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吉、凶到美、丑

那么,《易传》关于美、丑的审美意识,又是如何从巫学意义上的吉、凶转递而来的呢?

《周易》乾卦卦辞云:“乾:元亨。利贞。”这里所言,元,太;亨,享、祭;利,有利;贞,从卜,占问。卦辞大意:筮遇乾卦,可举行太享之祭,即在太庙祭祀祖神,这是吉利的占筮。乾卦是一吉卦。然而在成篇于战国中后期的《易传》中,同样是这一乾卦卦辞,却实现了人文意义的转型,读作“乾:元、亨、利、贞”。可释为:乾,乾卦;元,元始、原初;亨,美、亨通;利,利和;贞,正固。其大意为,乾作为天之属性,既具有元始、亨美的自然品质,又蕴涵利事和谐、正固不移的人格比拟的道德力量。《易传》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这里,所谓“善之长”,古代文化观念中善、美未分,善通美;长,首也。这是指乾天具有元始造物之美,也象征圣人美德的一种极致境界。朱熹《周易本义》云:“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天地同具造物之美德,而乾天尤具“元性”,此即“善之长”。所谓“嘉之会”,连斗山《周易辨画》云:“两美相合为嘉,众物相聚为会。”此言乾坤天地为“两美”,而乾为亨通嘉会之元始。所谓“义之和”,义,宜也。朱熹《周易本义》称:“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其宜,不相妨害。”《说文》曰:“和,相应也”。乾坤相和各得其宜,利事和谐。乾坤虽然对立,却宜其相和;相和则万物生而亨通,从而各得其利。这是颂赞乾天之性具有与坤地和谐至美的品德。所谓“事之干”,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诗诂》云:‘木旁生者为枝,正出者为干’。是干有正义。”朱熹《周易本义》:“干,木之身,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易传》:“贞,正也。”这是说,“贞”作为乾天之美德,具有正固难摧,正大光明的特性。由此可见,原是作为筮卦的乾,经过《易传》的改造,已由巫学智慧意义上的“吉”,转换成审美文化智慧意义上的“美”。当然,这“美”同时包容着“善”。

《周易》坤卦六五爻辞:“黄裳,元吉。”从巫学智慧看,周人以黄居五色之中,为显贵之色。古代服饰是上为衣,下为裳,衣裳皆人体之文饰。“元吉”是“太吉”之义。故筮遇此爻,好比人之穿黄色裳服,太吉利了。然而在《易传》中,却将“黄裳”解说为人之修洁内美的象征,此《易传》所谓“黄裳元吉,文在中也”。古人云:“衣,身之章也。”“裳,下之饰也。”这就完成了从巫学之“吉”向美学之“美”的文化智慧的转换。所以《易传》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周易》屯卦卦辞:“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这卦辞的巫学意义是说:筮遇屯卦,卦象向人昭示出可举行太享之祭、对占问有利的吉祥信息:又告诫人们不可贸然前往,建立诸侯国的时机到了。待到《易传》,这一吉卦的文化意蕴从巫学层次向美学层次大大发展了。其大意是说,屯卦卦象象征初生,是生命现象至为亨通、守持正固的表现。许慎《说文》深知其义,释为“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这一释义为唐陆德明、孔颖达诠解此卦时所采纳。从屯卦卦象看,为震下坎上,依《易传》之解,震为雷、坎为水(雨),是雷雨交作之象。雷电并发,大雨交加,是一元大、亨美之自然景象。先秦时代,有雷雨为阴阳二气相交而生的观念,此《大戴礼》所谓“阴阳之气……和则雨”。汉代《淮南子·天文训》亦说:“阴阳相薄感而生雷。”故《易传》所谓“屯,刚柔始交而难生”的看法并非偶然。然而,如仅从屯卦上下卦结构看,上卦为坎,坎为中男;下卦为震,震为长男;都为阳性之卦与刚性之卦,没有“刚柔始交”的意思,也谈不上“阴阳之气”与“阴阳相薄”。实际上,从互体卦角度分析即可见“阴阳”、“刚柔”的意思。屯卦卦象震下坎上,而二、三、四爻构成一个新的坤卦;三、四、五又构成一个新的艮卦,坤为女为阴为柔;艮为男为阳为刚;此之谓也。

于是,整个卦象卦义就是雷雨这一自然景象壮美的象征,它是由屯卦的巫术之“吉”转化而来的。而从雷雨之阴阳刚柔相薄相感引申为一切生物始生的艰难,有一种“生之伟大”的审美智慧意蕴。

