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耶稣在加利利

单纯地将基督教称为两希文化的混血儿并不恰当,因为作为一种新的宗教,必须具有某种独特的宗教创新,才能使得希腊和希伯来文化在它身上聚合起来。而这种独特性,主要就体现在基督教的创始人以及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耶稣的身上。

关于耶稣的生平,一些犹太、罗马史料有零星的记载。例如:耶稣时代最著名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在《犹太古史记》( Jewish Antiques )一书中,两处提到耶稣。一处较详细地介绍耶稣的生平,称他为救世主,但被彼拉多处死,并在第三天复活。由于它与福音书的记载太过一致,普遍被人们视为晚期的添加。另一处则谈到犹太大祭司亚那(Ananus)审判一个“被称为基督的耶稣的兄弟,名叫雅各布”。但由于约瑟夫并非基督徒,在此他称耶稣为基督,也被认为是后人所添加。而著名的罗马史家塔西佗(Tacitus)在他的《编年史》( Annals )中,谈到罗马皇帝尼禄于公元64年的罗马大火后,嫁祸于基督徒,对他们大肆迫害,并说基督徒的名称来源于基督,他被行政长官彼拉多处死。但是,这段记载更多是对当时人们对基督徒看法的一种转述,而非史实性的判断。而且,他只提到基督的称号,未提到耶稣的人名,在当时被称为“基督”或救世主的人很多,很难说这就是指耶稣基督的追随者。而在后世的犹太史料如《塔木德》中,很多次谈到耶稣(Yeishu),但它们都与福音书中的耶稣时代不合,当指犹太历史中别的耶稣。

总体看来,福音书并非是关于耶稣生平的忠实记载,而更多地反映了后来的基督教群体对于耶稣身份的解释性叙事。由于第一手材料的限制,人们已不可能复原所谓“历史的耶稣”(historical Jesus)。换句话说,历史的耶稣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生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福音书如何叙述耶稣的生平,其中的神学意味何在。因为恰恰是福音书的耶稣叙事中所蕴涵的意义结构,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基督教群体,并转化为具体的历史力量。

简要来说,福音书是按耶稣的出生与少年、在加利利的活动、在犹大和耶路撒冷的活动这三个主题来展开叙事的。它们是以耶稣的个人生命史中的几个重大事件来划分的,即伯利恒降生、约旦河受洗、前往耶路撒冷受难等。但是,几部福音书对于耶稣的生平采取了不同的叙事方式。例如,耶稣的生平从何时开始,几部福音书就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按最早写成的《马可福音》,耶稣的生平开始于他在约旦河里受约翰的洗。按最后写成的《约翰福音》,耶稣的生平则直接以世界的开端为起始,即“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而按《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耶稣的降生则被浓墨厚彩地渲染。然而,在讲述耶稣的家谱时,两者又都不同。按马太,耶稣的谱系是通过所罗门而及大卫;按路加,耶稣却是通过拿单而及大卫。在马太的耶稣家谱中,几个女性如喇合氏、路得氏、乌利亚氏等被突出出来,而路加的耶稣家谱则完全没有这几位女性。马太将耶稣谱系的起头追至亚伯拉罕,而路加则将其起头追至亚当。这也许反映出写作这几部福音书的作者处在不同的信仰群体之中,带着各自的立场来理解耶稣基督在信仰中的意义。

在福音书对耶稣生平的叙事中,一个基本结构就是耶稣在北部以加利利的拿撒勒(Nazareth)为中心、南部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之间的来回旅行布道。这一结构反映在耶稣降生的叙事中。马利亚和约瑟本来住在北部加利利的拿撒勒,但是奥古斯都进行人口统计,巡抚居里扭(Quirinius)命令所有人都到自己的老家登记上户。于是,约瑟带着已从圣灵感孕的马利亚到南部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利恒(Bethlehem)报名上册。伯利恒在犹太人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大卫王即是伯利恒人。因此,耶稣在伯利恒的降生乃意味着他是大卫的子孙,而先知预言的“救主将从大卫家出”将在耶稣身上应验。这是耶稣生平中的第一次南北旅行。

图5 耶稣降生、朝圣与受洗路线图

四部福音书在叙述耶稣的降生、圣殿朝圣及受洗时,都大量运用了《旧约》经文,以说明他的弥赛亚身份。在耶稣时代,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互不来往,因此,约瑟、马利亚和耶稣南下时,可能选择约旦河谷的通道,以避免通行撒玛利亚地区。

