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每每和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时,迎来的大多是好奇的眼神,我们深知,这是他们对心理学的期待,也是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关注。

然而,这些好奇背后的原有假设通常伴随着误解和误读。这当然一方面在于学科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历史演变中,多次都是旧瓶装入新酒的形式,只换内容,不改名称,当你从不同的时代切入点来关注心理学往往就获得不一样的诠释。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更值得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关注心理学,当你有兴趣去了解未知的知识时,必然带着自己的好奇和疑问,当然这里面最大的好奇就是“我”,我到底是怎样的人,我的过去说明了什么,我的未来又会怎样,特别是对于正在经历美好青春的你来说,了解自己永远是最为迫切,而了解的方式似乎也是一个挺神秘的话题。的确,心理学中的某些知识能够满足你对自己的好奇,它的方式方法从字面上说确实也满足了神秘的定义。然而这些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甚至有些习俗意义上的理解并不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工作者不是算命先生、不能预知未来、不会读心术,也不是每个心理学家都懂得催眠……听了也许会让你失望,但有些光环的产生确实不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希望看到的。也是基于如此初衷,《心理学是什么》得以产生。

这次《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的出版,是在《心理学是什么》的原版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书中加入了大量实例和有趣的心理学故事,虽然正如本书第一章所澄清的,心理学不是这样或那样的,但相信客观而专业心理学的知识同样还是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你获得阅读的快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科普读本,也可以当作一次课外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一个叫小卡的同龄人和你为伴,还有一个牛博士给你指引。我们的实践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也是第一章,向你主要澄清了许多心理学认识,也许里面有你的也有小卡的,当然还有其他同学的;第二部分是主要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和效应,包括第二、三、四、五、六、七章,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些现象其实非常普遍甚至在很多时候是被我们所忽略的,你或许不会想到他们背后还隐藏着心理学的寓意,这也是心理学无处不在的另一个佐证;在第三部分中,我们从一些心理学家研究的初级心理过程出发,带领你一步步走进心理学的微观世界,你会知道眼见不一定为实,记得不一定为真,这部分包括第八、九、十、十一章。相信在这么丰富的实践之后,你应该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小心理学者了。

完成本书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再实践的过程,每一次对这些再熟悉不过的词汇的重新整理,也给了我们又一次机会从新的角度理解心理学,这些语词的能量也再一次加深了我们和心理学之间的联结纽带。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杨书澜老师,本书的写作与出版,都是得益于她的策划、她的支持与督促。

交流与指正,可以使学识长进,人生获益。我们热切地盼望着同仁和读者的批评与指教。

崔丽娟
2010.4于丽娃河畔 Ki7hWbSbVcOyQIT+Qnf/F6mM+ApPH2CXQ5UT3ojEit3j+371lfkPBe7WKJa05e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