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以文立国,右文国策保障了科举的实施,以诗文才华选拔人才本来不仅以政治目的为尚,同时亦在于提倡文教,匡正时风,但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罢诗赋而以经义取士,却偏向从政治着眼,以培养吏才为出发点。为维护变法思想的一致性,树立划一思维,排挤旧党诗人群“以诗乱政”,又以《三经新义》作为划一标准选拔人才。科举内容的改革通过政治力量强行于世,虽然其初衷不无积极的政治意义,但对诗歌领域的影响却弊大于利,直接加剧为文者唯务解释,而不知声律体要之学,诗歌创意之才锐减。学习的重心从诗赋转向经义,诗人的写作心态被扭转,打击了诗歌创作氛围,而直接影响到政治题材诗歌的创作量。北宋后期,传习诗歌者虽未至于禁而绝迹,但已谈不上在政治上发挥规讽的诗教精神,为诗歌的改良政治功能带来消极的影响。自熙宁四年(1071)诏罢诗赋到最终演化成全面诗禁,关于诗赋经义的优劣与存废之争一直没有停息,成为了新旧党人争论的核心问题,结果反而激化了北宋党争的程度。凡此,渊源乃在于罢诗赋之举的政治化和功利化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