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报刊或新闻语言,形式多样,并不局限于报刊。 从广义讲,凡是提供信息的媒体,诸如电视、广播、互联网,乃至谈论时局或国际关系的专著等等,使用的语言,其实大同小异,无妨统统包括进去。

形式如此多姿多彩,内容就更加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了。举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金融等等,都可以一股脑装进这个大筐里去。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堂堂中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举世瞩目,早已融入外部世界了,想分也分不开。人们要学会站在全球的高度,分析问题,见微知著,捕捉先机。国际风云,瞬息万变。一场远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捅了大祸,迅速蔓延全球,酿成百年不遇的经济灾难,殃及人人,对整个国际格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非典、甲流、“9·11”事件,莫不如此,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如此看来,及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掌握信息,不仅是学好英语的最好帮手,简直成了生活必需品,快要赶上阳光、空气与水了。

因此,可以说报刊英语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无所不包,无时不在,无孔不入。集当代英语之大成,开明日英语之先河。

现代英语始于16和17世纪Shakespeare works和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King James Bible的出版。报刊出现在18世纪初叶。1702年,英国伦敦出版了第一份日报,名叫The Daily Courant。1704年 ,北美第一份周刊Boston Newsletter 创刊。就古英语转变成现代英语而言,现代文学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报刊也功不可没,如Time就自称是现代英语的代表。

形势变了,反映现实的语言也在紧跟紧追。近几十年来,人类生活节奏加快,在报刊等媒体推动下,英语一直在朝着简明的方向走。著名语言学家和几位美国民主党总统都一直在或曾经推动过plain English,现在报刊走在这个运动的前列。其代表人物之一是Newsweek国际版主编Fareed Zakaria,所写文章言简意赅。此外,每年出现千把新词,多是报刊带头使用,其中不少可以根据构词法,大体猜出来,但更多的是熟词新义,处处有陷阱,一不小心便会出错。

改革开放,对外交往频繁,报刊英语火起来了,形势喜人。同时,大量英语电影、电视连续剧的光盘,涌进课堂,不少从经典名著改编而来,成为学习英美文学的有力帮手。回想当年上大学学英语的情景,恍如隔世。

报刊用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断标新立异,力求走在当代语言的最前列。正如编者在第一版“前言”所说: “阅读美英报刊可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学习现代语言……是迅速提高英文水平、增长涉外业务才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推动英语向前发展的火车头。“如能与教授文学作品相结合,两头一起抓,相信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美英报刊导读》,英文名是How To Read & Understand English Newspapers & Magazines。顾名思义,这本书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作者写出一本有启发性、指导性、研究性、系统性的著作来。对我而言,这简直是项艰巨而难以完成的任务。原因有二: 一是以往的英语系只重视文学。报刊英语,在人们眼里,不过是些急就章(journalism is literature in a hurry), 赶写出来的大路货,质量不高,上不了台面。何况当年国外广播叫敌台,外刊外报全是大毒草,是犯大忌的,躲都躲不过来,还谈什么学习,更不用说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资借鉴,连这种参考书都没有。好在本人改革开放后受到北大老前辈治学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使我一直能在普及英文报刊阅读这块田园里耕耘着。二是无师承。本人几十年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求能看懂报刊上的有些文章。平时虽然也注意积累资料,且其数量可观,然而却消化不了,不会在这方面从事系统而严密的研究。

报刊绝非只是消息报道,看似简单,其实包罗万象,名堂不少,时刻花样翻新,当初连国外出版的最新版字典与工具书也帮不上忙。稍微马虎大意,便会望文生义,闹笑话,出洋相。好在本人经过二三十年勤奋努力,摸爬滚打,才悟出些门道来。

1987年,编注第一套报刊文选,接着主编三种文选及导读,出了两部报刊词典,二十多年来,初步形成一套系列丛书,奉献在有志学习英语报刊的读者面前。

这套丛书,承蒙广大读者错爱。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还把第一版《导读》列为考研必读书,《英语文摘》(English Digest)月刊干脆拨出宝贵篇幅连载。但本人有自知之明,并不满足于这点微薄成绩,打算跳出报刊框框,为我国整个外刊英语教学,略尽绵薄。

关于报刊阅读理解究竟难在何处,编者既对一些名牌大学没有上过报刊课的毕业生作过调查,又从实际出发,重新审视自己自1987年编注报刊文选及后来主编的教材和参考书。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又将2005年至2008年的Newsweek基本翻看了一遍。思考一下该书第一版所写有哪些章节读者能受益,哪些有改进的必要。这样为第二版的重编打下基础。

基于上述报刊引领语言的认识,第二版丰富了“语言”和“读报知识”,两者糅合在一起,这是与第一版的最大不同之处。优点是初入门者能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又增加了词汇量,扩大了词义面。在语言部分,编者试图对有些词语追溯其源及用于何处、在不同的场合作何解释加以讲解。如“改朝换代产生和流行的词语”和“党语和党争用语初探”等就是如此。在“学习方法”一章里,探讨了一些学习方法,词汇的记忆及定义之道等。此外,为使读者对有些词语理解得透,情况了解得更深,在有的章节里还配以图片和漫画。

为使读者读懂报刊和掌握报刊用语的特点,本书除了一般语言解说外,还增加了“跟踪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对“读懂标题”和“报刊语言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这两章节是编者试图在系统性和理论性上有所提高,这是读懂报刊和提高报刊语言遣词用字敏感性的关键。不过,编者总结的是指导读报的理论,还是管椎之见或谬论,尚待读者评判指正。

