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去魏投秦

商鞅,本名卫鞅,他跟吴起都是卫国人,不过他是卫国宗室的庶出,所以又称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代。最初,商鞅在魏国的公叔痤门下。公叔痤是魏武侯时候的相,就是挤走吴起的那位。商鞅在公孙痤手下当侍从官,当时叫中庶子。周显王七年,魏惠王八年(前362),公孙痤曾率魏国大军,击败韩、赵联军,魏惠王亲自郊迎,公叔痤谦逊地说:“我军的胜利不是我的功劳,全赖当年吴起培养的勇猛善战的武卒。”这句迟到的公道话,为吴起的后人带来二十万亩土地的赏赐,可是对吴起本人来说,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第二年,公叔痤就病逝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公孙痤在临死前,向魏惠王极力推荐商鞅。可是魏惠王觉得中庶子级别太低,怎么可能让他接手相位呢。魏惠王可能想:“这个相也不都是你家的人当的,你当相就罢了,你不在了,还让你家门客当相,岂有此理!”这个史书上没讲,是我的猜测。因为魏惠王不肯听公孙痤的建议,公孙痤甚至说出很极端的话:“不用之,即杀之。”因为他认为如果商鞅跑到别的国家去,将是魏国的后患。魏惠王理都懒得理,他认为公孙痤病得很重,颠三倒四,神志昏聩,一会让重用商鞅,一会又让杀商鞅。商鞅也没听从公孙痤的建议赶紧逃走,他认为魏王不会用他就不会杀他。

公孙痤在临死前,向魏惠王极力推荐商鞅。甚至说出很极端的话:“不用之,即杀之。”

公孙痤死后,商鞅等于失业了,在魏国赋闲一段时间。不久,秦孝公的求贤令传来,商鞅于是到秦国来找工作,找出路。

与秦孝公执政同一时代,东方诸国有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韩懿侯、赵成侯等,当时山东六国,即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楚国、韩国跟秦国接壤,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是哪里呢?就是黄河拐弯处往北,再往西。河东,就是今天的运城;河西,是今天的西安往北、陕北往南的地方,吴起当初曾攻占这里并开始治理。所以说,六国这时候已经非常强盛,他们有点欺负秦国。《资治通鉴》记载秦孝公《求贤令》说:“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秦国在这时候受到歧视,主要是因为秦孝公以前几代,秦国政治上不稳定,有内乱,几代国君享年不永,有的在政治上又很荒唐等。

秦孝公《求贤令》说:“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

商鞅听说秦孝公要求贤,他就投奔到秦国来了,通过孝公身边的一个宠臣景监,见到秦孝公。景监出使过魏国,在魏国公孙痤接见使臣的时候,他跟商鞅见过面,算是熟人。最初,商鞅跟秦孝公谈帝道、谈王道、谈霸道,秦孝公都打瞌睡,几次都是如此,得不到孝公的重视。后来,商鞅改变策略,就跟他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大喜,两人畅谈了三天三夜。商鞅的变法主张,感动了圣心,秦孝公于是安排他与国内的保守派官员辩论变法利弊。辩论持续了很久,虽然没说服保守派,但保守派也说服不了他。其实我想,秦孝公也是用这个办法,建立自己的信心,让商鞅把变法的道理讲清楚。从《商君书》和《史记》的材料来看——这两本书的记载比《资治通鉴》上写得全面一点——秦孝公当时是主动把这些人找来,说他想变法,让他们谈谈要不要变法,怎么来变法。所以变法的主导者,其实是秦孝公。

最初,商鞅跟秦孝公谈帝道、谈王道、谈霸道,秦孝公都打瞌睡。跟他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大喜,两人畅谈了三天三夜。

变法的主导者,其实是秦孝公。 W/iwR4M7KIP66nITSfCg90zotw0Zrd5McILYwiN/VPHWWrjpu4XAiHykprhR1j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