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一般职位分类的进化

1971年英国的文官公职,划分为10个职类,即综合、科学、专业技术、培训、法律、秘书、社会保障、警察、资料处理、调查研究,每职类又包括若干职组,共26个职组、84个职系。1971年美国的文官公职,划分为22个职组和437个职系。繁密的职类划分,是社会生活与政府组织的复杂化所造成的。职位分类的工作,包括进行职位调查,区分职组和职系,对各职位的工作简繁、责任大小和相应资格进行评价,制作职位说明书,并把职位纳入相应的职等和职级等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官品只管分等,不管分类,但那不是全部事实。中国古代的职类管理虽然远远达不到现代那么复杂,然而也有职类划分,有些时候还为管理职类而设置了专门位阶。帝制中国职类管理的水平,在前现代社会依然处于前列。当然,它也经历了由粗而精的历史演进。下面做一个简单追述。

周朝政权的复杂程度,当然不能与秦汉以下相比,但就其所处历史阶段而言,仍可以说颇具规模。职系的分化是存在的。“卿事寮”与“太史寮”两个系统的形成,就相当引人注目。“卿事寮”系统的官职,有司土、司马、司工等,承担行政事务;“太史寮”系统的官职,有祝、宗、卜、史等,承担文化宗教事务。战国以下,政务官、军官、文化官、法官,已呈现为几个比较清晰的职类了。《左传》、《国语》,及《商君书》、《管子》、《荀子》等著作,特别是《周礼》六官,其中对诸官的职能与权限的阐述,不妨说就是“职位说明书”的萌芽;其“分官设职”的安排中,也已萌生了职类、职系的初步意识。

汉初丞相之下的诸卿,为廷尉、治粟内史(后称大司农)、典客(后称大鸿胪)、中尉、大仆、少府令、卫尉、中大夫令(后废)、郎中令(后称光禄勋)、奉常(后称太常)等。每卿之下,又有若干分掌庶事的诸署令。秦汉的职类与职系的架构已相当清晰了,现代学者得以分别从行政、军政、财政、司法、监察、文教、地方行政出发,做分类叙述。又,汉朝的文官服黑,戴进贤冠;武官服赤,戴武冠;侍官戴鹖冠,法官戴法冠(獬豸冠),谒者带高山冠。冠服被用作官员职类的重要标志。

当然若与后世的六部相比,秦汉的职类划分还有早期色彩。钱穆先生评价说,奉常掌管皇家的庙祭,光禄勋相当于皇帝的门房,卫尉是皇宫的卫兵司令,太仆是给皇帝赶车的,大鸿胪是传达的官儿,宗正管皇族和异姓亲戚,这些卿“照名义,都管的皇家私事,不是政府的公务”,“我们可以看出汉代政治,还有很多是古代封建制度下遗留的陈迹,然而那时已是化家为国了,原来管皇帝家务的,现在也管到国家大事了” 。汉唐间尚书六部体制逐渐取代九卿体制,是职位分类的又一重大进步。

唐代中央政府机构,以三师、三公、六省、御史台、九寺、五监、六军、十二卫、詹事府、春坊、三寺、十率为基本架构。杜佑概括说:

盖尚书省以统会众务,举持绳目。门下省以侍从献替,规驳非宜。中书省以献纳制册,敷扬宣劳。秘书省以监录图书。殿中省以供修膳服。内侍省以承旨奉引。(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凡六省。)御史台以肃清僚庶。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为九寺)、五监(少府、将作、国子、军器、都水为五监),以分理群司。六军(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为六军)、十六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左右威、左右领军、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左右千牛为十六卫),以严其禁御。一詹事府、二春坊(有左右春坊,又有内坊,掌阁内诸事)、三寺(家令寺、率更寺、太仆寺)、十率(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监门、左右内侍,凡十率府),俾乂储宫。牧守督护,分临畿服(京府置牧,余府州置都督、都护、太守)。设官以经之,置使以纬之(按察、采访等使以理州县。节度、团练等使以督府军事。租庸、转运、盐铁、青苗、营田等使以毓财货)

