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乱世游学

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而这期间,玄奘一直在东都洛阳研究佛家经典。太原府留守李渊起兵攻入长安,这时候的洛阳也是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李渊攻下长安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洛阳,玄奘和哥哥商量,说:“这里虽然是我们父母祖先居住的地方,但局势演变至此,我们没有理由留在这里坐以待毙”。

长捷静静地听着,他知道玄奘必定已经有了打算。果然,玄奘接着说:“听说李渊为人正派,心存仁义,天下百姓都把他看成父母一般,为今之计,我们还是去长安吧。”长捷很赞成玄奘的话,就与他一起前往长安。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玄奘和哥哥来到了长安庄严寺。安定下来之后,玄奘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的长安百废待兴,一切以军事为要,根本就没有人关注其他的事情,整个长安城连一个佛学讲席都没有,他们显然来得不是时候。

一直到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国家才完全统一,之前的几年间,用李世民的话说,就是“货赂公行、纪纲紊乱”,混乱的长安城根本就没有人有心情来听出家人的讲经布道。玄奘兄弟在庄严寺住了一段时间,终于确定了一个适合的去处,这才收拾行囊,离开长安。

隋炀帝曾在洛阳设立了四个道场(道场就是供佛或修道之处),召集天下名僧住在里面研究佛法,其中为首的四人就是慧景、智脱、道基、宝暹四位法师,他们为人们讲解经学,解答疑惑,在佛法上的造诣很高。这些得道高僧威望很高,值此天下大乱之时,很多僧侣都跟随四位高僧前往当时较为安宁的四川地区宣扬佛法,一时间成都高僧会聚,成为了全国佛法的中心。

玄奘向哥哥建议说:“此地无法事,不可再虚度,我们就到四川去吧。”

两人经过商议,最终决定经由长安西南的子午谷向四川进发。在汉中(今陕西南郑)遇到赫赫有名的空、景两位法师,玄奘对他们仰慕已久,所以二人又在汉中停留,向二位高僧讨教佛理,学习经义。十个月后,玄奘兄弟才一同出发,前往目的地成都。

这一次他们作的决定很正确,成都会聚了天下名僧,经常一座道场就聚集了数百名高僧,玄奘兄弟俩先是住在多宝寺,后来又搬到空慧寺,每日听人讲经辩论,受益匪浅,生活也比较安定。过了两年,玄奘的佛学造诣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精通诸部经典。玄奘天资聪慧,此时更是超越众僧,名震吴(江苏)、蜀(四川)、荆楚(两湖),受到大家一致的推崇,而那时的玄奘还未满二十岁。

玄奘的哥哥长捷在佛学方面的造诣也颇负盛名,主讲的《涅槃经》和《摄大乘论》等很受大家的欢迎。他的为人很像父亲陈惠,兴趣广泛,对佛学以外的学问也很有研究,儒道兼通,各界人士对他都十分景仰,益州行台民部(户部的前身)尚书韦云起对他更是赞赏有加。

当时玄奘兄弟二人的声誉已经不亚于晋朝卢山东林寺的慧远、慧持兄弟。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由沙弥正式成为受僧职的比丘。

比丘是指出家受具足戒者,属女性者就叫“比丘尼”。由于他们“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卖身”,故又名乞士。

所谓“具足戒”是受戒的一种。戒法计有五戒、八戒、十戒及具足戒等多种。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出家弟子所必须遵守的。八戒是除了五戒以外,另加不着香华及歌舞观听、不食非时食、不坐卧高广大床。十戒是将八戒中的不着香华及歌舞观听分为二戒,还有一戒是不蓄金银宝物。

具足戒,又叫具戒,是相当严格而繁杂的戒律。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三百四十八戒。因为“境遍法界,莫不圆足”,所以叫具足戒。

受了具足戒的玄奘正式编入僧职,但他的佛学造诣早就相当于高僧级的佛门人物了。玄奘对于自己读到的佛典总是能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甚至很快就感到四川已经无经可读了。

玄奘在四川学习的几年里,天下尚未完全平定,但主要的反唐势力已经差不多被消灭殆尽,有些僧侣开始打算离开四川,返回原籍了。

玄奘感到四川已经没有多少可学习的机会了,于是又生出了回长安的念头,但是哥哥长捷不愿离开,也反对他一个人离开。长捷性格较为保守,而玄奘向往海阔天空,一旦有了目标就绝不向环境妥协,会毫不犹豫地振翅高飞。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玄奘带着官发的度牒,悄然离开定慧寺,搭乘以前听过他讲法的荆州籍客商的船前往荆州。

荆州在东晋道安(般若学六大家之一,著名弟子中即有慧远、慧持兄弟二人)以后就成为了佛教重镇,玄奘到达后即前往荆州第一大刹天皇寺挂锡,受到众人欢迎。大家纷纷请求玄奘登坛讲经,就连当地的皇族汉阳王李瓖也慕名而来,引得众多官吏和僧侣都在台下听讲,想要一睹年轻高僧的风采。

这年冬末,玄奘就离开了天皇寺,继续沿江东下寻访高僧,在苏州,玄奘拜见了大德智琰法师,两人互相切磋,成为忘年之交。几个月后,玄奘结束了吴、越等地的游历,北上相州(今河南安阳)向慧休法师学习,在这里的几个月,玄奘对小乘毗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他后来开创法相宗是有益的,慧休对玄奘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领悟力深感惊异和赞叹。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玄奘辞别慧休法师,向赵州进发,驻锡观音院(今柏林禅院),跟随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十个月后,玄奘已经悟透了《成实论》,于是开始向长安进发。

当时长安的佛学界有两位著名的高僧人物,一个是以精通《摄大乘论》而闻名的法常法师;另一个是以专研小乘《俱舍论》而出名的道岳法师。玄奘向他们学习,不管是大乘还是小乘,他都下很大的工夫研究,后来到印度也是如此,这也是他能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之一。

玄奘在长安跟随两位高僧学习,对于早已精研过的经典他当然驾轻就熟,对其他未读过的经典,玄奘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理解力,用佛家的话说,就是有“慧根”。

玄奘还向大德玄会学习《涅槃经》,仅一遍就深得其旨趣。这些高僧对玄奘赞叹道:“你可以称得上是佛门的千里驹,佛学的振兴就全靠你了,可惜我们已经老朽了,恐怕无法亲眼见到那一天了!” eCxdsj24+0/8jW03MvXz447EgFEWr1f+XJYCTNgQxDOjhdNOFjvyZAUc9H2baw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