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提笔写作此书的时候,我们认为那时正应当重新审视领导力这门学科。在我们看来,当时的管理学文献或是忽视、或是低估了领导力领域的许多重要方面。我们希望采用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视角以助于促成这一领域所亟需的全新思考和研究。
本书在业界引起的反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比如,我们提出的很多概念被广泛采纳,也得到了深入的拓展。后来所思所观,都验证了书中提出的以下几个理念是十分有益的:
1. 将“领导”和“管理”区分开。 早期的管理学书籍大多仅将领导视为管理者的职能之一。我们则认为,领导者的组织目的与管理者截然不同。领导者视角独特、责任重大,因此他们需要才干多样、技能丰富。我们总结出的“管理者是把事做对的人,领导者是做对的事的人”这句话被广泛引用,这一理念或许也促使近年来致力于领导力培养的顾问、专家学者的人数显著增加。
2. 授权。 很多早期研究认为,领导必须在权力执行和掌控细节中体现,而权力和掌控则来源于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和权威。而我们则认为恰恰相反:“领导者应当放权于他人,并通过他们的执行使愿景成真且持续长久。”此后的一些作者将此授权理念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公仆型领导”(servant leadership)“协作型领导”(collaborative leadership)等概念。
3. 愿景。 我们的研究指出,成功领导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在于清晰阐明未来的愿景,抑或是一个发展方向,从而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有劲往一处使。这一想法不仅仅在企业界得到广泛认同,而且在许多教育机构、教堂等其他非营利性机构的领导者中也产生了强烈共鸣。今天,人们已经普遍认同,成功的组织不仅要有一个明确的使命或目的,还必须要有一个广泛共享的发展愿景,两者缺一不可。
4. 信任。 尽管并不总是知行如一,但其实管理者们一直以来都很清楚正直诚信的重要性。而《领导者》正是第一批坚持强调诚信是成功领导者的必备品质、失信之组织必遭大难的书籍之一。此后,这一观点多次得到印证,尤其是在不久前发生的美国会计丑闻以及企业破产风波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5. 意义管理。 关于组织文化的作品已经很多了,但是本书特别关注领导者在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中的作用。我们认为,领导者是阐明组织价值、解读现实状况、构建和调动意义感、创造必要的榜样和符号并以此传达组织行为原则的第一责任人。这一观点带来的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关于当今舆论中存在着的偏见:经理们虽是名人,但亦享有自己的生活和权利,不必仅仅成为企业价值的发言人和代表者。这不是个好现象,我们也深感忧虑。
作为本书作者,我们很高兴这本书帮助了一些领导者、学者以及其他各界人士重新审视领导力这一课题。 在这个逐渐复杂多变、彼此独立、脆弱易裂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领导者的品质和信誉更为重要的了 ——他们设定合理日程,协调各种必需资源,授权他人为了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而行动。
沃伦·本尼斯
伯特·纳努斯
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