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送月亮

心存慈悲,能够转恶为善,能够推倒人与人之间的高墙。

日本高僧良宽禅师形迹落拓自在,以草庵为居,尽管物质清贫如洗,仍是悠悠自适,乐以忘忧。

一个中秋节的晚上,良宽禅师外出经行。这个时候小偷潜入草庵行窃,蹑手蹑脚地进门一看,里头竟空无一物,小偷呼了口气,自认倒霉,只得空手而归。才出门,就碰上经行回寮的良宽禅师。禅师看在眼里,明白小偷的来意,于是笑了笑,又看他衣服单薄,恐怕着凉,于是把身上的袈裟卸了下来,温和地说:“我这里没什么东西给你,这件衣服,你拿去吧!”小偷急急接下衣服,惊慌失措地拔腿就跑。良宽禅师转身看了看小偷的背影,又凝视着挂在半空皎洁可爱的月亮,自言自语着:“可惜,我不能把这光明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又一回,良宽禅师被附近一个僧人痛打一顿。在回去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良宽禅师赶紧躲到屋檐下避雨。望着雨,他竟然忘记自己受打的事,反而担心着:“那个和尚,好像没有带雨伞。”

为别人着想,自己是其次,良宽禅师慈悲的胸怀,不只是修道者应当发愿效法的,也是身而为人应该学习的。试想,生存于世,看到的都是人人自危,人人惦记着自己的好坏得失利益,不顾及他人的安危和感受,不管山河大地是茂盛是枯萎,不念其他生物的生死恐惧,面对一道道冰墙与一波波天灾人祸,该怎么生活呢?

佛教慈悲的思想,正好提供给我们一个方向。因为心存慈悲,能够转恶为善,能够推倒人与人之间的高墙。

诸佛菩萨心心念念都是“履地常恐地痛”、“以仁为三界上宝,吾宁殒躯命,不去仁道也”、“慈悲喜舍心,日夜常修习”,不仅以此利他自修,也以此教导我们,对人待物常存慈悲,才是修行的重点,做人的根本。 vBTeHaohOI3swMLyrB5tEIWxX2FlhCVZ7PD5n7EQn0YeGXDED93dcqeje/4DgQk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