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小学毕业之后,进入了阿尔布瓦的中学,如同小学一样,他在阿尔布瓦中学也没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不过,路易斯做什么都认认真真,而且求知欲强。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彻底了解,他绝不会贸然进行,路易斯具备深思熟虑的性格。
除此之外,路易斯还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和超凡的想象力。他的这种想象力体现在绘画方面,绘出了很多不错的作品。
路易斯的中学校长罗马纳先生觉察到了他的这种与众不同的心性。
罗马纳先生是第一个看出路易斯才能的人,也是对路易斯·巴斯德的一生产生很大影响的人。由于罗马纳先生的谆谆教导,路易斯在年少时期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一天,罗马纳先生和路易斯在校园中散步,他突然问路易斯:“你以后想做什么呢?”
路易斯顿了一下,说:“对不起,我还没考虑好。”
“还有一年你就毕业了,毕业之后怎么办呢?我看你还是继续深造吧!”
“是。”
“那你想去哪个学校呢?”
“这……我还没想好。”
“不如这样,你可以去巴黎的高等师范学校……”罗马纳先生和路易斯聊起了关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事情。
当时,法国有两所名声很大的学校——高等师范学校与高等理工科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分为文科和理科,毕业之后能够成为中学老师,也有许多人成了大学教授、政府官员或文学家等。高等理工科学校是培养技师的学校,不过这里也造就了很多科学家。法国的伟人大都毕业于这两所学校。这两所学校都是公立的,不必缴纳学费。
少年时期的巴斯德
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读书的费用。虽然因为父亲辛勤劳动,现在比过去宽裕了,但是拿不出多余的钱送儿子远赴巴黎读书。
路易斯的眼中透出希望的光芒,他听着罗马纳先生谈论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事情,觉得自己应该听从罗马纳先生的忠告,所以他下定决心就读高等师范学校。
不过,路易斯的父亲听说路易斯的志愿后,迟迟下不了决心。他想起自己还没有满15岁的儿子要去300千米远的巴黎读书,为他感到担心。
这下子可怎么办呢?父亲仍然犹豫不决,这时候有人提醒他说:“如果是担心费用的问题,那么大可不必,巴黎拉丁区的学生街,有本地出生的巴尔贝先生经营的学舍。听说这位巴尔贝先生对于同乡的寄宿费用向来会特别优待,你的儿子一定也可以享受优待的。”路易斯的好朋友韦塞尔也打算一起去巴黎读书,这样路易斯父亲的担心减轻了不少,他最后答应了路易斯的巴黎之行。
1838年10月底,路易斯出发前往巴黎。那一天,父亲和母亲到驿站前的广场送他,在那寒风细雨的日子,路易斯和韦塞尔乘上公共马车离开了家乡。
那时的旅行很不方便,他们要在马车内坐24小时才能抵达巴黎。父母对路易斯还是不太放心,他们含着眼泪忧心忡忡地与儿子分别。
马车终于起动了,阿尔布瓦镇逐渐远去,当教会的钟楼消逝在遥远的尽头之时,路易斯感到有一种孤独无依的心情。
往常开朗活泼的韦塞尔,似乎也有同感,两个人默默无语,蜷缩在马车的一角,脑海中浮现的是刚刚别离的父母。
来到巴黎之后,路易斯寄宿在巴黎巴尔贝先生的学舍,每天到圣路易斯中学上学。
他们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巴黎读书,但总是耐不住寂寞,恨不得能插翅飞回去,因为他们总是挂念着远方的父母。
虽然一再地自我勉励,路易斯还是很怀念阿尔布瓦。他思乡心切,以致夜不成眠。
开朗的韦塞尔就不一样了,他离开阿尔布瓦时,虽也难免悲伤,但到了巴黎,他那份思乡的情结已经风吹云散了。
巴尔贝先生见到路易斯的样子十分担心,他用了各种办法想让路易斯开心起来,但是都不见效。
巴尔贝先生很惊讶路易斯的思乡病竟然有这么严重,他想如果让他继续留在巴黎的话,也许真的会生病,所以他秘密写信通知路易斯的父亲。
就这样,路易斯被父亲带回了阿尔布瓦,他再次进入了镇里的中学。
离开家乡远赴巴黎,现在又放弃愿望返回阿尔布瓦,这让路易斯很后悔。也许当时他对于患了思乡病的自己感到十分失望。
为了能够摆脱这种情绪,路易斯又开始重拾他的绘画,他画了父母、姐妹们和镇内许多居民的肖像。这些肖像画到现在还保存着,竟然看不出那是出自一个少年的手笔。
那时候,法国的中学一般都是7年制,最后一学年分为哲学科和数学科两科,但是阿尔布瓦的中学没这两个学科,也就是说只有6学年。路易斯第六学年的成绩不错,还得到了很多奖品。
校长罗马纳先生十分高兴,向路易斯道喜,随后他说:“这一次你的成绩真是不错。让你继续留在这个小镇有些可惜!我一直都相信,只要你用功,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有影响力的大人物。我一直希望你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就读,你现在是否已经不想去高等师范学校了?”
