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伦理学的对象与问题

“……头脑并没有丢失,而是在头脑里装着的东西遗失了。……”

“你说的是什么,米卡?”

“思想,思想,就是说这个!伦理学。你知道伦理学是什么?”

“伦理学么?”阿辽沙惊异地说。

“是的,那是不是一种科学?”

“是的,有这样一门科学,……不过……说实话,我没法对你解释清楚那是什么科学。”

——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罗丹的名作《思想者》刻画了一个陷入沉思中的孤独的思想者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这一杰作揭示了人类的根本特征:人是具有反思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动物,思想是人的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

“伦理学是什么?”当这个问题出现在我们心里时,我们不妨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出现在我心里,我为什么会关注伦理学?这样一种向更深层次的追问也是很接近于一种哲学反省的方式的。

一般说来,关注这一问题的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我可能是碰到了一些使自己感到相当困扰而又紧迫的实践问题:例如我不知道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是否要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的真相,或者当遇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我可以采取什么方式应对等等。有时则是我做过了某件事情,这件事引起他人的非议,自己心里也开始感到极度不安和焦虑。在这样一些时候,我就可能迫切地想寻求一些或许可以帮助我理清这些问题的指导或借鉴。本章标题下所引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人物米卡所提出的“伦理学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出自这样一种实践的焦虑。

第二,我可能是对这门学科有兴趣,由于职业、学科关联或纯粹知识上的好奇心,我很想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后一种单纯的好奇心弥足珍贵,始终保有这样单纯的知识兴趣的人是心灵永远年轻的人,也是幸福的人,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例如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之后仍然在狱中学习作诗,在学习弹奏七弦琴,在就死当日也仍然在讨论哲学。古希腊的哲人,尤其是第一批哲人也都表现出一种对于世界的强烈而单纯的惊异和好奇,他们被称为“孩子”,古希腊的哲学被称为“哲学的童年”不无道理。

拉斐尔《雅典学派》的一处细部:左侧的毕达哥拉斯在一本书上写着什么,而恩培多克勒和阿维罗伊从他的肩膀看下去,意欲了解他在写什么。哲学家都是充满了好奇心的人。

我们可以把第一种关注称作 实践的焦虑 ,把第二种关注称作 知识的兴趣 。这两个方面自然是有联系的,人们经常是受到实践问题的刺激,然后试图用概念、理论去把握这些问题,伦理学也就这样地发展起来了,并反过来影响着社会。本章以下部分乃至整本书的叙述也会始终试图注意这样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现实的道德问题和困难,是对个案和例证的分析,另一方面是陈述一些概念、观点和理论。我们甚至可能得经常在问题、现象、例证与概念、知识、理论之间切换。我们下面就先以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为例来分析一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两种态度,再来分析一下“伦理”与“道德”这两个伦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jgaZVFNmchke8qyarvBuuAs8Ou1GvMt0bnSJslNNcJJsiTvl32w1KTDSazGSvT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