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聪慧少年

玄奘雕像

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翻译家之一,他出家后曾遍访名僧,还曾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和取经,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要了解他传奇的一生,我们首先从他的家世说起。

玄奘原名陈袆,先祖世居在颍川郡(今河南许昌一带),后来又迁到河南洛州(今河南洛阳一带)。陈氏一族出仕为官的人很多,但并不显赫。在北魏时,玄奘的曾祖父陈钦曾任征东将军,被封为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在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来担任礼部侍郎,陈氏一族就是在这个时候迁到了河南洛州缑氏镇。玄奘的父亲陈惠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气质儒雅,风度不凡。陈惠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只是性情淡泊,不擅钻营,当时的人都把陈惠比做东汉的郭泰。陈惠曾经被举为孝廉,担任过陈留令和江陵令,但他出仕之时恰逢隋炀帝当政,炀帝荒淫无道,国事日非,隋朝已显衰乱之兆。陈惠心灰意冷,萌生了退隐之意,索性辞官回到家乡,过着无忧无虑、自给自足的日子。

陈惠娶了当时洛州长史宋钦之女,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玄奘出生。宋氏生有三男一女,玄奘是最小的一个。

陈惠辞官时,玄奘还不满三岁。他无官一身轻,可以多抽出时间来教育孩子,他的儒雅气质与温和的态度对孩子们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小玄奘得以打下坚实的学问功底,也形成了良好的个人修养。

玄奘从小就比同年龄的小孩稳重老成,对学问有着热烈的追求,他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热衷于玩耍嬉戏,只喜欢独自一个人躲在房里阅读喜爱的书。

据说玄奘八岁时,父亲为他讲解《孝经》中“曾子避席”的内容,玄奘忽然整襟而起,父亲奇怪地问他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曾子聆听到老师的教诲就立刻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现在我聆听到父亲的训诲,怎能坐着不动呢?”

陈惠闻言心里很高兴,他断定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会有所成就,还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亲朋好友,听到的人也都纷纷夸孩子懂事,向陈惠道贺说:“这孩子将来必定会光耀门楣!”

从此以后,陈惠就怀着对玄奘的期许,更加认真地教育他,为他讲授各种经典。而那时的玄奘就表现出一种执着与认真的劲头,他敬重先贤,崇尚古典,对所看书籍有很高的要求,对自己的言行也立下一个标准——非圣哲之风不习。

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陈惠去世,玄奘的一生也因此而发生了重大的转折。陈惠辞官后,陈家的家境日益窘困,原本仅靠微薄的祖产维持家计,如今更是难以维持下去。失去父亲的玄奘小小的年纪就要面对残酷的生存问题。

玄奘的二哥陈素早年在离家不远的洛阳出家,法名长捷。他见玄奘聪颖过人、认真好学,是个有慧根、有悟性的人,于是就把玄奘带到了洛阳净土寺。

第二年,玄奘便成为少年行者,开始学习佛教经典,先读《维摩经》和《法华经》。高深精奥的佛典满足了玄奘对知识、对真理和对思考的渴望,让他欢欣雀跃不已,也为他成为名垂青史的高僧、云游四海的智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ZNskGmDm5uUlF0TTGwS7/5r078pRxQXbOhUlcH2ziFZ8L2sUuUvQbzhwuF57S05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