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卦与阴阳五行

《易传》关于八卦方位的智慧包含阴阳的思想。这种思想因素的出现,又与《易传》时代基本同时的战国邹衍的阴阳五行智慧相一致。邹衍(前305—前240)是战国晚期的齐国人,其生年比孟子稍后,其著论有《汉书·艺文志》所录《邹子》四十九篇及《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俱已亡佚。其学说重在“谈天”、“五德终始”。邹衍所谓“五德”,即《尚书·洪范》所言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也称为“五行”。《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洪范》虽称来自“上帝”传授,是上古之言,所谓“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五行乃九畴之一,实际《尚书·洪范》作于战国已有定说。因此,《洪范》篇中的五行思想与邹衍的五行观念出于同一时代当更可信。而据《史记》称邹衍作“《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之说,推断邹衍为先秦阴阳五行文化智慧之集大成者,并非不实之辞。顾颉刚《邹衍及其后继者的世界观》一文称邹衍是齐国的一位有名学者,是一个伟大的探索宇宙问题的思想家,一手组织了历史和地理的两个大系统,奠定了后世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此言可信。

alt

五行相生相克(胜)简示

正五边形表示五行相生关系,正五角形表示五行相克(胜)关系。

考“五行”文化智慧,原始于中华古代对万物相生相胜关系即运动变化关系的原朴理解,它是无尽万物彼此制约、互生形态的一种经过人脑思辨而产生的简化模式。所谓“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是将复杂多变的万物关联域大大约简了,以便于思辨理性的逻辑性操作。阴阳五行的这种简化动态流程正是八卦文化智慧所可容纳的,因为《周易》八卦原本于天时之运化。八卦之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构成自然宇宙的基本事物,也是一种将万物大大约简化了的思辨模式,所以八卦的流转可与动态的阴阳五行相融通。然而据《易传》的见解,八卦之八种基础事物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其中天地为父母,雷风水火山泽为父母庇荫之下的三男三女。而天地之关系也不是对等的,实际是以“天”为尊。《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卦(象征天)为首卦,坤卦(象征地)为第二卦,其意自明。所以,八卦原是崇天的。相比之下,“五行”之水木火金土虽具相生相胜关系,而古人尤重五者之相胜。在相胜关系中,又在实际上是崇土的,土居八卦之中宫位置,其意亦明。这种思想在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方位图中是隐潜着的。如果不能看得真切,则这一点在八卦之“前身”的河图、洛书中显得十分明确。这两个图式都将土居于中央,以数字“五”象之。土即地,因而可以说,中华古代的“五行”观是尚地的。关于这一点,清代易学家陈梦雷《周易浅述》云:“河图洛书,皆五居中而为数”,“在地为五行”,“五者,数之祖也;数始于一,备于五”。此说可从。

可见,八卦方位图是《周易》崇天思想与“五行”尚地思想相结合,以崇天为主、尚地为从所建构起来的,是两者文化智慧的有机拼接。

在“五行”说中,古人之所以独采水木火金土构成其基本物质转化之链,看来与古代“五材”说有关。殷周冶铜业发达,古人可能从冶炼青铜的实践中,发现从木炭燃火、溶铜矿石为铜液,再凝为固态青铜的过程,实际包含从木(木炭)、到火(炉火)、到土(加入矿石)、到水(熔化为铜液)、到金(青铜器)的物质转化,经过比附性抽象,可能产生一种素朴的文化智慧,认为万物之生成、转化与相互制约,犹如青铜之熔铸,遂成“五行”之观念。这种文化智慧的逻辑是,先将万物(百物)约简为五物(五行),再认定“五行”生万物。所以《国语》称:“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又说:“及地之五行,所以生百物也。”这里,春秋时人以“土”为五行之先,又称“地之五行”,可证前文笔者关于“五行”说“尚地”的看法并非妄断。 Pjho0Z19iaE9Z2QzvOoZ0zdA6sZMaJgEK2USXO4Yn8CFjvriTCkhPyAYDO4EMh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