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应用行为分析概述

学习目标

1.理解应用行为分析的具体含义。

2.掌握应用行为分析的历史发展脉络。

3.领会应用行为分析的研究方法和哲学体系。

由华生(John B. Watson)所创立的行为学派距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它给社会带来的第一个影响,是华生为使心理学界信服其研究的重点对象应该是行为而不是意识,顶住舆论的压力并做了一系列工作。华生还曾就教养孩子的实践工作写了很多著作,但是影响很短暂。行为学派开始对我们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是以斯金纳(B.F. Skinner)《超越自由与尊严》( 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 )一书的出版为开端的。这本卖得很好却有争议的书,其影响同样短暂。在此书中斯金纳提到,政府在制定方针政策时会用到行为科学的一些原理。在此之后,大量的讨论随之而生,但是它的影响非常小且持续时间也不长。

行为学派对我们目前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完全是因为一位应用行为学家——洛瓦斯(Ivar Lovaas)的贡献,他将斯金纳的理论引入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当中。自闭症曾被认为是天生的、不可治愈的和非常少见的,但如今,其诊出率开始迅猛的增长。我们以自闭症的第二种表现形式为例进行说明。自闭症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指一个孩子刚刚出生时似乎发展很正常,可是到一至两岁时便会倒退而开始表现出自闭症的症状,见图1-1。20世纪60年代的初步估计是每500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这样的自闭症孩子,而到了90年代人们发现,每50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这样的自闭症孩子,其累积增长率见图1-2。洛瓦斯的工作证明了一些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在经过密集的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的训练后,能够与同龄的正常孩子相差无几。

洛瓦斯的研究能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莫雷斯(C.Maurice)所撰写的《让我听到你的心声》( Let Me H ear Your Voice )一书的出版。莫雷斯有两个孩子,他们都被诊断为自闭症,在发病的早期经过密集的ABA训练以后,用莫雷斯的原话来说都“痊愈”了。正是莫雷斯的这本书将ABA推广至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中,也正是这本书的两个结论——自闭症的诊出率不断增加以及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行为训练达到“痊愈”,使行为学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图1-1自闭症发作的时间图表及数据来源: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al Services.

图1-1 自闭症发作的时间

图1-2自闭症儿童累积增长率图表来源:www.fightingautism.org,数据来源:www.ideadata.org & www.cdc.gov/nchs.

图1-2 自闭症儿童累积增长率

一、应用行为分析的含义

应用行为分析是将“行为分析”科学中的原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一门运用学科。例如,运用强化原理来增加课堂发言行为。它首次被明确定义是在《应用行为分析杂志》的创刊号中,贝尔(Baer)、沃尔夫(Wolf)以及里斯利(Riseley)将之定义为:“运用行为假设原理改变特定行为,同时评估这些改变是否对行为的实际运用有益的过程”,他们对每个词都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应用”是指改变后的行为要具有社会意义;“行为”是指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活动或反应;“分析”是指分析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评量行为干预方案的效果。在文章中,贝尔、沃尔夫和里斯利还提出了应用行为分析的七个基本要素:

(1)实用的。目标行为应是可运用在社交活动上的。

(2)可观察、可评量的。环境及行为应该是可加以详细记录的。

(3)可分析的。经过详细的资料搜集,应有明确可信的证据,证明此干预法可改变行为。

(4)技巧性的。行为干预的程序应被具体详细叙述,让其他人也可进行应用。

(5)有完整的理念体系。行为干预是建立在基本的行为原理基础之上的。

(6)有效的。行为干预应该产生大量有实际意义的效果。

(7)可类化的。行为的改变应在不同的情境下都观察得到,或可见到许多相关类似的行为。

概括而言,应用行为分析就是行为科学原理的实践和运用,它以系统化的干预来改变特定行为,并通过实验来验证造成行为改变的具体变量。它强调改变行为包含行为的三个要素:行为前因、个体及行为的后果,如表1-1所示。本书的内容都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并在以后的章节中做详细的论述。

