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

从755年到796年,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统治时期,也是吐蕃王朝有史以来国势最强的时代。敦煌本《吐蕃王朝大事记》称颂道:“韦·赞热多禄(dBa’s bTsan bzher mDo lod)等率军至凉州以上(西),攻占八座州城后,编组降人,使之成为〔赞普〕臣民。〔吐蕃〕国威远震,陇山地区以上(西)尽入手中。而后,设立五个通颊(mThong khyab)万户部落,新生一个德论(bDe blon)所辖之大区。” 这是吐蕃史官所记载的攻占唐朝领地的情形,所谓凉州以西八州,即上述凉、甘、肃、瓜、沙、伊(781年占领)、西(791)、庭(790)八州,德论辖境可以考订在陇山以西,且末以东吐蕃新占领的河、陇地区。

据藏文史籍《智者喜宴》记载,吐蕃本部的军政组织是分成翼(ru,“如”)和千户部落(stong sde,“东岱”),总共有五翼六十一千户部落,而若干个千户所属的民众立一个万户长(Khri dpon)管辖。随着吐蕃势力的向外扩张,又把新占领和吸收的部族民众编成新的部落,如唐蕃交界处的通颊和吐谷浑分别被编成九个和六个千户部落。这些部落随着吐蕃王国的扩张而伸向新的领域,因此,通颊、退浑(吐谷浑)部落的名字也都见于吐蕃新占领的陇山以西地区

为了镇守新的占领区,吐蕃王朝在其东北到西北的边境上设立了一系列军镇(Khrom),从东到西,计有:黄河上游河曲附近的玛曲军镇,位于青海湖东部或东北的野猫川军镇,河西走廊的凉州军镇、瓜州军镇,罗布泊地区的萨毗军镇,和田的于阗军镇,吉尔吉特的小勃律军镇。敦煌从军镇体制上属于瓜州军镇,在吐蕃时仍称作沙州,但只是一个城,其首脑叫“节儿”,即城主的意思(并不是汉文“节度使”的另一种说法) 。吐蕃占领敦煌后,于790年,按照其本身的制度,把沙州百姓按职业编成若干部落,现在知道的有“丝绵部落”、“行人部落”、“僧尼部落”、“道门亲表部落”。820年前后,增置军事系统的阿骨萨(曷骨萨或纥骨萨)、悉董萨(思董萨或丝董萨)部落(上、下部落)。824年,又增置通颊军部落 。部落有部落使,下设将,将有将头。吐蕃改变了敦煌的军政管辖体制,虽然继续计口授田,但这种部落编制显然不利于生产。僧尼的大量增加,也减少了劳动人口。按地亩征收的地子和按户征收的突税,使百姓负担大大超过了唐朝时期。吐蕃收缴民间铁器,影响了农业生产。唐朝的货币被废除,交易退回到以物易物。瓜沙大族的社会基础虽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但汉人的社会地位要低于吐蕃人,甚至低于吐谷浑和通颊人。在吐蕃统治初期,曾爆发了玉关驿户起义,还发生过氾国忠等于深夜杀入沙州子城、吐蕃节儿投火自焚等事件

吐蕃占领敦煌的时期,也正是大力弘扬佛教的时代。吐蕃把敦煌看做是一个佛教的中心,极力加以保护,对这里佛教的发展也极力予以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沙州的佛教迅速膨胀。在吐蕃统治敦煌初期,沙州有僧寺九所,尼寺四所,僧尼三百一十人。到吐蕃统治末期,寺院增加到十七所,僧尼猛增到数千人,而沙州的总人口只有两万五千人左右 。吐蕃对敦煌的统治一直延续到848年,所以,和中原地区相比,敦煌避过了唐朝的“会昌灭法”(844—845)对佛教的破坏,使佛教教团和寺院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G1NIz09ucS0Sv4i/64AvuVylzjWtUb9tUiQNmOX+YdBGym9CxlD+Ftz8Dso8aZ5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