按《路加福音》,耶稣在12岁时还前往耶路撒冷,守逾越节的节期。据说,少年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中,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听见他说话的,都稀奇他的聪明和应对。当他的父母问他为何不回拿撒勒时,耶稣答道:“我岂不应当为我父的事为念呢?”(2章49节)这是耶稣第一次称上帝为父。这是耶稣的第二次南北旅行。

按《马太福音》,耶稣的第三次南北旅行是他在约旦河受洗。先是有施洗约翰出来,在犹大的旷野传讲上帝的国。“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大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受他的洗。”(3章5-6节)而耶稣也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并受约翰的洗。之后,进入犹大地的旷野中,经受魔鬼40天的试探。这里,马太所说的旷野40昼夜的试探,当意指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应许之地”之前40年在旷野的流浪。在约旦河受洗,经过40天的试探后,耶稣开始要进入他的“应许之地”,开展他的传道事业了。但按马太的叙事,耶稣在约翰下监之后,又退回到了北部的加利利。

此后,耶稣受洗后、受难前三年的传道活动,主要都是以北部加利利为空间背景的。他采用的基本方式是旅行布道,活动主要包括:传讲、行神迹。从地理上来说,加利利在巴勒斯坦的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地处东西交通要道,商业较为发达,人口也多于南部的犹大山地,但因此他们的民族成分也更为复杂,与罗马帝国的交往也更加深广。从古代犹太教的传统来说,北部地区受先知传统的浓厚影响,以先知语式传讲上帝的话语,并以行神迹显示先知身份,是其显著特点。由此可见,耶稣在北部加利利地区的“边走边讲”的活动方式,正是继承了这样的先知传统。

图6 耶稣在加利利行迹图

几部福音书对于耶稣言行的叙述多是出于各自的神学意图,对于耶稣的行动路线的记载出入较大,因此人们很难从福音书中构建出一幅完整的耶稣行迹图。加利利位于巴勒斯坦北部,属于传统的北部以色列文化区。按对观福音,加利利尤其是加利利海附近是耶稣早期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景。

耶稣的家乡在拿撒勒,但他在家乡并不受欢迎。于是他来到加利利湖边,据考古发现,这里有12座小城。在湖边这些小城之间的来来回回,就成了耶稣旅行布道的主要场景。福音书中不同讲道单元的场景切换,常常简单地以耶稣在空间上“渡到湖的那一边”来实现。

耶稣在拿撒勒被家乡人拒绝后,就到了加利利海边上的迦百农,按《马太福音》,耶稣在这里呼召他的第一个门徒彼得,在更北部的但地区(Dan),彼得认信他是基督,再后来也许再向北,到黑门山(Mount Hermon),在山顶向他的三个贴身门徒变像(Transfiguration)。而按《马可福音》,他在西部沿海的推罗地(Tyre),与外邦妇女的一番著名对话,表明福音与外邦人的关系,然后经过西顿(Sidon)进入到低加波利即前述希腊、罗马等外邦人居住的地方。低加坡里(Decapolis)源于希腊文,字面意思就是“十城联盟”。而《约翰福音》设置的空间背景就更为模糊,只是谈到耶稣在离开拿撒勒后,到迦拿行了水变酒的神迹。

关于耶稣在加利利海周围传道的情形,几部福音书的记载各有出入。在此,可以就《马太福音》中的故事结构来看耶稣旅行的路线图。首先,耶稣著名的登山宝训,是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可能在革尼撒勒(Gennesaret)小城附近。其后,进入迦百农,治好百夫长的仆人、医好彼得的岳母,渡到加利利海的另一边即西拿伯立(Sennabris),医好两个鬼附之人。之后又回到迦百农,医好瘫子,呼召门徒马太、医好患血漏的妇人、复活管会堂之人的女儿,并且差遣他的十二门徒。之后短暂地回到拿撒勒。然后,在伯赛大(Bethsaida-Julias)以饼和鱼喂饱几千人。其后,耶稣在水面上行走,与门徒一起又回到革尼撒勒。其后耶稣退到推罗、西顿,再行神迹,并渡海到马加丹小城(Magdala)。

对耶稣生平的叙述,几部福音书都普遍以耶稣离开加利利、前往耶路撒冷作为中点,因为在围绕加利利海进行传道的活动中,耶稣主要是一个讲者,宣讲上帝之国的要义,如果他的活动仅限于此,那他仍然只是一位伦理教师或者先知。耶稣不仅是一个宗教的创始人(founder),而且他自身就是一个宗教的根基(foundation),而使他成就后者的,主要是他在耶路撒冷的受难和复活的事件。 ChEnuKkjDHkQnW3h+JYMzqYkV+UDvVTikfLg9zHLRGNYHTYc3srocXUW2ZZdtpi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