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古罗马先哲西塞罗曾言,“一个人的品格比他的躯体更重要”。现代人的“健康”内涵已远远超出身体的无病与强健这一范围了。身心俱健才是健康的真正要义。我们不妨把西塞罗的话再做拓展:除品格之外,文化格调、审美情趣、人文胸怀、思想操守、道德理性、生命意识、自我概念、人际沟通能力甚至知识技能等都在广义的“心理”范畴之内。没有健康的心理,何来它们的完善和发展呢?可以说,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时下正日益受到重视的人文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心理健康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提高全民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心理素质,开展科学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在我们身处之时代似尤显紧迫性和更具新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型网络媒体向人类生活各领域的渗透,已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最显著特征。它们深刻地改变着我们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甚至与自我的关系,同时也呼唤更美好、更高尚、更坚韧和更强健的精神和心灵以适应这一时代!

做一名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又具有成功和幸福体验的人全赖于其正面的精神导引。人之所以为人,归根结底,乃是人有精神的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人赋予这种可受用终身的前行动力和能力!从小处言,心理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命运,与个人当前和未来的精神与物质的生活质量有关。从大处言,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为今日之学子正是明日社会的栋梁,其间浅显的道理似不必赘述。

如今,令人可喜的是,关注并积极应对年青一代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全方位的重视了。而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更是双双扮演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其实,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家长与教师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也在完成着作为一名合格和优秀的育人者自身的心灵塑造。

至于心理学工作者,面对这一急迫的社会需求,他(她)们的责任是向社会推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科学产品。时代为心理学工作者创造了使自己的工作获取社会认同的大好时机。心理学工作者应走出宁静的书斋和学术象牙塔。解决现实问题是最大的学术。近年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工作者的贡献有目共睹,各种相关的心理学读物琳琅满目,它们已成为心理学园地中最为繁茂的一角。好书不厌其多。如今,崔丽娟博士这套六卷本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世,我觉得它们虽无大红大紫的富贵之色,却决然称得上是清丽的小花数朵!

崔丽娟博士是我的一位年轻同事。她多年来治学社会心理学专业,并兼及老年、发展、学校临床咨询等心理学领域。前不久,她曾为《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撰写过《心理学是什么》一书。此书虽为通俗读物,但写作难度不低。因为社会大众对心理学这门学科仍或多或少存有神秘之感。既要让一般读者对心理学的全貌形成正确了解,又要保持心理学自身体系的科学性,这并非易事,即便大学者也未必运笔从容。但据我所知,此书无论在心理学界,还是在一般社会公众中,均有不错的口碑。至于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乃是她多年深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有心积累丰富生动的案例和素材,以及在立足于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上,同时又广泛涉猎各个相关知识领域,潜心完成的成果。在此,我愿郑重向读者推荐:此书可读!因为它与同类书籍相比有其鲜明特色,读者也许从中可获得某种不同的感受。

首先,此书的组织框架与众不同,显见作者的良苦用心。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方面要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产生,所谓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时;另一方面还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在环境和自身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状态,实现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地扮演着倾听者、解惑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因为有时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显著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何况是家长和教师呢?因此,作者从人的心理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产物以及对学生发展最重要的直接影响来自家长和教师这一理念出发,在承认学生自身作用的前提下,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在心理健康上可能出现的缺陷、偏差和问题视为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当的直接后果。换言之,在学生与家长、教师的互动三角中,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后者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及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此,本丛书的体例首创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这一模式并以此结构整个丛书。作者有意识地在阐明某一主题时,分别在教师版、家长版和学生版中从三个不同的视角选取和组织材料。既鼓励、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并理解诸如“天助自助者”、“乐群者乐己”等深刻哲理,又明示甚至警示教师和家长在其间不可或缺的正向引导作用。

其次,在各版的具体设计上,作者还在学生版的每一章后,精心设计各种操作性很强的心灵体操。在这些操作中,既让学生通过简化的测验进一步了解自己,又复习、巩固和深化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顺便提及,这些测验多少带有游戏性质,如欲了解有关心理量表的编制、施测、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还须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在教师版的每一章节后,则附有活动课程的设计,为教师提供与学生的现实互动的机会,在互动中把抽象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培育学生心灵的实践。所有这些内容极大地提高了丛书的应用价值。它们既是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大亮点。

再次,本丛书在兼顾科学性与可读性上颇费功夫,两者实现了较好的统一。众所周知,凡属科普或实用类的读物,准确阐明和运用所涉科学原理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性是科普性的生命。丛书作者显然深明此理并奉之为撰写的指导原则。丛书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旨,以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自我意识、情绪智力等心理学范畴为内容的主线,辅之以发展心理学所揭示的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视角,以诸多心理学中的著名实验和研究成果为素材,介绍了有关社会心理、教育心理、职业心理、心理测验和脑科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原理和规律,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所蕴涵的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为我们探秘中学生的心理世界,开启了一扇通达之门。另外,值得提及的是,作者为了提高丛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巧妙地穿插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寓言、故事以及各类读物的有关片段,使心理学内容配合以生动的形象载体,读来引人入胜,全无说教意味。这些具象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反映了作者的精心组织,可见作者平时就是一位喜读群书,注意积累的有心之人。常言道,“工夫在诗外”。同理,要想准确而生动地向一般读者传授心理学知识,使他们爱读乐听,恐怕某种意义上工夫也在心理学之外。顺便提及,据说崔丽娟博士是一位教学效果甚佳的教师,有如此丰富的知识面支撑,想必传闻不虚。

时代伟人邓小平曾在许多场合发表过很多事情“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中学生虽已不是娃娃,但他们正处于精神之发育、完善乃至定型的关键期,这是毋庸置疑的。年青一代的文明、乐观、进取的健康心态和美好心灵的塑造是一项将造福全民族全社会的大工程。崔丽娟博士的这套书应该说是为这一过程增添了一块有分量的砖瓦。我们应该向她表示祝贺。我本人现在尽管早已不属于本丛书所指意义上的家长和教师的范围,但能以此序为此项工程尽一份微力,心中甚感欣然。同时我也希望崔丽娟博士能够在此领域凭借更勤勉的耕耘,未来收获更丰硕的成果。

李其维
发展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2008年8月27日于华东师范大学 JPOb5qjQ3yRmJoDZe+lbc/TUBYX2TIPBzsZseApClmiW19cD8aPN2rPV551lg8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