《周易》泰卦卦辞云:“小往大来,吉,亨。”意思是说,小的去了,大的来了,这是吉卦,标志着命运亨通。《易传》却做了如下阐释:“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依《易传》之解,泰卦卦象结构为乾下坤上,乾为天,坤为地,天气轻扬上腾,地气重浊下降,具两相契合之态势,具有天地阴阳交和、万物生养畅通之“美”。在自然界中,天在上而地在下,这里泰卦卦象结构故意以乾卦在下而坤卦在上,说明古人创卦时已经具有一定的美学思考,即根据天地的轻重属性来建构泰之卦体,抽象地表达“天地交”为自然之大美的美学智慧。同时,乾天坤地相交而象征君臣“志同”,乾为内卦为健,坤为外卦为顺,君子小人判然有别,君子之道增长,小人之道消亡,这又可见出从巫学智慧向伦理之“善”的转化,不过这“善”,在古人看来也是一种“美”,道德之“美”。

以上所举四例,是随意从《周易》中检索到的从巫学智慧之“吉”转化为美学智慧之“美”的一些实例,实际上在《周易》中,这样的实例远不止于四,可以说,由“吉”而“美”是《周易》文化智慧转型的一个普遍现象。

同样,由“凶”而“丑”也是《周易》文化智慧转型的普遍现象。

alt

哲学美学基本范畴群落与人类学(巫学)美学基本范畴群落比较。

如乾卦上九爻辞云:“亢龙有悔。”《周易》第一卦乾卦即龙卦本为吉卦,这是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及的。然而这不等于说,乾卦的每一爻都是吉爻。在古人看来,乾卦上九爻就是一个凶爻,所谓“亢龙”,亢者,“极高为亢”,人如见到这种“亢龙”,是要倒霉的,不吉利。而属于巫术的这一“亢龙”形象,在《易传》中就是一个“丑”的形象。“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这是说,骄横之君王犹如龙之飞到天之极高处,自逞其能,无可再高,位倾天下,孤家寡人,必登高而跌重,衰颓难免,这是“丑”。

旅卦上九爻辞云:“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从巫术占筮角度解释,这爻辞的大意是:旅人在旅途中见雷击而鸟巢被焚,先是觉得好笑,后意识到这是旅人自己的居宅被焚、无家可归而不禁号啕大哭;这同殷之先祖王亥客居于有易之国,因淫乐过甚而为易之君绵臣所杀,且与在易地丧失牛羊一样,都是凶兆。在《易传》中,这一条爻辞的巫术内容又被“消解”了。从旅卦卦体结构看,为艮下离上之象,旅之上九爻为刚爻,处于极高之位,所谓“最亢者上九也”。而且这里“上九”之凶险,又表现为以居穷高为乐事,所谓旅上之“笑”,乐其穷也。大凡阳刚高亢过甚皆遭咎危,何况这里以穷骄为乐而不知忧患,这是最危险的。这种“穷骄”之性,实则为丑。人生有如行旅,在其转折关头,处危而不知危,这是“丑”。

豫卦初六爻辞云:“鸣豫,凶。”从巫术占筮角度看,其意是说人欢淫过甚自鸣得意,这是要倒霉的凶险之象。豫卦以“鸣豫”为“凶”,在今天看来也是有道理的。所以在《易传》中,这种巫学智慧直接转换为与人之精神气质相联系的审美智慧。《易传》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这里,奋,动也;殷,盛也;荐,进也。高亨《周易大传今注》认为:“崇犹尊也。崇德谓尊崇其德而歌颂之也。配犹献也。”“豫之上卦为震下卦为坤。震为雷,坤为地。然则豫之卦象是‘雷出地’上而‘奋’动也。《易传》对于雷有不科学之谬说,认为大陆地区,天暖时雷出于地上,天寒时雷返于地中。雷出地上,震动万物,时为春季,万物皆欢乐,是以卦名曰豫。雷声可以震动万物,音乐可以感动天神人鬼。先王观此卦象,从而创作音乐,歌颂功德,洋洋而盛,进之上帝,献之祖考,以娱乐之。” 这是以“乐”释“豫”,这里的“乐”包括音乐与欢乐两重意思。因而所谓“豫”,是受感于雷而由人所创造的乐,它献祭于上帝、祖考而歌功颂德,但人不可欢悦过度、自鸣得意,否则,便有悖于作为自然天则的雷、有悖于自然天则的神化即鬼神,也违逆于社会人则的祖考了。倘然如此,即《易传》所谓“志穷凶也”,这是一种与谦德相悖的“豫”之丑。

自然,由巫术之“凶”转化而来的“丑”,一般是一种与伦理之“不善”、“恶”相联系的审美意识。 wg2nXmilV9G4jdo6oh+FN8PLHy75iM8tqTdrD1Nz+sORLqNMTnkba1fekN+Unpx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