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陆上丝路

概说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岑参《碛中作》

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伴着悠悠驼铃声,让我们再一次回望你。

陆上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是联系东方与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公元前138年(西汉建元三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起程,经陇西(今甘肃洮南)向西进发,历尽艰难,终于到达中亚、西亚地区,中国通往西方的门户得以贯通。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凿空”二字精辟形象地概括了张骞出使西域使命的艰辛。

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这条通道便成为了历代王朝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当时汉朝赴西域的使者“相望于道”,从西域来中国的使者、商人也络绎不绝。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内乱,不少大族和有文化的士人迁居河西,促使河西走廊的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也为丝路文化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基础。隋朝统一南北后,隋炀帝派黄门侍郎裴矩往来于张掖、敦煌之间,通过西域胡商,联络各国首领,总管贸易,拉开了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序幕。进入唐代,民族的进一步融合,疆域的更广阔开拓,使得中西往来更加畅通无阻。宋代时,北方民族多战乱,加上宋朝经济、文化重心的逐渐南移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弱化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蒙元时期,随着欧亚帝国的建立,东西丝路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到了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愈演愈烈,加之近代中国战争动荡,以致统治者无暇顾及,丝绸之路沿线沙漠化严重,导致丝绸之路开始走向衰退。

陆上丝绸之路是一个符号,一个过程,一种精神的象征。当古罗马人把他们想象中的中国称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时,我们能感受到丝绸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漆器、火药、指南针、瓷器以及造纸、打井、冶炼等技术次第西传时,当葡萄、石榴、核桃、香料、胡椒、玻璃、象牙、狮子等“殊方异物,四方而至”时,我们亦能感受到世界共荣的盛大景象。

陆上丝绸之路作为人类交通、商贸、文化、宗教、技术以及民族等方面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文化线路,因华美而矜持,因富有而远藏。 PjNPqMJxHyXloWkhGBqNAXLD7kVyzzh9U+v13oXwtW3yCoGohw5WbZTEsCmps5V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