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五 如画江山

国学知识卡

水墨画

你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幅长卷吗?演员们在长卷上翩翩起舞,而长卷上随之出现了祥云、山川、河流、太阳……最终完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水墨画,使得全世界为之震撼。

与五彩斑斓的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西洋画种相比,水墨画纯用水与墨而不施色彩,这可以算是中国画的特色了。但我们知道,墨是黑的,那么只有这一种色彩会不会使画面显得单调甚至难看呢?当然不会。水墨水墨,除了墨还有水。通过水的调和,墨可以呈现出焦墨(原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个层次,这就是所谓的“墨兼五彩”。而出色的水墨画作品又特别善于利用画面上的空白与墨色进行对比、调和,从而使画面产生一种明丽的效果。

与西洋画注重“写实”不同,水墨画特别注重“写意”,通过墨色明暗的变化与“留白”处理,追求一种有无之间、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同时给观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和意趣追求的体现。

1.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1] ,属国过居延 [2]

征蓬 [3] 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

大漠孤烟直 [5]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6] ,都护在燕然 [7]

注释

[1] 单车:一辆车独行,表明这次出使随从不多。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2] 属国:即典属国。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须经过居延。因而有学者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 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 归雁:此时当为春天,大雁北飞,朝向胡地,故称“归雁入胡天”。此处也是诗人自喻。

[5] 孤烟直:有人认为是唐代边防报警时燃烧狼粪产生的烟,这种烟是笔直上天的。也有人认为是指塞外的旋风将烟沙笔直地吹上天空。

[6]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并非实写。

[7] 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大将窦宪曾北击匈奴三千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的“燕然”代指前线。

文意

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慰问战士们,途中经过了居延。像随风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广阔的沙漠中有一道孤烟直上,夕阳在长河映衬下缓缓坠落。到了萧关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士兵,才知道河西都护正在最前线。

此诗是公元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记述了途中的所见所感。首二句交代此行的目的和所要到达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三四句诗人借征蓬与归雁自况,写出远行他乡的飘零之感。五六句写大漠景象最为著名。一缕孤烟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直上青天,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一轮红日出入于长河之中,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为雄奇瑰丽。《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评这两句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可谓道出了此诗的妙处所在。

2. 兰溪棹歌 [1]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2]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3]

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1] 兰溪: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的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 凉月:新月。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

[3] 三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与上文的“凉月如眉”紧扣。桃花雨:桃花开放时下的雨。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曾做过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在任期间政绩卓著。他主张诗歌要有余韵,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司空图《与极浦谈诗书》引)。他的诗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今存诗近三百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文意

一弯如眉的新月挂在柳梢头,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地的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三月初三这天淅淅沥沥地下起春雨,兰溪溪水猛涨,鲤鱼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边清新澄澈、生趣盎然的山水景色。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叙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事实:春雨一下,鱼儿溯水到上游来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色中能听到鱼儿上滩的声响。这两句其实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但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象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3. 望洞庭 [1]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2]

潭面无风镜未磨 [3]

遥望洞庭山水翠 [4]

白银盘里一青螺 [5]

注释

[1] 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2] 和:和谐,协调。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是用铜做的,需打磨而成。这句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未经打磨的镜面,照物不清楚。

[4] 翠:鲜明。

[5] 白银盘:形容平静无波的洞庭湖如同白银制成的盘子。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湖中间的君山青翠茂密的样子。

文意

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像一个没有磨的镜子。遥望洞庭湖清秀的山水,好像一个白银盘里面有一个青螺。

此诗描写洞庭湖远望之景,语言清明如话,读来却别有趣味。首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山,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时发现湖山相配的景象非常鲜明。第四句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生动的比喻中可见细致的观察,读来饶有趣味。

4. 鲁山 [1] 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 [2] ,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3] ,幽径 [4] 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 [5] ,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6] ,云外一声鸡 [7]

注释

[1] 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2] 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风光之情。惬(qiè):称心合意。

[3] 好峰随处改:山峰随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4] 幽径:小路。

[5] 熊升树:熊爬上树。

[6] 何许:何处,哪里。

[7] 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世称宛陵(宣城古名)先生,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仕途不太得志,生活也较为穷困。虽然有远大的报国之志,但只做过主簿、知县、国子监直讲之类的小官。他的才华在诗歌方面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被后人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欧阳修总结梅尧臣的人生经历,得出了诗歌“穷者而后工”的著名观点。有《宛陵集》传世。

