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由演员到创作

莎士比亚毕生都在伦敦舞台上表演,何以会这样说?从他历年在戏剧界的名头便可知一二了。自1592年他成了一名成功的演员之后,1598年,他被列为“主要喜剧演员”之一;到了1603年,他被列入“主要悲剧演员”之列;在1608年时,他仍在演出。

莎士比亚当然比不得那个时代的最著名的演员那般光耀夺目,但他对人类的了解,却远在同时代的其他演员之上。看过他表演的观众,都无法从他扮演的角色中推知到他真正的性格与内涵。

按常理来说,像莎士比亚这样忙碌的演员是没有时间写剧本的。早上给排演占去了,下午要正式演出,有时晚上还要做特别的表演,一年一度的各地巡回演出就更不用说了。现代的作家或许会觉得有了专门的职业还想兼顾写作,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可是伊丽莎白时期的人思想比较落伍,他们可没有耐心等候一个作家如躺在产床酝酿生产一样花去大把时间写出几行东西,然后再花上将近一年的时间来修改、润色。一位剧作家花了五星期写一个剧本,就被人讥讽挖苦得不成样子。

莎士比亚在戏院的二十年的写戏生涯里,一共写了不到四十出戏剧,在数量方面算不上惊人,但在质的方面却教人叹为观止。

与同时期的剧作家相比,莎士比亚的演员身份使他更占优势。单纯的剧作家通常照班主的要求写下剧本,然后到一个安静的场所里去试读。试读若是通过,剧作家收了钱就算大功告成。许多作家都是不看自己所写的戏剧的。这一类的作家无法评量自己的作品对直接受众在感情上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因而很多剧作家的作品时至今日已经不为人们所接受了。

莎士比亚则不然,他本身是名演员,自己的剧本演出时他随时在场,他可以从演出者的角度确实了解到剧本所能达到的效果,他能从与观众密切接触中获得特别的职业性了解。这是使他的艺术生命在历经三百多年后仍旧鲜活的主要原因!

莎士比亚早期的剧作并不出色,但是看得出他对带动观众情绪方面的技巧已经相当成熟。当然,年轻时期的莎士比亚自然没有功力写出像《哈姆雷特》这样的剧本。他早期最成功、轰动的剧作,依当时的记载来判断是《亨利六世》的上、中、下三个连续剧本,这三个剧本完成于1590—1591年间。

《亨利六世》是古老的历史题材,讲述的是亨利五世去世后,他年幼的儿子继位,使英国陷入了派别纷争的局面。它也讲述了法国反抗英国统治者的战争、法国皇子在兰斯的加冕礼,以及圣女贞德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等。

当时,英国的历史剧作十分流行,观众在学校里都未读过历史,都急于知道自己所在的王国的事迹,玫瑰战争自然是青年作家的好题材,可以借此提醒观众,能够在稳定的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过日子是何等的福分!下一次,若再有伦敦人反对付给国王特别经费或与西班牙交战的花费时,他们就会提醒自己:在亨利六世这个昏君的统治下日子更惨。

莎士比亚对玫瑰战争并不比他的观众知道得多,不过倒有好几本史书可供他参考,其中最合时宜的是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的《编年史》,这便成为标准的英国史。这三本书售价昂贵,但却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要根据。

只有充满自信的青年才敢选取像玫瑰战争这样混乱纷争的题材,也只有对戏院的表演和观众十分了解的创作者才能获得圆满的成功。

题材的纷杂众多有时难免扼制了戏剧的正常发展,不过整体而言,莎士比亚总能巧妙地处理作品中的重要场面,使观众的胸中充满着热烈的爱国情绪。

这连续三出剧本中的第一出里,出现了一个英雄式的人物——约翰·塔尔博爵士。

塔尔博是英国贵族,他击败贞德率领的法军,却因得不到支援,死于背信弃义的法国人之手,临死时,他仍双臂紧拥着已死的儿子。他说了一段话,这是由莎士比亚带头使用的一长串悲壮的话,使得观众随着这个大武士的灵魂升天而呜咽饮泣:

……我的朋友们,只要你们能像我一样肯硬拼,敌人即便拿下我们这群鹿,也得付沉重的代价。上帝跟圣乔治、塔尔博跟英格兰的权力,在这场恶斗中,把我们的旗帜举得更高吧!