上世纪70年代初,周总理曾指出:“外语教学有个基本功。……基本功包括三个方面: 政治思想、语言本身和各种文化知识。”那么什么是读报基本功呢?在语言方面,大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读报,他们掌握的基本词语是不够应付的,首先要扩大常见词的词义面,增加词汇量,并了解报刊语言主要特点;在文化知识方面,要掌握本书在“读报知识”一章里的那些核心知识,并能学以致用。这就是本人认为的基本功。夯实了基础,他们不但可以不必为读懂报刊犯愁,且终身受益。当然也得紧跟形势,了解What’s going in the world,做到与时俱进。

美英报刊涵盖其国内外大事,各类题材无所不包,对初读报学生而言,有点像是一本一大堆难题的天书。读懂文章要求有广泛的语言知识和各种文化知识。报刊不如文学语言那样深刻含蓄,但读一份报刊与读一本一般文学作品相比,文化知识面则要求更广,这是许多词语难以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同仁们普遍认为,读懂报刊的关键是掌握各类分析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当然这是指语言基本功已过关的读者,否则压根儿读不了报。

第二版对美英“读报知识”作了重点介绍,并结合例句、语篇进行说明,尤其还对两国政治作了较详细的对比。否则下列问题便难以回答:

1.United State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 member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was endorsed or supported by some members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and by some political figures holding conservative views in the 2008 election.Just as in the 1980s many Democrats became known as “Reagan Democrats,”in 2008 Republicans who supported Barack Obama became known as “Obama Republicans,”or “Obamacans.” The wold “Obamacon”was also used during the campaign, for conservatives who expressed support for Obama.(Wikipedia)

为什么说“The word ‘Obamacon’was also used.”?虽然此段的前面句子和后面的“for conservatives who...”已经作了阐明,但要深究它与Obamacan从广泛、狭义讲有何相同和异同?这可能还要再看书才能透懂。克林顿获胜为何只有Clinton Republican而不再加上Clinton conservative?

2.为何美国竞选的名言是: “All politics is personal.”而英国选举时候选人主要靠政党?

3.majority party在英美议会有何相同和异同?为什么英国有执政党和反对党,而美国却常常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和反对党,只有the party in/out of the White House?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不等于知识。学生在课本上只是学了知识,能否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这是检验其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试金石。上述三题能否仅凭上网就能回答得了呢?如果不透彻了解美国两党、两派(自由派和保守派)的不同理念是回答不了第一个问题的。不知道美英政体有别,就难以回答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本书将“政治名言的理解与翻译”和“对号入座式单词转换翻译的弊病”置于读报知识后,是基于不少名言的理解与翻译不但是语言问题,文化知识也极其重要,否则许多问题便似懂非懂,理解不适。此外,“读报经验教训谈”对帮助和鼓励初学者或许有益,而“编书谈”看似有些离题,因本书的读者群不同,对有志于此业者可作参考,以待更多新人出现。这部分正是应一些有志青年教师的要求补写的。

本书的目的在于突破阅读理解难点,所以重点突出语言解说、读报知识、语言的变化与发展、报刊用语的特点及政治名言的理解与翻译这些章节上。这是与新闻系教师所写以写作为重点的书不同。

《导读》与其他三种报刊文选课本——《美英报刊文章选读》(上下册)(第四版)(正文内简称《上下册》四版)和《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第四版)(简称《精选本》四版)和其《学习辅导》(第四版)(简称《学习辅导》四版)及《大学英语报刊文选》(非英语专业高年级用书)(简称《大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导读》中有的章节以一些文选课文作阅读理解习题。讲授文选课的教师可视具体情况将《导读》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阅读报刊文章时发现、总结报刊语言特点,认识语言演变规律,还可以结合具体语言实际,介绍相关的翻译技巧。

本书适合大学英语、新闻和涉外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使用,也适于青年教师及对英文报刊有兴趣者自修之用。

本书所引的例句绝大部分都是编者经年累月从读外刊、编教科书和词典里撷取的,小部分吸收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书里有个别例句由于一时找不到出处而难以注明,恕己不是故意剽窃他人成果。特此说明。

在编书过程中得一些好友和同仁的帮助。这里我尤其要提到挚友马宗师先生,他不但是资深的国际问题研究员,还是高级翻译家,懂得多种外文,尤其精通中英两种语言。他一贯给予我慷慨帮助,这次也不例外。在此,特别要对他表示由衷的谢忱和敬意。嘉兴学院的赵林教授、北京信息学院的郭丽萍副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曲莉老师、编辑李颖女士都曾给予我帮助。在此,我一并表示谢意。此外,我还要说明,由于我女儿周蓓和女婿石磊在我编书关键的最后四个多月时间里提供了良好的“后勤”支持,才使我得已完成书稿。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拿出点像样的东西,对得住读者。但毕竟编者年已逾古稀,且身患顽疾,深感在编书的过程中力不从心,书中肯定会存在不少缺点和谬误,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周学艺
北京西山养心园
广州汇景新城
Email:zhou_xueyi@sina.com Hz/lZavgsRQIYkUJ8dQekI3SH2feJCyXpKEcMdiJmkWrIf7rzs7ACgL/seIjIHe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