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雁塔题名,千古流芳


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大慈恩寺内。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主持修建。塔侧唐太宗撰文、褚遂良书写的《雁塔圣教序》碑上,清晰刻着“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等文字。

据说古代新科进士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成为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白居易在27岁时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中,影响最深的是佛教,而玄奘便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响亮的名字。

很难想象大慈恩寺在公元7世纪的辉煌与华美,倒是大雁塔前玄奘塑像让我们仿佛亲历了那一时期。玄奘目光炯炯、举止坚毅、风尘仆仆却义无反顾。1400年前想必他也是如此大步迈出长安,只是那时他并没有获得出使西域的通行证,出发之日远不像《西游记》里描述的那样,唐太宗把酒话别、仪仗送出,更没有随后的诸多徒儿保护。遥想着他一路的艰辛与一生的传奇,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将沿着他曾经走过的路,踏上我们的旅程。

寻到《雁塔圣教序》碑,我们情不自禁依着碑文读道:“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涂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这段文字千年以来未曾磨灭。

大雁塔墙上的进士题名都已湮灭,但是石质的门楣、门框上还有不少文人的题刻,看年代和笔迹多出自宋、明两代。在门楣题刻之下是浅雕刻画的佛像和菩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飘逸的衣衫,佛与众菩萨仿佛立刻便能临风而举,即使是上面的文人题刻也没能遮住这些线条的灵动。

绕塔一周后进入塔中,看到了甬道两侧的玄奘负笈像与玄奘译经图。登塔四望,玄奘组织译经的场景在前,唐宋文人登塔题刻的风韵随后,远看大唐芙蓉园的亭台楼阁,近观音乐喷泉有节奏地欢跃起伏……大雁塔不仅是一处标志、一处纪念,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pKcbgFh+lSdxXEyNfiYUr/d31vl5m8uO40OBMOoBG7aP3SmO2ZG3LXoM0WdQYm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