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报刊的政治倾向性

美英等国报刊均非公办,不代表政府,一贯标榜“客观”、“公正”,“独立”于政府和政党,“不受约束”,完全“自由办报”,置身“意识形态之外”。是政府的监督员(watch dog),可批评政府各项政策,有乌鸦嘴之称,记者更戴上了无冕之王(uncrowned King)的桂冠,其实并非如此。

下面分别从立场、党派属性、惯用套路和用词四方面来看西方报刊的政治倾向性。

一、立场

事实上新闻业是有政治倾向的。例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享有“舆论泰斗”美誉的《纽约时报》便渲染南斯拉夫在该省屠杀阿尔巴尼亚族,搞“种族灭绝”,鼓动对南动武。《时代》周刊发表“Why He Blinked”(他为何顶不下去了)一文颠倒事实,对南领导人挖苦。70多天狂轰滥炸后,南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北约要求时,竟说是“他引发了这场空中打击战”(he[Milosevic]set off the air war)。只有《华盛顿邮报》对战争的合法性质疑。

1998年美国诬蔑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文和(Wen Ho Lee)窃密。《纽约时报》曾发表长篇耸人听闻的报道,主张搞逼供,引用官员的话:“敲打头次数越多,他说的真话就越多。”后来只是轻描淡写承认报道失实。

纵观美英报刊和通讯社等媒体,应该说客观、公正的文章也是有的,但多数跟着本国利益或所支持的党派或政府的立场转。《纽约时报》的口号是“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路透社的格言是“以维护新闻报道独立正直为己任”(to safeguard the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of news service),其他报纸以此类推,全是鬼话。苏联解体后,一批知识分子移居美国,《纽约时报》为首的美国各大报竞相以头版头条大登特登这方面的消息。几个月后,他们中一些人发表声明,表示不习惯美国的就业和生活方式,决定返回俄罗斯。同样是这些报纸,有的不登,有的只在极不显眼的位置上刊登一则小消息,背后也是本国利益。这一点有的报刊说得很清楚,1997年11月《时代》周刊谈到中国由于经济的发展与影响不断提高、美国无力阻止,建议政府竭力把中国往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拉(We cannot prevent enhancement of Chinese influence arising from its economic growth…though we should strive to channel it into directions that serve our national interest and peace of Asia),一语道破天机。

二、党派属性

美英报刊有的支持这个党或利益集团,有的支持那个党或利益集团,有的支持自由派,有的支持保守派。如《纽约时报》与美国东部自由派权势集团关系密切,2004年公开表态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对国际问题的报道和评论基本上反映了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动向。《洛杉矶时报》代表西部利益集团的观点,支持西部政客入主白宫。《华盛顿邮报》在政治上较多支持民主党,在2000年美国大选中就公开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读者文摘》反映中产阶级的观点,政治上代表保守派。《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政治上支持共和党右翼。应该说,这些大报和著名的新闻周刊大多代表富人的利益。

美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纽约时报》是那些自认为应该统治美国的人看的报纸,《华尔街日报》是实际统治美国人看的报纸。无独有偶,据戴维斯(Ross Davis)所著《英国新闻界内幕》(Inside Fleet Street)一书说,英国报界也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打油诗:

The Times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run the country.

The Guardian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like to run the country.

The Financial Times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own the country.

The Daily Telegraphy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remember the country as it used to be.(缅怀念大英帝国者读《每日电讯报》。)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这些报纸的读者群体及其所代表的政治观点。

英国年鉴(Britain 1996)在介绍报纸(The Press)的政治倾向性时这样写道:

The press caters for a range of political views, interests and levels of education.Newspapers are almost always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of any political party.Where they express pronounced views and show obvious political leanings in their editorial comments, these derive from proprietorial and other non-party influences.

Nevertheless, during General Election campaigns many newspapers recommend their readers to vote for a particular political party.Even newspapers which adopt strong political views in their editorial columns include feature and other types of articles by authors of different political persuasions.

(报纸迎合具有各种政治看法、兴趣和教育水平的读者,在经济上几乎与政党没有瓜葛。社评表达明确看法,具有明显政治倾向。可是,受到的影响只是他本身的,即使有外来影响,也与其他政党毫无牵连。话虽如此,大选期间,许多报纸都劝告读者将票投给某个特定政党。但这些报纸即使在社评栏中采取这种明显的政治观点,仍然刊登不同政治派别作者发表的包括特写和其他体裁的文章。)

年鉴在介绍期刊(The Periodical Press)时写道:

The leading journals of opinion include The Economist, an independent conservative publication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topics.New Statesman and Society reviews social issues, politics, literature and the arts from an independent socialist point of view, and the Spectator covers similar subjects from an independent conservative standpoint.

根据编者的研究,英国多数报刊如《泰晤士报》、《经济学家》和《旁观者》支持保守党的政策或主张,而《卫报》和《新政治家》则支持工党。

三、惯用套路

中国发展经济叫“经济威胁”,发展军力,又叫“军事扩张”,“意图不透明”,“威胁全球安全”,误导舆论。中国在海外没有一兵一卒,却是威胁;美国四处驻军,经常动武,为何没有“美国威胁论”呢?美英媒体高喊“正义、自由、民主”,花样翻新,骗了不少世人。

1.直接灌输,巧妙暗示

顺应和利用受众的心理定势,根深蒂固的看法和观念,用大量信息进行直接灌输、辅以巧妙的背景和心理暗示,是西方媒体惯用套路。

2.预定角色,刻意误导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借口摧毁核武器。美国媒体集体失声,无人责问布什政府证据是否确凿。记者在开战期间还与美军同吃同住(embedded reporters),成了掩饰真相、误导公众的“报喜鸟”了。对待闹西藏“独立”,先设定达赖喇嘛是“西藏宗教领袖”、“人权卫士”和“人道传播者”。谁批他分裂国家,就扣上“不人道”、“不维护人权”、“破坏宗教自由”等帽子。这就是西方媒体先划框框,定调子,按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把事件描绘成好莱坞电影式的善恶之争,引导受众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不想让西藏人民享有宗教自由。”难道民主改革前的奴隶生活就是自由吗?