现代的读者或许对莎士比亚剧中表现出的对贞德的不敬表示不解,甚至对她几近滑稽的个性的描写会感到吃惊,可是16世纪的英国人都认为她是个狡诈的村姑,一个精力过剩的丫头,因为魔鬼附身才得以打败英勇的英国人。

这出戏于1592年3月在玫瑰戏院演出,一整季里吸引了无数热情的观众。剧作中有许多攻城略地的情节,莎士比亚因而尽情使用所有的舞台配备,让演员们如空中飞人般在舞台中跳上跳下,又让贞德爬上很少使用的楼塔顶端,去扑灭一把火炬。他甚至要演员自高耸的“阳台”上纵身跃下来逃亡。

在《亨利六世》的第二部戏里,莎士比亚就减少了很多战争、游行的场面,可是他也没有忘记观众们喜欢特殊效果。他使用了三层的舞台,让幽灵自暗门里出来,和阳台上的伯爵夫人见面,并利用雷声以掩盖暗门道具启动时可能会发生的声响。他同时使用了好几个假头,在上面挤上些牛血,增加逼真效果。其中一个角色的无头的身躯还上舞台来走动。

在这第二出戏里,莎士比亚对于史实和时间仍然大而化之。这出戏里约有50个角色,爵爷、贵妇、市政官、市民、兵士等还不算在内,因此每个演员都得演上好几个角色,剧情的进行需要仔细铺排。若史实不幸碍着实际的舞台需要,就只有委屈史实啦!

在第三出戏中,约克公爵被杀之前,敌人做了顶纸冠给他戴在头上。公爵又慷慨激昂地说了一段话,是特别针对玛格丽特女王这匹“法国雌狼”的。这番话义正词严地从公爵嘴里流泻而出,越说声调越高亢,最后于高潮后戛然而止:

噢!虎狼之心原包藏在一个妇人的皮囊之内!

约克公爵在舞台上咆哮着,台下的观众看得兴致盎然,这句话必定是家喻户晓。这出戏由一位伯爵的人马演出,这个伯爵手下的剧团只在那一时期露了一下面,接着就不见了。莎士比亚这时可能不只为一个剧团写剧本。

《亨利六世》的这三出戏是个野心勃勃的青年的青涩之作,在用字方面颇不考究,可是大体言之,受克里斯托弗·马洛影响较深。

克里斯托弗·马洛对英国戏剧的贡献首先是他发明的无韵诗。他的无韵诗气势宏伟,激情昂扬,充满力度。这种戏剧诗体最大限度地适应了文艺复兴时期蓬勃奋发的时代精神。例如,在他的代表作《帖木儿大帝》中,当帖木儿的爱妻泽诺克丽特将死之时,悲痛欲绝的帖木儿高叫道:

把大地砍斫,让它裂成两半,

我们要闯进魔鬼居住的宫殿,

一把揪住命运三女神的头发,

把她们丢进地狱的三道壕沟里,

她们夺走了我心爱的泽诺克丽特。

这种充满激情、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无韵诗体深深地吸引了年轻的莎士比亚。在他最早写的历史剧《亨利六世》中,弱小的安夫人面对杀害亲夫的理查时,爆发出了仇恨的诗句,有着同样的激情和力度:

啊,上帝呀!你造了他的血就该为他复仇;

啊,大地呀!你吸了他的血就该为他伸冤;

或是让天公用雷电击死这个杀人犯,

或是让大地裂开大口把他立刻吞没。

马洛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在戏剧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巨人”性格, 例如他的《帖木儿大帝》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的帖木儿大帝和浮士德博士,都具有坚强的个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渴望认识一切、征服一切, 们身上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时代精神。后来莎士比亚继承并发扬了马洛的传统,在剧中塑造了更多、更富有时代特征的“巨人”性格。

莎士比亚对舞台上的机关装置十分着迷,他清楚演员们能够怎样使用它们,而他敢于大量取用《编年史》作为题材,勇气也十分可嘉。这三出在当年的伦敦戏院中令人叫好的剧作,在今日却已经没有演出价值了。

1592年,伦敦爆发了一场大瘟疫,9月,议会所颁布了瘟疫令,所有戏院全部关闭,直到1594年才再度开放。 3mCK6CLqveVTn7F/AT2gDqZUMF5+RQqkaargTMnbTeiLwF9e9cBkezj3i6k0RuN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