表1-1 应用行为分析三项要素

表1-1应用行为分析三项要素

ABA最初为人们所了解是在20世纪50年代,那时它被称为“行为治疗”,但很快它就以“行为矫正”这个词流行起来。随之,行为矫正在实践中的使用很快超出了行为科学的范围,比如,使用药物治疗甚至外科手术来对行为进行干预。很多人没有很好地领会斯金纳的思想,将行为矫正简单看成是对行为的后果进行控制,尤其是使用惩罚。很快,行为矫正被简单运用到监狱和学校中,以使其中的人们服从于某个权威,这种做法由此引发了人们大量的讨论和研究。这样,行为学家开始逐渐放弃对行为矫正这个词的使用,而将他们当时的工作改称为“应用行为分析”。当然,这不仅是置换了一个新词,而是开始重新审视“问题行为”,并将新的理念与行为科学的原理相结合而发展出的一门新的科学。

二、应用行为分析的历史回溯

简单而言,应用行为分析发端于华生,斯金纳的工作为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洛瓦斯成功地将应用行为分析用于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使得应用行为分析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下面我们将对应用行为分析的历史发展作简单的回顾。

(一)早期的历史

行为主义发端于1912年,其鼻祖是华生。在华生之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意识。华生的研究促使心理学将行为也作为其研究对象,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也变成心理学的主要工作之一。华生进一步阐述说,行为的前因就存在于可以观察的环境当中。虽然华生是一个细心且彻底的实验主义者,但是他却将巴甫洛夫(I.P.Pavlov)的研究作为他因果分析的基础。华生赞成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学说,强调刺激的出现与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但华生与巴甫洛夫重在谈论行为的内在心理驱动过程(如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有所不同,他认为科学的谈论行为就应该避开这些假设的内在心理驱动过程。

当华生1924年离开心理学界时,他对“假设的内在心理驱动过程”的错误认识也跟随他一起消失了。那些在研究行为时对华生的理论深信不疑的心理学者,也很快就抛弃了华生有关内在心理驱动过程的认识论。不久后心理学者们开始将诸如需要、动机、期望以及认识等这些“假设的内在心理驱动过程”作为行为理论的基础。

行为主义发展史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斯金纳。斯金纳读大学时的专业是文学,他从未学习过心理学。他对认识论很感兴趣,这不经意间就将他引向华生的理论。在华生的著作中斯金纳发现,很多理论都与他感兴趣的认识论有关,对他认识论的研究至关重要。结果斯金纳去了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院,以发展他这方面的兴趣。当然,他的兴趣不在于心理学,他学心理学只不过是因为华生也曾经是一位心理学家。所以,在哈佛读大学的时候,斯金纳很少上心理学的课,反而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克鲁加(W.J.Crozier)教授的生物学实验室里。

斯金纳最初的研究方法曾在其1932年的学位论文中阐述得很清楚——小心地控制条件,变量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就能被观察到。在拿到博士学位后,斯金纳又做了几年的博士后,在这期间,他继续其独特的研究风格,并对之进行发展。1938年出版了他第一本系统的著作。他的研究方法与当时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大相径庭。受华生的影响,斯金纳的研究对象是行为,没有诸如需要、动机等“干扰变量”,而这些变量在当时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内在心理驱动过程”现在也为应用行为分析所关注)。

斯金纳开始的研究很简单,就是从小白鼠的行为中寻找规律,其研究很快就促使他开始考虑行为的后果在行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最终,他把这些后果变量对行为的影响描述成强化、惩罚、消退以及行为契约等。虽然其他的行为学家又举出了很多行为后果会对行为产生其他影响的例证,但斯金纳对行为后果的定义及论述至今都很完整。

