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Ⅱ

李道新(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我的记忆中,较早看过而又印象最深的几部香港电影是《巴士奇遇结良缘》、《画皮》和《少林寺》。那都是20多年以前的事情,对于一个从未走出江汉平原的农村孩子来说,电影确实像梦,香港更是遥不可及。

到了后来,甚至在专门的研究中涉及香港电影之后,才知道较早看过而又印象最深的那几部香港电影,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出身。然而,出品这些影片的“长凤新”到底是怎么回事?“银都”又是干什么的?这不光对我和内地的电影研究者来说颇为神秘,即便对香港的影界中人,也是很难索解的谜题。

张燕的研究,意在电影历史的揭秘,又为欲罢不能者解谜,其价值和意义实在不能低估。现在终于明白,香港的“长凤新”及其后的“银都”,虽称香港左派电影,实为内地政府投资。如此看来,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推出的影片《老港正传》,即便不是“长凤新”和“银都”在香港的生存隐喻,也可被当作香港左派电影人栉风沐雨、坚守信仰的精神传记。

《在夹缝中求生存—香港左派电影研究》是张燕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也是目前为止第一部专论香港左派电影的著作;“填补空白”是学术生涯中的至高境界,值得表扬与自我表扬。记得论文答辩的时候,张燕的选题及论证就得到了答辩委员会的一致赞赏,我也是从中真正感到了张燕的执著和勇气。其实,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张燕的香港电影研究早已成果累累、独树一帜。如果说,探察香港左派电影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蕴,对于一般的研究者而言尚属不太可能,但对张燕来说,可谓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尽管如此,张燕的努力仍然是有目共睹的。面对香港左派电影以及“长凤新”和“银都”这一复杂而又独特的命题,张燕没有满足于从政党政治和电影艺术的角度入手进行史实的挖掘、整理和评价,而是倾向于把它放置到更加深广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电影语境之中,以扎实的史料发掘、公司调研和影人采访为基础,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彼此映照、相互交织的分析与阐发。这样,以“长城”、“凤凰”和“新联”影业公司为代表的冷战时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创作格局及其艺术建构和商业运作,还有“文革”时期香港左派电影遭遇的重创以及以“银都”机构为代表的新时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发展转型,甚至香港回归以后中资电影机构在香港的新拓展等等,都成为本书观照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钩沉史实、寻求动因、评判价值的过程中,对“长凤新”的创办理念、生产机制、创作策略和重要导演等,均设立小节予以专门的研究和探讨。这样的结构安排,确实纵横捭阖、持重沉稳,颇具方家气象。

需要跟张燕探讨的是,如此稳重的写作思路,并未如其所愿一以贯之地及于对“银都”的分析,想来应该是别有原因。在我看来,如果第五章相应地出现张鑫炎和张之亮等“重要导演”的专节,本部专著的体系性和完整性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当然,学术著作均有个性,如我一般对规整性的趋鹜已近偏执,或许又走向了学术研究的反面。

在香港电影研究领域,内地研究者往往因为生活体验、研究资料与治学风格、观点表述等原因,跟香港研究者形成两种较有差别的学术路径,两者之间也需要在进一步的交流互动中形成更多的理解与共识。但在我看来,以“长凤新”和“银都”为主要观照对象的香港左派电影,既是香港电影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内地电影一段不可遗忘的历史存在。作为一个内地的香港电影研究者,张燕理所当然地站在了内地研究者的立场上。这不仅由研究对象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而且体现出研究者清醒的身份意识与独特的学术优势。即便如此,张燕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目前可以达到的范围内,她已经尽其所能。特别是在分析论述的过程中,始终都在重视包括《长城画报》、《娱乐画报》、《中外影画》与“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等在内的香港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力图从香港学者对香港社会、香港政治生态与文化政策的论述中获取相应的理论基础和观点支持,尽量避免内地研究者常易出现的主观武断、随意定性之嫌。这样的学风,无论如何也是值得敬佩的。

当然,作为内地电影一段不可遗忘的历史存在,推动与制约香港左派电影的政府力量及其与香港各方的博弈也应是香港左派电影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内容之一。张燕在书中已经部分地涉及了这些方面,并在很多地方都有较为精彩的论述,但限于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导致研究者无法深入相应的政府机关、档案部门和当事者进行更加细致的访查,这也就为香港左派电影的历史留下了许多至今仍然难以索解的谜团。

好在已经有了张燕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香港电影界,除了一度辉煌的“邵氏”和“电懋”之外,还有同样优秀的“长凤新”和“银都”;至于由这些香港左派电影公司出品的《绝代佳人》、《一板之隔》、《一年之计》、《春》与《画皮》、《巴士奇遇结良缘》、《少林寺》等影片,早已成为内地观众对香港、对中国名著与武术文化的独特想象和美好记忆。而在张燕的研究的促发下,香港左派电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境遇与现实挑战,已经成为香港乃至中国电影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议程。

与张燕相识应该也有十多年了。在我的印象中,张燕是一个将温柔与勤勉集于一身的女性学者。相信在香港左派电影研究这个很容易被普通观众和一般学者忽视的领域,张燕还会发表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也相信在整个香港乃至中国电影研究界,张燕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2010年9月19日
北京富海中心 Q5ybSGey/oaJCpn9xb8VkSe4vQUGniIPCFppJ+vk/yeOfDcep/VPf39pJin1Ei0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