“不,无论怎么样我还是要去,我还没有放弃这个梦想。”
“你这么说我就宽心了。好好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罗马纳先生再次鼓励,让路易斯重新燃起了进入高等师范学校的希望。可是怎么样准备升学考试呢?想起了一年前的事,路易斯实在没有自信。
路易斯沉思了一会儿,说:“罗马纳先生,为了准备考试,我想念布山松的中学。听说那个学校有哲学科,也有数学科……”
“这个计划很不错。布山松距离这里才48千米。你的父母每个月都要到那里去卖皮革,可以经常见面,再也不会像在巴黎时患思乡病了,这个主意想得很好。”罗马纳先生微笑着表示赞成。
路易斯的父母也很赞成他的这个建议,所以路易斯决定去往布山松读书。
布山松镇比阿尔布瓦大,而且也特别热闹。学校位于法院的旁边,是一座石造的古老建筑。
路易斯到了这所学校后开始拼命用功读书,偶尔也提笔画画,虽然获得了朋友们的夸奖,但是路易斯并不因此感到高兴,因为他的心思现在不在画画上面了。
到了布山松没多久,路易斯在给父母和姐妹们的信中说:
我画的肖像,受到了大家的夸奖。但是,肖像画画得再好再多,也没有办法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与其绘画被称赞得天花乱坠,我不如拿到第一名的学习成绩。
爸爸,这个星期我们就可以见面了吧?因为星期一开市,为了卖皮革,我想您得早一天来啊。您来了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去拜访多纳先生,请教一些有关高等师范学校的事,听说他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
路易斯在布山松虽然也想家,但他现在却能够排除念家的情结,加倍努力用功。
1840年的8月,路易斯通过了大学入学资格考试。路易斯的学习成绩,除了科学为优等外,总体成绩并不突出。但即便是这样,布山松中学的校长却对他说:“路易斯同学,新学期的10月起,我们决定让你当助教,好吗?”
“让我当……”路易斯惊讶地问,“校长,请问这是为什么?”
“咱们学校的学生人数太多,但是老师人数太少,人手不够,所以想请你当助教。”
“但是校长,我的成绩不是很好,比我强的人有很多啊。”
“就像你说的,成绩比你好的人确实有很多。但是,成绩好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好老师。教育工作,单单学习成绩好是不行的,人要实在、认真、热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你具有这些优点,所以推荐你当助教,请接受吧。”
路易斯为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激动不已,他欣然接受了。
从新学期的10月起担任助教的路易斯,为了准备高等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他经常埋首于数学科的研读,到了自习时间,他就认真指导学生的课业。校长确实有知人之明,路易斯由于秉性认真,学生都尊重他,很乐意听从他的教导。
路易斯每个月可以领到助教津贴。当路易斯第一次拿到薪水的时候,他觉得金额有些多,认为与当时的身份不相称,而且学校还提供三餐和宿舍。
现在,有了更多时间用来钻研难题,难题也得以逐一解决而减少了。
在这段时间里,路易斯仍然给父母和姐妹不断写信。有一次,他写信勉励妹妹说:“妹妹,我从父亲那里听说你们会主动地用功读书,真是太好了。一个人要能立志向学,才会成功。意志、读书和成功这三项是很重要的。因为意志,通向成功的门才可以打开。如果你的决心坚定的话,那么你的事业可说是已在开展了,请再努力前进吧!只要努力,定能结出成功的果实。”
路易斯在信里反复强调意志坚强的重要性。远赴巴黎读书时候患思乡病的经历,让路易斯深深体会到了坚强意志的重要性。路易斯认为,只要意志坚强,那么生活就可以如你所愿,所以努力强化意志力是很重要的。路易斯已经不再患思乡病,他现在变得情绪稳定、意志坚强。
这时,路易斯感觉他应该对家人表示一点自己的心意,因为姐弟四人,只有他能够如愿读书,总觉得愧疚,所以路易斯觉得也该让姐妹们多多接受教育才好。
当时除了学校的薪金以外,路易斯也受托辅导低年级同学的功课,所以他的收入增加了一些,他准备让妹妹约瑟芬进入女校。曾经有很多同学都请他辅导课业,他为了多留下一点时间以便进修,都婉言拒绝了,现在他为了妹妹,很乐意牺牲自己的部分时间。
路易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父亲立刻回信说:“你有这番心意,我们也很高兴,但是我们不希望你这么做。你关心妹妹的意愿我们都能够了解,不过准备高等师范学校入学考试也耽误不得,如果你需要钱,我们会马上寄给你。”
路易斯·巴斯德确实是很为父母和姐妹着想的。他不仅对家人如此,对朋友也很关心,很尊重友情。路易斯有一个名叫夏尔·夏布伊的好友,也就是后来的图尔农大学校长,他俩一生的友谊,被传为美谈。
路易斯是布山松中学的数学科学生,夏布伊是哲学科学生。虽然学习的科目不同,但他们却成了最好的朋友。
夏布伊被修习理科但对文学有兴趣的路易斯的性格所吸引,心生敬爱;路易斯认为思想淳朴的夏布伊是值得信赖的朋友,景仰不已。两个人经常推心置腹,畅谈人生理想。
夏布伊为了准备高等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打算去往巴黎。路易斯本来也想一起去,但是父亲没有同意,因为父亲怕他像上次一样患思乡病。