斯金纳的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思想就是个体以自发行为作用于环境,受到环境的强化,这种后果反过来对个体的下一次行为起促进作用,从而使这种行为不断产生。如,压杠杆的行为会使动物不时得到食物,动物就会经常按压它。在这方面斯金纳把自己与巴甫洛夫区分开来,同时他也超出了华生对自己的影响。巴甫洛夫谈到,一个“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如铃铛,当它伴随一个能引起唾液分泌的“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如食物一同出现时,它也能引起唾液分泌。他发现几乎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伴随食物一起出现时都能引起唾液分泌,这导致巴甫洛夫推测条件刺激是发展复杂行为的核心。华生为巴甫洛夫的这个发现所着迷,尽管这个发现没有任何人体的支持数据,他还是将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模式用来解释人类的行为。

但是这个刺激-反应模式却并不适合斯金纳的对行为后果如何影响行为的实验研究,这最终导致他用“区别性刺激”(discriminative stimulus)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刺激”区分开来。区别性刺激描绘了这样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行为是有后果的,它对行为的影响有别于条件刺激,而且区别性刺激的建立也与条件刺激不同,这就是斯金纳所谓的三要素:环境—行为—后果中的一部分。区别性刺激影响行为不用伴随诸如巴甫洛夫实验中的条件刺激一类的刺激,只需要建立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可靠联系即可,如建立起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系。随着区别性刺激的发现,斯金纳找到了他认识论的关键,而且最终在行为主义的模式下,他还提出了语言的功能分析,并将之称为“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

斯金纳最终描绘了两种条件作用或学习。第一种包含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原理,比如一个个体学习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他将其称为应答条件作用(respondent conditioning);第二种条件作用是建立在斯金纳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比如小白鼠按压杠杆,后果是可以得到食物,这个后果就是基本的控制因素,斯金纳将其称为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诞生了,并成为应用行为分析的指导原则。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在斯金纳1938年的著作《有机体的行为》(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斯金纳并没有否定巴甫洛夫的工作,也没有否定某些刺激-反应关系的重要性,他只是指出有两种条件作用。斯金纳也从未否认那些有关先天因素在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发现,他只是将他的工作看成是对与操作行为有关的规律的描述,他一般都将对应答行为和先天行为的实验研究留给他人。

斯金纳的研究开始是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的,而后转为鸽子,在斯金纳的实验中他的被试是用来探索行为的一般规律的,斯金纳相信从他的研究中得出的原理可以运用到一切生物体上。当传统的心理学还在继续探索环境事件及随后发生的行为中那些看不见的变量(即内在心理过程)时,斯金纳已经在为如何将行为原理运用到复杂的人类身上努力了。

(二)从传统心理学中分离出来

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斯金纳及他的工作似乎受到了传统心理学极大的容忍,但是那些受他的方法(以及认识论)所吸引的人却不像他那么顺利,他们的很多研究都被拒绝出版,因为它们都不符合传统心理学杂志选择文章的标准——组间设计的思想。所以,在1958年斯金纳的追随者们开办了他们自己的期刊——《实验行为分析杂志》( The J 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 sis of Behavior ,简称JEAB),这本杂志办得很成功,直到如今仍在出版,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该杂志发表了3800篇文章,版面超过30000页。但在早期,这曾经引起了一些心理行为学家们的不满,因为《实验行为分析杂志》的发行标志着“斯金纳学派”或者行为分析从传统的心理学中分离出来,建立了自己的阵地。

1968年,一些行为分析学家对将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运用到社会问题中产生了兴趣,他们创立了《应用行为分析杂志》( The J ournal of Ap p lied Behavior Analy sis ,简称JABA),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与《实验行为分析杂志》诞生的原因一样。这本杂志也取得了成功,且在随后的40多年里一直在出版。直至今日,《应用行为分析杂志》已经发表了2300多篇文章,版面超过21000页。

行为分析从传统心理学中彻底分离出来是行为分析协会(Association for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现称国际行为分析协会(Association for Behavior Analysis International,简称ABAI)的成立。该组织成立于1974年,当时被称为美国中西部行为分析协会(Midwestern Association for Behavior Analysis),很快“美国中西部”这个词就被抛开了,该组织开始迅速成长。现在国际行为分析协会的会员已经超过5800个,旗下分会的总会员数也已经超过13500名,这些分会中有31个在美国,27个在其他国家(见图1-3)。在过去十年里国际行为分析协会的会员数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长。

