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一字一图,学生学汉字变得更简单

语言和文字是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世界的两种方式,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连。当传统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汉字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键盘书写”时代,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汉字,爱上汉字,通过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

一、授人以渔,告别汉字的死记硬背。

对于3~4年级的学生而言,识别并牢记近2000个汉字其实并非易事,往往大多数小学生仅仅记住了字音字形,却并不了解字词含义,“囫囵吞枣”的记忆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汉字的识记技巧,有利于孩子对汉字的理解。

本书严格按照“小学新课标”要求,详尽收录“新课标”及人教版小学教材中小学3~4年级学生应准确写出的900个基础汉字,并依据汉字的相关性,将其按照人际关系、动物、植物、生活、动作等进行分类,通过对汉字的系统整理,可以让有一定汉字基础的小学生,更加系统而科学地掌握汉字学习方法,做自己的“汉字英雄”。

二、趣味阅读,举一反三,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孩子对图画等象形事物的记忆是深刻的,汉字起源于图画,通过图画的形式解释汉字,有别于传统的汉字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小学生们接受。一字一画的解说方式,更富于趣味性,从而在趣味阅读当中,加强小学生对新课标所要求识记的汉字的理解,建立汉字间的相互关联,举一反三,可以更快捷地识别汉字,更深刻地记住汉字,提高学习效率。

汉字与汉字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与树木相关的汉字,多以“木”作偏旁;与水有关的汉字,多以“氵”作偏旁;与嘴有关的汉字,多以“口”作偏旁。通过汉字的字形结构与字义,将相似的汉字联系起来,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分类,让3~4年级的小学生,不但可以轻松读懂汉字的含义,更能明晓事理,做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学生。

三、在汉字的演变中,感受汉字之美,加强对传统文化血脉的传承。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文字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这个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汉字起源于图画,古人根据象形之法创造出了文字。世人刻在龟甲壳和牛肩胛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后来又有了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而因青铜器中又以钟和鼎为代表,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字体与书写规范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体称为“小篆”。它是上承东周时秦国礼器铭文与刻石文字,融会各地书风而成,也是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性的字体。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奴隶在监狱中创造出的一种新字体。隶书在汉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变粗细一致的圆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从而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东汉末年时,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其从东汉开始使用,一直沿用到现在,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隶书和楷书走上历史舞台之时,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种繁体字和简体字,而是针对隶书和楷书形式的一些汉字,又渐渐创造出新的书写形式,有的写法笔画多,有的写法笔画少。这些笔画少的字体书写形式叫作“简体字”,笔画多的叫作“繁体字”。如今人们所使用的就是简体字。

四、发现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培养与增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

本书中所有汉字解释,均出自《说文解字》等古籍,均有据可查,既做到了对汉字的科学性和根本性的诠释,又介绍了汉字背后的故事,以及在课堂上可能听不到的文化常识,在对汉字经行初步理解的同时,增强3~4年级学生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更深层次理解。

在漫长的文字转化过程中,大部分汉字已经丧失了画面性。当我们拂去古老汉字身上厚重的历史尘埃,用一颗追本溯源、探索汉字本义与发展的心来审读,才会发现,原来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这些每天被我们使用,好像已经丧失了新鲜感的文字,其实有着我们从未发现的新鲜一面。透过汉字,古人与我们产生了一丝一缕的联系,透过笔触,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汉字发展的历史,就是文明与落后不断“交锋”的历史。而汉字发展的故事,如今依然在继续,也从未停歇过。 41zHJBKL7iq2iPHBwSs1zkkeL/NfXLh74rjUhKcPFB34FzNmEwQZl12E0hs/uf2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