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丝路改道与敦煌的衰落

公元10世纪中叶以后,宋王朝先后与北方的辽、西夏、金处于敌对的状态中,影响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西夏占领瓜沙后,征发百姓去进攻宋朝,使敦煌日趋衰落。特别是南宋建都于东南的杭州,加之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繁盛起来,渐渐取代陆上丝路原有的作用,敦煌逐渐失去了在中西文化交往上的重要地位。

蒙元时期,北方草原之路联接了大都(北京)、和林(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遗址)和中亚,敦煌被弃置一旁。虽然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陆上丝绸之路也被利用,如马可波罗来华就走的是传统的陆路,经过敦煌,但相对来讲,来往者要比以前少得多了。

明朝划嘉峪关为界,敦煌成了边外的荒凉之地,从嘉峪关通哈密的路成为中原与中亚往来的干道,敦煌彻底失去了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无法发挥她在中西文化交往上的原有作用。

从西夏到元朝,敦煌还不断有小规模的开窟造像活动,但艺术上已经越来越没有生命力了。明朝时期,位于关外的敦煌,更无任何造作,敦煌一带甚至成为从吐鲁番地区来的维吾尔族人放牧的场所。敦煌城东南鸣沙山麓的莫高窟,也渐渐为人们遗忘,成为牧羊人憩息的地方,数百座石窟中精美的壁画和雕塑,也任凭夜以继日的风沙吹拂。

敦煌不论从地理范围还是从州县等级来说,都不能算是很大的地方,但她位于丝绸之路的咽喉地段,自汉代以来,就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这里既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商品中转站,又是中国文化西传的基地和西方文化东来的最初浸染地。自汉至唐,敦煌这个国际都会的兴衰是与这一地区是和平还是战争紧密相关的。唐朝所创造的和平环境,为敦煌多姿多彩的文化繁荣提供了保障。在经过吐蕃征服和统治后,归义军政权维持了敦煌地区近二百年的社会稳定(短命的金山国除外),使当地的文化得以保存、发展。在东西方文化交往的历史上,敦煌自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 XLDvlo4wRpZ9xpJzKLhiEkSbYGJxTwyxZevPS8jPnob77uB6JwWaIaB1qf7XPY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