随着对自闭症儿童的ABA训练不断增多,业内人士觉得有必要对行为分析的从业资格进行资格认证。于是,1999年行为分析资格认证委员会(Behavior Analysis Certification Board,简称BACB)成立。该组织建立的目的是对在行为分析领域有资质的人进行资格认定。其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在经过一定的实践操作以及学科训练,并通过相关考试后就能被认证为委员会认证的行为分析师(Board Certified Behavior Analyst,简称BCBA);有学士学位的人通过同样的程序可以成为委员会认证的副行为分析师(Board Certified Associate Behavior Analyst,简称BCABA)。目前经委员会认证的正、副行为分析师在美国已经超过5000余人,在世界其他国家有250余人。

行为分析独立出来后,其发展便达到了顶峰,进入了发展的高原期。而在此时,随着自闭症的诊出率不断增长,以及ABA干预项目对自闭症的显著疗效,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此来寻求行为分析更高的发展。

图1-3国际行为分析协会成员人数图表来源及数据来源www.ABAI.org.

图1-3 国际行为分析协会成员人数

(三)后期的历史及其在特殊儿童中的运用

在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的一个学生林斯利(Lindsley)开始对那些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而被限制在医院里的人进行训练。林斯利的训练项目是一系列的控制实验,这些实验研究清楚地证明了操作条件作用的原理对改变被试的行为非常有效。

第一次系统地将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是在1959年,由杰克·迈克尔(J.Michael)以及他的助手所进行的尝试。这些研究者们的目的是减少不期望的行为而增加期望行为。他们研究的被试依然限定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人,结果这次尝试也非常成功。

与此同时,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们开始对那些被诊断为智力落后或者自闭症的青年展开一系列的研究。结果ABA对那些被诊断为智力落后的人非常有用,以至于美国的各种机构都将它作为训练项目的首选。但是这对自闭症却不起什么作用。大部分以自闭症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只解决了一小部分的行为问题,比如成功地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或者减少了自伤行为。

促使人们尝试使用密集的ABA早期干预计划,对自闭症儿童的整个行为技能进行训练的人是洛瓦斯。20世纪60年代早期,洛瓦斯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那之后的20年里,他证明了运用ABA能使自闭症儿童发生显著的改变,有的甚至能不再被诊断为自闭症。

洛瓦斯在1987发表的文章中阐述了以下几个观点:如果ABA治疗能在自闭症儿童3~4岁的早期就进行,并且能进行密集的每星期40个小时的一对一ABA训练,并且能坚持2年以上足够长的时间,那么一些早期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就能变得与同龄的正常儿童没有区别。此外,这些儿童还能跟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更高的教育。在他的这个研究中有19个儿童被分到密集型早期干预组,其中有47%的儿童获得了“最好的结果”,他们变得与同龄的正常儿童没有什么区别;在另一个控制组中有19个儿童,他们只接受每周10小时的ABA干预,他们当中无一人达到“最好的结果”;在第三个控制组中有21个儿童,他们没有接受ABA训练,但是有接受社区中的训练项目,其中只有5%的儿童达到“最好的结果”。

洛瓦斯的研究受到了来自某些自闭症社团部门的强烈批判。然而,一些运用各种各样“仿洛瓦斯方法”进行训练的研究者们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除此之外,再没有能通过实证研究证实获得“最好的结果”的其他训练方法出版。这样,当前文提到的莫雷斯写的那本书出版之后,ABA成为许多自闭症儿童家长的首要选择。同样,一些政府机构经过对各种自闭症治疗程序进行科学评估后指出:ABA是一种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在美国的许多州都通过了法律,规定私人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应该包含对自闭症儿童的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治疗。其中,路易斯安那州还在法律中特别提到应用行为分析治疗,并进行了详细说明。

