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要参考文献

巴 南(1981)谈谈层次分析法,《中国语文》第3期,又见《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华 萍(1981)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国语文》第2期,又见《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1980)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第11期。

陆俭明(1981)分析方法刍议,《中国语文》第3期,又见《陆俭明自选集》,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陆俭明(1985)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中国语言学报》第二期,又见《陆俭明自选集》,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陆俭明(1985b)析“像……似的”,《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俭明(1990)关于“他所写的文章”的切分,《语言学通讯》1—2期,又见《陆俭明自选集》,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陆俭明(1993)《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64—67,§98,北京: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64)《中国话的文法(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中译本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1.1.2,北京: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62)论句法结构,《中国语文》8—9月号;又见《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朱德熙(1982)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中国语文》第1期;又见《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异10.7—10.8,北京:商务印书馆。

L.Bloomfeild(布龙菲尔德) Language ,见中译本袁家骅、赵世开等译《语言论》(1980)§10.2,北京:商务印书馆。

R.S.Wells(1947) Immediate Constituent(直接成分), Language 23, P81—117,译文见《语言学资料》1963年第6期。

C.F.Hockett(霍凯特) 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 ,见中译本索振羽、叶蜚声译《现代语言学教程》(1986/1987),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WPyrp6dmrOGzqwMdOcUfbydoDx98aiMmRMl90Rrc4nmvkotU/f0EQooW5pP9Dk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