,这一本义依旧沿用。“屁”又指屁股、臀部,如“拍马屁”。 DOZA2r4aWf1/pyVjnecppVqJHPAY0a0bTWClKkL/c3k0vEFFqMPl/ICqfDcNr52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