值得强调的是,斯金纳的行为学派是针对所有与操作行为有关的变量的,而不仅仅针对自闭症,因此其影响非常广泛。比如,斯金纳提出“言语行为”的思想,最后演化为一本杂志——《言语行为分析》( The Analy sis of Verbal Behavior ),该杂志已经发行24年了。另一本已发行25年的《组织行为管理杂志》( The J 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主要从行为的角度对工业心理学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除此之外,行为主义还对教育学以及心理治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都曾被休厄德(Heward)、海耶斯(Hayes)以及斯特罗萨尔(Strosahl)所证实。

三、研究方法

在回顾历史之后,我们还要谈谈斯金纳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研究方法问题。关于如何做人们可接受的、科学的行为研究在心理学界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个问题最终导致了“行为分析”(behavior analysis)从传统心理学中分离出来。

当斯金纳进入心理学领域时,大部分研究都是分组实验,每组的治疗方式各不相同。比如,一项研究要有一个实验组接受一种治疗,一个控制组不接受治疗,然后通过一些统计学的检验,比如“T检验”或者费希尔“差异分析”来比较两组变量的统计均数,这些检验将会得到一个概率,这个概率反映了实得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偶然差异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最后得出的判断是均数间的差异只是源于偶然,那么治疗就会被判无效,如果最后得出的判断是均数间的差异不是源于偶然,那么治疗就证明是有效的。这种“组间设计”(group design)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心理学上是在1920年左右,至今为止,在判断一个心理研究的质量时仍将其作为主要的方法。

斯金纳从来没有采用过组间设计的研究策略,他使用的是“单一被试实验设计”(single subject design)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斯金纳可以得到一个单一动物行为的反复测量数据。一旦获得某行为相对稳定的发生率,就可以进行某项治疗或者引入某项变量。行为的结果或者保持相对稳定的行为的变化,都可以被用来评估治疗或干预变量的效果。这个过程可以被重复运用到其他动物身上,如果能获得相似的结果,就可以得出一般的结论。

总体而言,ABA基本还是保持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应用行为分析中,客观的行为数据需要被测量和记录,客观的行为干预结果需要被评估,这与自然科学的实践是一致的,ABA意在通过科学的手段寻求客观行为与干预结果之间的关系。行为分析学家利用搜集到的数据,对为什么某个特定的行为会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生,形成一个假设,然后通过干预去改变目标行为,最后对干预的结果进行评估,这就是ABA的基本研究思路。至于具体的实践方法,我们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讨论。

四、哲学基础

在任何实用技术的背后都会存在科学的研究,在科学研究背后则是指导研究及其应用的认识论和哲学观。在应用行为分析背后是行为分析的研究,而在它们二者背后的哲学观,是斯金纳曾称之为“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现在称为“行为唯物主义”(behavioral materialism)的哲学观。当斯金纳发展他的行为主义时,许多心理学中想与之竞争的其他方法也称自己为行为主义。但是,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由于赞成华生的两个基本观点成为唯一突出的一个。第一,行为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第二,无需在因果链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在心理过程作“注解”,行为也能够被单独解释。为了阐明行为的这种独特性,斯金纳主张回到华生行为主义的“根源”,并从此以后采用“激进”这个形容词来描述他的成果。当然,虽然斯金纳在华生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自己的理论和研究,但却从始至终都保留了上述这两个观点。

要论述激进行为主义哲学的起源,还真不知究竟该从何处开始。斯金纳在本科期间读过弗朗西斯·培根的著作,其经验主义与唯物主义观点可能就是受到培根的影响。培根指出“我们不能命令自然,而只能顺从它”,他的这个观点经常被斯金纳所引用。除此之外,培根还提倡以归纳的方式来建设科学。尽管传统心理学强调演绎的方式,斯金纳的研究还是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培根的这些观念就是斯金纳的主要科研思想。

