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留下一句名言:“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我们最无知的东西。”从1964年参加工作算起,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46年之久,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16年主要是当中小学教师,后30年在师范大学工作,如果再加上自己上学读书的经历,不能说不熟悉教育。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反躬自问:“自己对教育到底懂得多少?”此刻,一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愧疚总会涌上心头。尤其是最近20年从事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之后,除了带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不同范式的认知实验外,经常思考科学与哲学、教育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曾多次萌发系统地探讨特殊教育哲学思想的念头。然而,仅仅是多次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已,只是在北京大学出版社邀请我担任“21世纪特殊教育创新教材”的主编,并认为丛书中要有一本关于特殊教育哲学基础的著作时,我才决心将这个不自量力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利用这一机会使自己的激情与冲动接受理性的审判。

1982年留在大学工作之后,我本人的专业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方向是探讨特殊人群、有发展障碍儿童和超常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最近又聚焦于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探讨。平日的研究和所带的研究生主要是采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范式来探讨特殊儿童的眼动轨迹、脑电位(ERP)和脑功能(fMRI),应该说是属于实证科学的范畴。因此,无论是哲学还是教育哲学都只是个人的业余爱好,希望哲学的学习能帮助自己理清思绪,平息浮躁。更确切地说,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学习哲学是一个想穷追蕴底的梦。但是,当我初涉哲学这个历史悠久而又高深莫测的领域时,跃跃欲试的激情很快就转化成初学者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和诚恐诚惶。其实,在我看来,哲学的沉思本该是任何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思维习惯,甚至于也应该成为一个优良民族的思维习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日常生活中,对哲学的兴趣却有明显的减弱,有学者称之为是“赋闲”。代之而起的是汹涌澎湃的视听刺激以及程序化、操作化和快餐文化,且伴随着急功近利的浮躁不安。

在我国,形成这种哲学赋闲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多少还保留着对上一世纪某些粗暴的政治哲学的畏惧和对空洞的形而上学的厌倦;二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哲学本身的含糊不清使人感到晦涩难懂,扑朔迷离;三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爆炸、日常工作与学习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沉静下来深思哲学的奥妙;四是面对着全球性问题的涌现,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标准的形成等急剧变化的社会现象,人们感到探寻普遍规律力不从心。这种哲学思考兴趣的减弱自然会影响到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尤其是特殊教育哲学的思考。尽管如此,我,作为已过花甲之年的教育工作者,还是坚定不移地相信:哲学不是灰暗的,人类的良知一定会与人性的善良一起编织最绚丽的彩虹,照耀人们驾驭理想和现实的航程。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历史悠久、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社会活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受到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国民的教育水平必将反作用于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正如人们平常所说的那样,教育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我想,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力求做到理性思维、专业知识、操作能力、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的有机结合。在未来的教师教育中应该提倡:无论是从事普通教育还是从事特殊教育,无论是从事基础教育还是从事高等教育,都要积极地探讨教育发展中一些元理论的问题、探讨内在的普遍的发展规律、养成冷静沉思教育哲学问题的习惯。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体系。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哲学能引导人们超越“熟知”而达到“真知”。人们对哲学问题的忽视,常常会导致因熟视无睹而习以为常,因心血来潮而轻举妄动,因思想混乱而无所适从,因缺乏预测而事倍功半;也会因为懒得深思而被非理性搅得焦躁不安,甚至于因为成天的捡芝麻、丢西瓜而感到后悔莫及。

教育哲学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特殊教育哲学又是教育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的撰写,一方面我想结合教育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着重探讨特殊教育的教育目标、价值以及特殊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鉴于篇幅和学力的双重限制,我想避免与哲学教材和教育史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重复,只是结合特殊教育的对象、任务,针对特殊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智力教育、职业教育、融合教育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一些哲理性思考和全方位审视。正是从上述的考虑出发,本书分三个部分安排了如下15章的内容:

第1章 绪论:特殊教育对哲学的呼唤

第2章 东西方特殊教育思想的起源与比较

第3章 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与特殊教育

第4章 特殊教育的本质论

第5章 特殊教育的目的论

第6章 特殊教育的价值论

第7章 特殊教育的方法论

第8章 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

第9章 融合教育的哲学思考

第10章 特殊儿童道德教育的哲学思考

第11章 特殊儿童智育的哲学思考

第12章 特殊儿童语言教育的哲学思考

第13章 特殊儿童体育与美育的哲学思考

第14章 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

第15章 教师教育的哲学思考

这种篇章结构与内容的安排无意创造一个完整的特殊教育哲学的体系,只是想以最通俗的形式来尽量保持“绪论”与“本论”之间的联系与呼应。我期望这本抛砖引玉的习作,能帮助特殊教育系的学生和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洞察特殊教育的原理、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和从多学科的角度来探讨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认识特殊教育的本质、发展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价值,了解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问题,便于相关的专业人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能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

我更希望本书能帮助广大特教工作者得以摆脱日常工作的贫乏和枯燥,习惯于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来认识、处理教育问题;通过沉思在熟知中获得更多的真知灼见;在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中,永远保持从事特教工作应有的爱心、热情、理智、坚忍和豁达。我也奢望,对特殊教育哲学的一点拙见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特殊教育哲学问题的讨论,在接受批评的同时能和更多的忘年之交来畅谈哲学梦,共同分享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的“自明性”的分析或追问。

方俊明
于华东师大田家炳书院
2009.3.12 9onLAvHBk9Z+tJxCiFra14D3e/ciEzdtBwix3Tj/i93nn8/8bmn1viuXS5GdQ1J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