尚书六部二十四司的架构,精致整齐,已略具近代政府组织的轮廓了:

吏部:吏部、司封、司勋、考功;

户部:户部、度支、金部、仓部;

礼部:礼部、祠部、主客、膳部;

兵部:兵部、职方、驾部、库部;

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

工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官署的分类当然不等于职位的分类。同一种职务,可能存在于不同官署之中;一个官署,可能由不同职类的职位构成。唐朝的“二十七最”,是以职务类别为单位的考课制度:

一曰献替可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

三曰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

四曰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

五曰音律克谐,不失节奏,为乐官之最;

六曰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

七曰部统有方,警守无失,为宿卫之最;

八曰兵士调习,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

九曰推鞫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

十曰雠校精审,明于刊定,为校正之最;

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

十二曰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

十三曰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

十四曰礼义兴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最;

十五曰详录典正,词理兼举,为文史之最;

十六曰访察精审,弹举必当,为纠正之最;

十七曰明于勘覆,稽失无隐,为句检之最;

十八曰职事修理,供承强济,为监掌之最;

十九曰功课皆充,丁匠无怨,为役使之最;

二十曰耕耨以时,收获剩课,为屯官之最;

二十一曰谨于盖藏,明于出纳,为仓库之最;

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

二十三曰占候医卜,效验居多,为方术之最;

二十四讥察有方,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

二十五曰市廛不扰,奸滥不行,为市肆之最;

二十六曰牧养肥硕,蕃息孳多,为牧官之最;

二十七曰边境肃清,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

分类考课的27个类别,兼顾官署架构,其中心则是职务的性质。对这个制度,楼劲、刘光华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以二十七最为代表,把帝国全部在编官职仔细分类,再各各要求,非对现有行政职务的性质、地位、特点和相互关系有深入认识不可。……足以作为人类制订的第一套完整意义的职位分类体系而载入史册。”

下面再看专用位阶。魏晋以降,一百多号“将军号”,向军官的位阶发展;大夫、常侍、侍郎等散官,则向文官的位阶发展。唐朝为文官设文散阶,其阶名以某某大夫、某某郎为称;武官设武散阶,其阶名以某某将军、某某校尉为称。一些被归入“伎术官”的专业官职,也形成了职级。例如医官,宋徽宗政和年间为医官专设了14阶,由和安大夫、成和大夫至平和郎、保安郎、翰林医正等阶名构成,后来增到了22阶。此外,宋朝还设有内侍官12阶。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还曾打算为天文官设阶 。到了金朝,不但太医官、内侍官,甚至司天翰林官、教坊官都有了“职称”,各25阶。(按:这里的“翰林”属“伎术杂流”,与翰林学士不同。)下将金熙宗所定司天翰林官、太医官位阶,天德年间(1149—1152年)所定内侍位阶,及金章宗所定教坊位阶,制成下表

这些位阶,其繁密程度已不亚于今天的职称,其所涉职类则仍然寥寥可数,不如今天“职称”那么多样。因为古代的专业分化程度,远远比不上现代社会。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从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官阶对分等的重视,超过了对分类的重视。统治者更关心的,是让尊卑高下各得其所,其次才是各个职类各得其所。官僚的主体是品官,是科举士大夫,以及拥有高级爵号的官贵,他们的尊卑高下,占据了品秩安排者的最大注意力。专业人员往往被视为“伎术官”而遭歧视,其职级经常被漠视了。金朝那么多的专业位阶,虽被元朝继承了,但在其他朝代并不多见,士大夫对之也并不看重。 FHIRgY93YUe6mrLTWO6Au2nwe1F5ibTMC+XFMnWe6Xw85NGDyiVthQCKg4J1+U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