斯金纳探寻行为自然规律的方法还深受马赫(Mach)的影响。马赫是一个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机器的科学》( The Science of Mechanics )成为斯金纳1932年学位论文的模型。马赫在阐述因果关系时,主要谈论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变量总是心存疑虑。他在谈论这些看得见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说,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具有功能性相关。功能性相关的观念深入斯金纳之心,这也成为他研究的关键要素。在他1953年的著作《科学与人类行为》( 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一书中,斯金纳建议停止谈论原因和结果,而谈论那些致使行为产生某种功能的变量。从这一点来说,在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中,行为分析的目的就是寻找功能性相关。当然,这种方法在实践中非常有用。如果你知道了那些使行为产生某种功能的变量,你能获得这些变量,你就能影响行为。

马赫曾与生物学家洛布(Loeb)保持通信长达10年之久。洛布将马赫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生物学的研究上。洛布相信动物的行为在先行刺激的作用下是能被计数和记录的。他因此发展出一个“向性运动”(tropism)的解释性理论,避开了当时所认为的意识起重要作用的观念。

1900年,芝加哥大学生物系的学生华生开始上洛布的生物课。这是洛布对华生产生影响最一致的说法,而且斯金纳也将他哲学上的影响归功于华生。

这里要简要提一下洛布的“门徒”克鲁加。克鲁加的研究基本没有超出洛布的传统。有人曾说洛布“极尽其所有的能力和影响力来维护克鲁加的声望与地位”。在洛布去世时克鲁加曾说:“洛布对于我的意义超过任何人。”当斯金纳在哈佛读书的时候,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克鲁加的生物学实验室里。据说克鲁加曾担任斯金纳的导师,为斯金纳的研究提供了实验的空间,并给予他很多鼓励。克鲁加还是斯金纳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委员。当1947年,斯金纳写他的乌托邦小说《沃尔登第二》( Walden Two )时,故事的主角命名为弗雷泽(Frazier),就是Fred(斯金纳的姓)和Crozier(克鲁加)的缩写。

这样,从马赫到洛布,再到华生和克鲁加,然后到斯金纳的哲学传承线索是相当清晰的。让我们再简单地回顾一下:从哲学上来说,这些人都是决定论者,都相信控制他们实验对象的变量存在于物质世界中。都论及可见事件之间的功能关系,都论及控制实验对象的重要性。就马赫来说,其主要观点是在因果链中关注可见的行为,而不考虑不可见的行为。就洛布、华生和克鲁加来说,他们的观念是控制他们所研究的行为的先行刺激。正是在这些观念的基础上,斯金纳将他的行为研究演化为理论。斯金纳的第一个主要成就,是对行为结果在控制行为中的作用进行功能性分析。

操作条件作用现在已经被普遍视为所有有机体的一种共同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操作条件作用似乎是人类行为的核心。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类的行为是为简单的刺激-反应关系所控制的。在操作行为的功能性分析中,斯金纳给了我们运用行为原理去影响社会行为的工具,就像培根说的那样,自然地去下命令。恩格斯曾说:“自由不存在于从自然规律中独立出来的梦里,而存在于这些规律之中,以及怎样让这些规律服务于我们既定目标的工作中。”所以,发展行为技术就是运用自然规律去提升儿童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本章小结

应用行为分析是将“行为分析”科学中的原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一门运用学科。它强调改变行为包含行为的三个要素:行为前因、个体及行为的后果。

应用行为分析发端于华生,斯金纳的工作为应用行为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洛瓦斯成功地将应用行为分析用于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使得应用行为分析的发展达到了鼎盛。

应用行为分析的哲学观是“行为唯物主义”。它基本保持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其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打破了心理学界组别设计实验研究的传统,通过科学的手段寻求客观行为与干预结果之间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1.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些基本要素。

2.简述应用行为分析的发展简史。

3.斯金纳对应用行为分析的贡献是什么?

4.洛瓦斯对应用行为分析做出了怎样的发展?

5.简评应用行为分析的单一被试研究法。 aDXIOu/H7/PBqA7+UKi0HL92TjSBfVWhteVlHCJjqoOvpqxiRX1aWos0a7IRuhs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