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前二三十年,新教徒和以航海为生的省郡崛起,表明世界的重心已经从意大利和地中海转移到了欧洲北部。这里成了商业和艺术的新中心。经济和艺术是息息相关的。最先出现的三度空间“写实派”艺术于13世纪在意大利被开创,这是由新兴的银行家和商人大力支持的。诚如20世纪的著名艺术史大师肯尼斯·克拉克所说:“正像他们的经济制度可以扩展直到今日,他们花钱订购的绘画也可以维持不坠,成为西洋艺术的中流砥柱。”
写实的肖像画也随着经济的变化而来,它是北欧人的发明。不过,许多要求尼德兰名画家扬·凡·艾克画肖像的人都是意大利人,他们在国际羊毛业和银行业拥有重要的地位。商人不仅是大方的主顾,他们也改变了委托作品的艺术风貌:实际的、脚踏实地的,他们推展艺术上的“现实主义”。
到了伦勃朗时代,荷兰成为欧洲新崛起的最强大的经济势力。这股力量主要是由新的商人阶层创造的,他们以自由的联邦主义取代西班牙人的影响;以新教取代罗马正教;以平民对“艺术”的大量需求,取代教会和贵族在艺术市场的垄断。他们对肖像画的胃口是永不满足的,结果,在照相机发明以前的这段期间,荷兰人的脸孔比历史上其他人种更多地出现在画布上。
伦勃朗是伟大的艺术家,而他父亲却是一个磨坊主,两个兄弟是鞋匠和面包师,一些人对此感到大惑不解。那么伦勃朗是怎么有机会成为一位画家的呢?
1620年,荷兰的艺术市场极为蓬勃,伦勃朗的父亲发现了儿子在绘画方面的才能,于是极力鼓励他从事绘画。荷兰代尔夫特的艺术家麦里维德终其一生画了上万张的肖像画。对于一位优秀艺术家的事业远景,伦勃朗的父亲知道的不会比别人迟。
20年以后,英国的旅行家彼得孟迪指出,伦勃朗也是满足荷兰人民对艺术需求的供应者之一:
关于绘画的艺术及人们对图画的喜爱,我想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和荷兰相提并论。在这个国家里,拥有许多杰出的艺术人才,有些还在人世,例如伦勃朗等。一般来说,每个家庭都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装饰他们的房屋,尤其是临街的房间,都悬挂了名贵的画。铁匠和面包商,鞋匠和肉贩,各行各业,他们的店里都挂有艺术珍品,争奇斗艳。这种风气已经大开,艺术在这个国度,真是欣欣向荣……
伦勃朗曾在一幅画中描绘了那段少年时期的生活。在冬天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临街的客厅,围着泥煤炉取暖,一个女人坐在烛光旁读书,这幅画中的情景,想必是伦勃朗的母亲在读《圣经》吧?在这种环境、这种方式下,伦勃朗聆听母亲述说着《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上的故事,那是他日后艺术创作的一项重要想象源泉。
几经波折,伦勃朗终于在1623年,经人推荐,拜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流画家拉斯特曼门下学习。伦勃朗在拉斯特曼的指导下掌握了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雅各布·罗森伯格把他们的师生关系,和韦罗基奥与达芬奇,或沃格穆特与杜勒之间的师生关系相比拟:“在这三对师生里,老师们的性格都比较暴躁,学生们都是杰出的天才。但是,如果没有严师的指导,这些学生可能就没有扎实的基础,而难以达到日后登峰造极之境。”
拉斯特曼的绘画
拉斯特曼是荷兰著名的神话与宗教题材的画家。拉斯特曼游学意大利期间,卡拉法乔大声疾呼,反对艺术界对“美”的盲目崇拜,提倡在“明暗对比法”的技巧下,画一些“普通人”。拉斯特曼是意大利和荷兰艺术之间的桥梁,他把卡拉法乔的思想传播给伦勃朗,伦勃朗大力声讨“唯美派”,是艺术史上使用“明暗对比法”最成功的人。
伦勃朗培养了自己对《圣经》故事题材的兴趣。这种兴趣似乎与当时社会的品味脱节,但是伦勃朗是一位为了维护自己内心的信念,敢于和世俗抗衡,不随波逐流的巨人,他并不在乎这些。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不看伦勃朗的画反而更容易了解荷兰的绘画艺术。
1627年,21岁的伦勃朗从阿姆斯特丹回到故乡后,决定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荷兰许多著名的画家都是伦勃朗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