文意

千万座山路崎岖时高时低,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一路攀登,看山的角度不断变化,山峰也随之改变姿态,而幽深的小路又使我迷失了方向。傍晚落了霜,远远看到大熊爬上了树梢,树林清静下来,野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这首诗语言朴素而平淡,描写自然,意境幽远,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首联点明游览鲁山的原因,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写景生动别致,发前人所未发,而结尾两句着笔高远,余韵悠长,正符合梅尧臣自己“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情见于言外”的作诗主张。

5. 鹧鸪天·代人赋 [1]

(南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 [2] 。东邻蚕种 [3] 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 [4] ,斜日寒林点暮鸦 [5]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6]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

[1] 代人赋:代替别人题写。这个标题提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并不是辛弃疾自己。然而无论真的是代他人所写还是假托代人所写,词中所表达的仍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2] 陌(mò):田间小路。柔桑:始发芽的桑树。

[3] 蚕种:作种用的蚕卵。

[4]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黄犊(dú):黄色的小牛。

[5] 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寒林:指秋冬时的树林。

[6]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沽(ɡū)酒:买酒。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渴望恢复中原。现存词作600多首,其词风豪放,透露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也有一些清新自然、描写乡村生活的作品,此处所选即其中之一。

文意

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上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的蚕宝宝已经有一些钻出蛹茧。平缓的山冈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枝丫间归栖暮鸦点点。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这首词生动地勾勒出早春乡间的自然风光。全词笔法丰富,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意象描写景色,由晨到暮,亦声亦画,有暖有寒,写出了早春特有的料峭与生机。末两句异峰突起,点评春色,吐诉胸臆,意味深长。

6. 宿甘露寺僧舍 [1]

(北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 [2] 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 [3] 哀。

要看银山 [4] 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1] 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僧舍:僧人的住所。

[2] 云气:云雾,雾气。

[3] 壑(hè):山谷。

[4] 银山:银色的山。这里用来形容波浪滔天,气势磅礴,如同银山一样。

作者简介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晋江(今属福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曾主编兵书《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一部军事科学的百科全书。

文意

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如同银色的山脉,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夜宿甘露寺时对周围景色的感受。全诗想象奇崛,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

7. 与顾章书

(南朝)吴均

仆去月谢病 [1] ,还觅薜萝 [2] 。梅溪 [3] 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 [4] ,孤峰限日 [5] ,幽岫含云 [6] ,深谿蓄翠 [7] ,蝉吟鹤唳 [8] ,水响猿啼,英英 [9] 相杂,绵绵成韵 [10] 。既素重幽居 [11] ,遂葺宇其上 [12]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13]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4] 。仁智之乐 [15] ,岂徒语 [16] 哉!

——《艺文类聚》卷八

注释

[1] 仆:自称的谦词,“我”的意思。去月:上个月。谢病:托病引退。

[2] 还(huán):返回,回来。薜(bì)萝:即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后人以此代指隐士或高士的衣服,又借指隐士或高士的住所。“还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

[3]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4] 森壁争霞:陡峭的山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森壁:险峻的山崖。霞:早晚的彩云。

[5] 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限:阻,这里指遮断。

[6] 幽岫含云:幽深的山穴间云雾缭绕。

[7] 深谿(xī)蓄翠:深深的山谷间流淌着绿水。谿:山谷。

[8] 鹤唳(lì):鹤鸣。

[9] 英英:乐声和盛的样子。

[10] 绵绵成韵:连绵不绝,形成和声。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11] 素重幽居:向来看重僻静的居处。素:向来。

[12] 葺(qì)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房屋。宇:房子。

[13]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正好菊花、竹实很多。幸:正好,恰好。富:多。偏:副词,表程度,最、很、特别。饶:众多。竹实:竹子所结的子实,形如小麦。也称竹米。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14]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隐居山谷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在这里都已具备。资:赖以生活的来源。所资:所需的生活品。斯:这,这里。办:具有。

[15] 仁智之乐:仁人智士喜爱佳山秀水。语出《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喜爱。

[16] 徒语:随便说说。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本文选自《艺文类聚》。《艺文类聚》是唐高祖李渊命欧阳询等人编纂的一部工具书,共100卷,分类编排,收录了很多唐代以前的诗文作品。吴均的很多作品也是通过这部书保存至今的。

文意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那里陡峭的崖壁欲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孤倔的山峰能够遮住太阳,幽深的洞穴积囤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那里蝉叫鹤鸣,水声激响,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又有很多竹实,隐居山谷所需的生活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仁人智士喜爱山水,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呀!

全文简洁精美,描写生动,将石门山清幽秀美的风景如诗如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0d0NqTkye4iTS6xH4lSt+WHfIfbPB0cS60i2VJMjP+CPowxeC5bg41/bUQRmCX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