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勾勒篇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同外部世界的接触,可上溯到史前的远古时代。从那个时期起,发源于东亚大陆的中华文化,就与四邻开始了最初的交往。随后,中华文化自东向西传播,与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广泛交流,相互影响。本书在体例上,采取了综合论述与地区、国别相结合的阐述方式,依地区由近及远分篇立章。全书的这一布局和结构上的特色同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先后序列与发展轨迹大体相符。本篇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做了系统而有重点的勾勒,意在展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史的整体面貌,并为后续诸篇各地区分述之展开,提供一个基本背景。

中外文化交流,很早以来,无论是陆上的,还是海上的,都离不开“丝绸之路”。因此,本篇作为全书综述,正是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着重介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高潮迭起的两个重要时期——以7世纪为界而划分的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至明清时期。两汉时期,中华古典文明进入繁荣昌盛的高峰期,横贯欧亚大陆的中西交通大动脉——陆上丝绸之路形成。公元2世纪时,从南海沿岸出发经过印度洋、红海通向地中海的海上丝路也直接开通。隋唐之际,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到新的阶段。此时陆上丝路由兴旺逐步走向式微,而海上丝路日益繁荣。明代郑和远航,带来海上丝路鼎盛的局面。丝路的开通,使璀璨辉煌的中华物质文化,精美的丝绸、瓷器,以及造纸、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向外远播,中外文化交流的规模随之日益扩大,层次提升。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向我们展示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发展脉络。

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多层次的,而且是动态的。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古代中国将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无保留地献给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且汲取和汇合了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不断地从外国引进优良的产品,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精神文化。在丝绸古道上的文明交汇中,中国既是惠予者,也是受惠者,它使中华民族受益良多,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源于中国的儒家学说与道教不但输出到东亚近邻国家,并远播到欧洲,对启蒙运动时代的欧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南亚的佛教、西亚的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也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亦曾在中国境内一度“寺满百城”。

本篇的前两章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历史给予了一个清晰的描绘,展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性的突出特征,提供中外文化交流、绚丽多彩的整体历史图象。后一章则专门论述了明末清初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重点阐明中国科学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和中西科学的撞击与融合。

(梁志明) ybF6bgOxRfuY/u1CgRaHEstKm0/sCsDFHzkTKjASme79LFY22jUx/lBDHG7Sha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