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童年生活

1606年7月15日,伦勃朗生于荷兰莱顿,他的全名是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伦勃朗的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是家中最小也最聪明的孩子。

在17世纪,莱顿市是荷兰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阿姆斯特丹,大约有6万居民。1575年,伦勃朗的祖母与第二任丈夫在莱顿市的北端,买下一个风车磨坊,另外还在磨坊对面的住宅区购置了一幢房屋,全家人住在一起,直到伦勃朗的姑姑出嫁。

伦勃朗的父亲为了让妻子生活的舒适一些,就向伦勃朗的祖父买下了磨坊和一些相邻的建筑物,又在旁边新盖了一幢住宅,伦勃朗就出生在这幢住宅里。婴儿出生后要在教堂中接受受洗仪式。伦勃朗是个男婴,根据规矩要穿上一些特别的服饰,戴一顶六瓣的帽子。为了避免他突然吵闹,破坏安静的卡尔文教会的礼拜,大人会给他一根牛奶棒棒糖,让他含在嘴里。

莱顿市的市民多属于卡尔文教派,但伦勃朗母亲的娘家却仍然坚守天主教的信仰。不过伦勃朗的父母都加入了改革派教会,他们在那里结婚,在那里为自己的孩子们受洗礼。父母的宗教信仰深深地影响了伦勃朗。

1609年,荷兰、泽兰等10多个省的代表在乌得勒支缔结“乌得勒支同盟”,宣布要联合行动,在奥兰治议院的支持下,努力地争取自由,他们最终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除了国防和外交政策之外,每个省份都是独立自主的,奥兰治议会无法组织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是这种邦联制度和其他因素,却促成了流动资金的发展,这是荷兰历史上最有活力、最繁荣的一段时期。伦勃朗的生活与这种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17世纪初期的荷兰,婴儿的生活都有固定的形态,因此我们可以描绘出伦勃朗儿童时代的画面。伦勃朗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母亲在他出生之后,没有像其他家庭那样把他交给年老的女佣看管,而是一直亲自照顾伦勃朗到他四五岁的时候。当时的荷兰有一个现在看来十分荒诞的风俗,就是防止婴儿接触新鲜空气和水。这些可怜的小家伙被束缚在一层一层的衣服里,就像是等待邮寄的包裹,密不透风。

伦勃朗笔下的童年

我们可以从伦勃朗画笔下了解他的童年生活。他曾留下一张红色粉笔画,描述了婴儿学走路时的情景,画中的婴儿穿戴着臃肿的衣服和护帽。

伦勃朗的故乡莱顿市是荷兰当时的工业重镇,这个城市以它清洁的公路为傲,不过那时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垃圾,只是把它们随便倾倒在运河里,运河周边的空气质量自然可以想象。虽然莱顿是一个文明的城市,但是也有贫民区,区内没有柏油路,巷弄就好像是开盖的阴沟,和富人区四通八达的道路,真是天壤之别。如果当时伦勃朗走到这些贫民区,一定可以发现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的另一面——唯利是图的工场主剥削纺织工人,制造出享誉全球的布匹、厚羊毛毡和驼毛丝,工人却在阴暗、似营房的棚舍里凄惨度日。

生活在贫民区的孩子们也有老师,这些妇女(男老师很少)往往是从这些贫民区搜罗的,她们识字不多,薪酬很低,不得不一边教书,一边让学生纺花边布、编织等。伦勃朗的家境还不错,因此上了条件比较好的小学,伦勃朗会背诵“主祷文”、神晓论、以色列人的“十诫”、对神父告解的程序,以及拼音字母。在学校里他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算数和拼写。由于他成绩优秀,7岁的时候被送往拉丁学校。

拉丁学校虽然和一般的小学差不多,但经营很妥善。莱顿当时是荷兰的第二大都市。1575年,奥兰治的威廉大公为了纪念该市英勇抵抗西班牙人,因而创立了大学,不出几年,它成为欧洲人文荟萃的地方,当地人莫不引以为傲。因此,教育当局自然也注意到中等教育至少要合乎标准。伦勃朗的确在那儿接受了完整的古典教育。他对古典文化的素养,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表露无遗,他是在进入拉丁学校7年后,获准进入莱顿大学的。

拉丁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老师们经常体罚学生。教学楼多半是修道院,学生们(只有男生,女孩子要接受中等教育,都是由家庭老师教授)坐在阴暗的石室里,夏天闷热不堪,冬天烧泥炭取暖,几乎要窒息。伦勃朗的课程里包括拉丁文以及宗教和书法。高年级的学生如果准备升大学,还要选读修辞学、希腊文。

伦勃朗进入莱顿大学的那年是1620年,当时年仅14岁。莱顿大学的艺术课程很少,只有文理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及医学院等传统课程的师资强大。对于立志要成为艺术家的伦勃朗来说,只有去外面才能体验到生活中的颠沛流离、世态的炎凉及人情的冷暖,也才能有所发展。 5K8W/vjCrESL2siy41SIYC/DA3Yej1xd7W+WSULz7U9iCT6Ck2+QIAvToD7KVI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