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陀为父担棺

学佛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世情,不问世事,如同槁木死灰没有一点血肉、人情。

佛陀在未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名叫悉达多,因羡慕修行学道,背井离乡参访、求法,经过十二年后,终于三十一岁成道。成道后的第二年回到祖国探望父亲净饭王,足见他丰厚的人情与孝顺的心意、性格。

有一天,佛陀正在灵鹫山静坐时,王宫使者前来通报:佛陀的父亲净饭王病危。佛陀立即吩咐好僧团的事务,马上回家探望病中的父亲。

九十三岁的净饭王看到佛陀回来,流下欣慰的眼泪,慢慢地伸出手掌,佛陀默默地上前握着父亲的手。这时,一旁的亲眷、王妃、大臣、仆役们一个个都放声大哭。

净饭王安慰大家:“你们不必难过,因为世事无常,有生必有死。我现在感到很满足,因为我的儿子成就佛道,我不但引以为荣耀,也因此获得最大的安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能见到佛陀一面,如同见到死后的光明一样。”

说完,净饭王含笑合掌,就这样走了。

夜晚由佛陀和难陀、阿难、罗睺罗等人通宵达旦地守护着棺木,他们都是王室的后裔。佛陀与难陀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难陀对佛陀说:“佛陀!明天出殡的时候,请允许我为父王担棺。”

阿难、罗睺罗听了,也和佛陀提出同样的要求。

佛陀回答说:“很好,我也要担一份。”

出殡当天的葬仪非常的庄严肃穆,佛陀偕同诸王子为净饭王担棺,全国人民都跪在路旁哭着送行,看到佛陀也亲自为父担棺,走向火葬场,个个感动佛陀虽已成就佛道,仍谦虚为怀,重视世间的孝道。

佛陀不但为父担棺,甚至到忉利天为母说法,也为了姨母首开女众出家的特例,为目盲的弟子缝补三衣,为有病的弟子煮粥疗饥,扶侍起居,为祖国静坐枯树下,在在都让我们了解到佛陀不仅是一位理的体现者,也非常通达人情、世事。

出家学道,或者学佛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世情,不问世事,如同槁木死灰没有一点血肉、人情,不闻人间疾苦,不知社会脉动,相反地更应该积极走向人间,走入人群,对社会的服务,对群我关系的重视,对苦难者的救助,对亲友的照顾,才堪称为佛教徒,乃至是宗教人士的应有的作为,也才能发挥宗教存在于世的真正价值与涵义。 Td/ddGkDyr5oE648z0QZfT9c0d3TcgCh6zEoPKdABMLOSxldMzCUlWB5jFKNE9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