“我已经完全没有那时候的孩子气了,不要担心我会患思乡病。”路易斯虽然感到很遗憾,但他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决意。
夏布伊独自前往巴黎,这对路易斯来说,有些怅然若失。
留在布山松的路易斯,不断努力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当他取得物理科的第一名的时候,他想他应该尽早去巴黎,加入更刻苦用功的巴黎学生群中读书。
路易斯一心想着去往巴黎,因为他一个在巴黎读书的朋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高等师范学校,但布山松的毕业生却一个也没录取,其中有几个人的成绩比路易斯还要优秀。
路易斯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巴黎的那两所著名学校到底该去哪一所呢?路易斯突然有一种两所学校都去试一试的想法。布山松中学的老师们也认为这样或许会更好一点,都不断鼓励他。
路易斯立刻给夏布伊写信,征求他的意见。信中说:
我想今年同时考高等师范学校和理工科学校,这种决定到底如何我不清楚。我的想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也许我们两个要分别进入不同的学校,想到这里,我又认为自己不会去考理工科学校了。请尽快回信,把你的意见说给我听听。
回信马上来了,信中充分显示出夏布伊的爱心和理智:
好好想想自己的兴趣,你不仅要考虑现在,也要考虑将来,最关键的是你做的决定,是要决定自己的命运。
或许,进入理工科学校会前途无量,但是我只想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准备过平静的教师生活。那种生活,也许在某一方面来说很单调,但是对于懂得其中乐趣的人而言,却充满了魅力。你之前不是也热爱这种生活的吗?当你和我约定携手同进的时候,我选择了教师生涯。
我认为,你应当坚持你认为幸福的方向。这种说法,或许你的父亲不会同意,他会认为我是诱惑你的恶魔。本来我打算请你在这次休假中来我家玩,现在却要劝你来巴黎了。你的父亲虽然总是不让你为所欲为,但是请不要忘记,他是出自一片爱心……
当路易斯看完信之后,马上决定放弃考理工科学校的想法。
“对,我的梦想从一开始就是高等师范学校,不能再想其他的了。”路易斯全力准备高等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
1842年8月,路易斯考取了高等师范学校,在22人中排第十四名,成绩很不理想。
如果凭着优秀的成绩入学的话,以后会有很多好处。当时法国的考试制度十分严格,考试成绩总是跟着人一辈子,并影响以后的职业生涯,所以路易斯决定重考。
同年10月,路易斯和夏布伊同赴巴黎读书,寄宿在巴尔贝先生的学舍。这一次,父亲终于同意了。
因为现在路易斯已经不是以前的小孩子了,他是以辅导教师的身份进入巴尔贝学舍。寄宿费只有普通学生的1/3,不过要在早上6—7点,辅导年轻的学生复习初等数学。
路易斯每天早上必须提前起床,等到一小时的复习辅导结束之后,他再到圣路易斯中学上学。
路易斯在学舍内总是热心帮忙,十分勤快,后来他的寄宿费用全部被免除。不过,后来的一些零散的费用也要不少钱,路易斯不敢浪费一分钱,他不去游玩,也从来不搞奢侈,他认为有书读就很满足。
父亲来信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每星期天、星期四和夏布伊去饭馆吃一些好的饭菜,但路易斯他们一向很节俭,很少点贵的饭菜。冬天学舍的寝室里很冷,于是路易斯租了一个廉价火炉,和室友们摊钱买柴御寒。
因为书桌上有小洞和裂痕,这样书写很不方便,路易斯只得忍痛花钱买了一张新桌布,而这是路易斯购买的唯一的奢侈品。
第二年的8月,经过了长期的努力,路易斯最终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高等师范学校。
路易斯返回阿尔布瓦的家中,亲自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正在紧张等待的父母。路易斯在高等师范学校还没有开学前就回到了巴黎,经过允许,他提前寄宿在高等师范学校的宿舍。他去拜访巴尔贝先生,鞠躬道谢说:“尊敬的巴尔贝先生,蒙受您长期以来的关照,我现在顺利地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万分感激。 高等师范学校每星期四只有半天课,下午1—8点之间可以自由外出。我想每周四来这里教寄宿生物理课,报答您的恩德。”
“谢谢你,路易斯,我很乐意接受。”
路易斯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回信说:
我听说你现在在巴尔贝先生处辅导学生功课,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欣慰。巴尔贝先生曾经对你细心照顾,我也正在考虑该怎么样去回报。路易斯,你这么做是很正确的。知恩图报,这是做人的本分。你对巴尔贝先生给你的恩惠有所报答的话,巴尔贝先生将会把曾经施与你的亲切关照,也施与其他年轻人,这会让更多的人受惠。
看完这封信就知道,巴斯德父子是那种绝不会忘记别人滴水之恩的人,并且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回以更多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