3.媒体政府,高度默契

报道同事件,出自西方媒体叫新闻,否则做叫宣传;同样是表达观点,西方媒体就一贯客观公正,别人讲出来就叫洗脑(brainwashing);别人采取同样行动,叫钳制新闻自由,发出不同声音,就不符合“普世价值”。2008年在达赖煽动下,藏独分子闹事行凶,西方政府和媒体密切配合,污蔑中国政府侵犯宗教自由,杀害教徒。德国一家报纸还用别国的照片栽赃中国军警镇压藏民。

4.利用媒体,颠倒黑白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军费开销最多,海外基地也最多,在世界各地逞狂。然而,在国际媒体中却没有构成“威胁”,反而经常以“威胁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大讲美国可能受到的各种威胁,如恐怖活动、生化袭击、来自伊朗的威胁等等。这与美国政府利用媒体梳妆打扮,息息相关。

美国主要借助媒体,控制全球话语权。据统计,全世界互联网网页的内容80%是用英文书写的。可见,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决非平坦(flat),而是向讲英语的国家倾斜。美国“受害者”和“正义”形象就是这么来的。应该说,在争取受众意识、铺垫全球舆论方面确实达到了很高的专业水准、为他们在政治和外交空间争取到了相当大的回旋余地。之所以美国能成超级大国,媒体也功不可没。在美国,媒体对决策影响力除行政、立法和司法外处于第四位(fourth estate),所以舆论力量不可小觑。

四、用词

美国记者貌似用词十分考究,国内媒体常常在不知不觉上当。外交部翻译室老翻译家程镇球先生指出:“美国媒体把表示支持本国或本国政府的热情叫做‘patriotism’(爱国主义),把别人表示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愤慨叫做‘nationalism’(民族主义)。好像中国人没有‘爱国主义’,只有‘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离‘排外主义’(anti-foreignism)和‘仇外主义’(xenophobia)也就不远了。”此外,他们视中国发展为“威胁”(threat),本身则叫“研发”(development)。

不仅如此,美国媒体对不支持政府对外政策的民众也如此这般。例如2003年美国侵伊前夕,《今日美国报》说:“美国媒体一直不重视报道反战情绪。”“一些媒体的工作就是使民众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以推销战争为己任。谁提出疑问就骂谁不爱国。”

对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外国政府常用“Communist regime”(共产党政权),“totalitarian state”(极权国家),“rogue state”(流氓国家)等字眼。“regime”,“totalitarian”和“rogue”均为贬义词,对有的记者来说,“Communist”也是贬义词。媒体对民众一贯进行这样的洗脑。

西方记者和政客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欣喜若狂,渲染“共产主义垮台或崩溃了”,请看下面的报道:

Once an important buffer between pro-Western Pakistan and the Soviet Union, the country has lost much of its strategic importance since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The Washington Post)

美英报刊大力兜售西方价值观,还以“导师”自居,如《时代》周刊是这么写:

Even before the official summit began, Clinton tutored China's President Jiang on American values.

这里把克林顿向江泽民介绍美国价值观说成是“tutor”(上课)了。

五、对我国媒体的影响

西方大国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国际舆论的话语权。国内媒体有时很难摆脱影响。北约绕开安理会,轰炸南斯拉夫进行78天之久,明明是侵略(aggression),却称为“打击”(strike against Yugoslavia, 不少美国报纸当时天天用来充当专栏标题),遗憾的是,国内报章杂志包括有的英语学习杂志也跟着这么说。人家把北约一方美化成“国际社会”或“世界各国人民”(international community),把迫降条件美化成“和平方案”(peace proposal), 而我们有的英文报纸却照登无误。

六、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一般而言,美英报刊对内政常持怀疑和批评态度,与政府唱反调,但在外交上则坚决维护本国利益,或与政府立场一致,或小骂大帮忙。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刊想完全独立于政府也是不可能的。虽然它常标榜“新闻自由”,自诩“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可报道”,其实自由是有限的,国家安全总是高于新闻自由。如2003年3月,美国以反恐的名义和伊拉克拥有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这种“新闻自由”一下子变得黯然失色,因为政府要求媒体在这个问题上都必须与其立场和观点保持一致。凡不听话者,轻则警告,重则勒令暂停营业甚至吊销执照。记者Peter Arnett还为此丢掉饭碗,不得不到英国去谋生。何况文章是人写的,西方记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我们不当,当然看问题的方法和立场就与我们大相径庭,多数文章的观点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如《纽约时报》等主要报刊,一提到中国就在“人权、贸易逆差、军事威胁”等问题上大做文章。读书看报,我们不但要能读进去,还要能跳出来。阅历不深、常看这类报刊的年轻人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千万别让他们潜移默化了。我们对他们的文章一定要持分析、批判的态度,并使之为我所用。

了解以上情况,除有利于增强政治辨别能力外,也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见“附录”“报刊从业人员常用术语”) 0sWYDI1JPigox2J52WyMKOX4uE+pF1IYLAMcLzt8n28eQpZxrxdVvDZCZL+ixSC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