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韬然:当我们谈设计时,我在谈些什么

文 张诗蕴 刘秋笛 张晓雨

• 唐韬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本科生

“让艺术因科学腾飞,用设计放大人生。”这是唐韬然在特奖答辩中最醒目也最响亮的口号。因为一次社会实践,面对社会弱势的孤寡老人,他偶遇了作为设计师的责任;他认为,自己所做的设计至少要有这样三个特点:创新,实用,服务人民。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10个系所中,唐韬然所在的信息艺术系显得尤为年轻而特别。它成立于2005年9月,这一领域旨在从人文的视角,在艺术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发展学生的原创能力、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培养面向信息时代,具有新的人文、艺术、科技观念和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曾是一名理科生的唐韬然,似乎正适合这一多元化的培养要求。在答辩场上,他既有理工科学生的认真严谨,又不失人文精神的翩翩风范。而在生活中,唐韬然更富亲和力,用他的话说,“‘逗比’特质尽显无疑”。看似轻松随意的氛围中,每当谈到他所钟爱的设计时,唐韬然的态度又会不自觉严肃起来,“设计是责任,也是幸福,我正努力把这种设计的幸福感传递给更多人”。

博学,只为设计

“美院给了我创造美的素养,清华赋予了我用科技锻造作品灵魂的能力。”  唐韬然坦言父亲给他留下了伴随一生的影响。从学前班开始,唐韬然就在父亲的要求下开始学习画画,随即开启了艺术的这扇大门。“我第一次使用的画架都是我爸亲手做出来的,我当时觉得特别崇拜他。”父亲的经历在过去那个时代也显得尤为“传奇”:高中学理科,大学转学美术,现在却是一名语文老师。科学,艺术,人文,可谓无所不包。现在看来,唐韬然的选择似乎就是冥冥中因循着父亲的轨迹,“子承父业”,是必然也是巧合。

考取设计类院校是唐韬然一直的愿望。当年“学理科很难考上设计类院校”的传言让他很是苦恼,“当时就是想着,自己到底是留在理科班备战高考,还是去学艺术考取自己梦想中的设计院校?”一个月之后,在众人注目下,唐韬然把自己的桌椅从理科楼搬到了文科楼的班级里。

“当时大家都觉得我是疯了,就像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提到这个,唐韬然还会心笑了笑,“确实,转科之后自己还落了许多文科的课,那段时间熬的也很是痛苦。”但正是这次看似匪夷所思的冒险,让他脱离了大众眼中的“理想”与“前途”,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现在既然已经到这里了,也没什么后悔的。应该这辈子都不会后悔。”

而对于自己的专业——信息艺术设计,唐韬然的描绘精细而深刻:“它通过人机交互(HCI)让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不再是单纯的软件界面或是机器外壳,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海量的可能。”

曾经的理科生身份,似乎让唐韬然在跨学科学习的道路上比别人走得更远了一些。

修读经济学双学位,让他在专业之余扩展了学科视野和对作品社会价值的认知;面对信息时代,他涉足许多文科生都不敢涉足的计算机编程领域,自学了两门计算机语言,还在自动化系旁听了两年的课;就连平时的选修课,他也毫不懈怠,所撰写的论文《浅析绿色设计对工业设计商业化的推动作用》获得了热能系文化核心课的满分。

而让大多数美术生头疼的数学,唐韬然也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经历。“当时正学微积分这门课,平时刷题怕被人看见,自己不敢去美院刷夜(‘刷夜’是大学生对熬夜学习的俗称——编者注),只能偷偷地去建筑学院馆刷。不过有一次,还是有个认识的学姐路过,看到我在刷数学题,尖叫一声:‘你真的是美术生吗?’”说到这儿,唐韬然也不禁乐了起来。

在特奖答辩现场,他也幽默地提及:“作为美术生的生活,可能上午老师还说要把艺术的思想发散出去;然后下午的课上我遇到的微积分函数却是收敛的,如何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正是一个学业难题。”

博学,已然成为唐韬然这三年的一种习惯。诚如他所言:“美院给了我创造美的素养,清华则赋予了我用科技锻造作品灵魂的能力。”

努力做好人生的“大设计”

“厚德方可载物,经过设计的人生才能更加辉煌。我努力做好自己人生的大设计。”

为校学生会服务的四年,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的干事成长为如今的学生会副主席,唐韬然不乏辛劳,也收获良多。“唐老师”是这个团体里大家对他一致的称呼,也是由衷的赞美与佩服。唐韬然在答辩中也希望,通过类似的实践,“将设计的幸福感传递给更多人”。

新媒体的井喷式发展让唐韬然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让人耳目一新的3D动态招新海报,是唐韬然为学生会2014年春季招新所出的创意点子。不同于以往的平面海报,3D海报突破了传统海报信息宣传的静态局限,呈现出了蝴蝶漫天飞舞的梦幻效果。一经推出,两小时点击量突破8000,部门介绍系列长图累计点击量达30 000。这一创意也纷纷被校内外各社团效仿,一炮而红。

绚丽的作品背后,是唐韬然巨大的精力付出。“那一年(2014年)学生会的宣传口号是‘让梦想化蝶’,我就想要做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出来。”为了这个“与众不同”,唐韬然花了两个星期专门研究怎么在AE(Adobe After Effects)里做3D特效,经常连续48小时都不睡觉。“当时效果不错,最后还延伸到整个UI系统,包括现在学生会的片头也用的是蝴蝶的视频特效。”唐韬然现在回想起来仍旧觉得很值。

这背后正是唐韬然对待设计“精益求精”的一贯理念。“很多设计做出来之后,是要打上设计师的标签的。我最不希望的事,就是有一天某人拿着一件很糟糕的产品口耳相传,说这是唐韬然做的。在这方面我可能比较执拗。”唐韬然称这个是自己的“心气”使然,既然花时间做了设计,它就应该有一个至少令自己满意的成果。

唐韬然与自动化系同学合力完成的iso应用“Animusic-交互式动画生成应用”获得了清华大学“挑战杯”一等奖,这一成果论文也投稿至第十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会议(HHME 2014)。这一应用的设计使得每个人的画作都能随着他的歌声起舞,通过科学满足了普通人的艺术梦。

唐韬然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Animusic”这一作品。从最初在概念课上提出想法和自动化系同学讨论可行性,再到选修界面设计课,设计初始的界面,甚至带着半成品软件去幼儿园找小朋友试用,根据他们的反馈改进软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设计心理学,到图像美学、交互设计,再到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语言,然后到市场,再到儿童心理的研究,这样才可以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设计。”对于Animusic的未来,唐韬然想把它做到上线,做到真正能吸引广大的用户群体。

“厚德方可载物,经过设计的人生才能更加辉煌。我努力做好自己人生的大设计。”回首清华的三年,唐韬然如是说。

20余次艺术创新实践,主导10余次跨学科合作,他的生活因艺术而充实,也因艺术而升华。推荐免试至“信息艺术研究交叉学科”攻读硕士,对唐韬然来说,也许是另一个瑰丽而精彩的启程。

“设计男神”养成记

“我都胖了这么多年了,总得让我过几年正常人的日子吧!”

在采访中,唐韬然用“天真”“执着”两个词总结自己的性格。“自己总是同时在做着几件不同的事。”他停下来思考了一会儿,“这或许就是性格使然吧。这不算好事,也不算是件坏事吧。”

而特奖现场的一炮而红,或许大家的关注点更多在他如何将体重从180斤瘦到120斤的“奇迹”之上。谈到这个,唐韬然佯装有些生气和无奈,声音也不自觉拔高了两度。“我都胖了这么多年了!总得让我过几年正常人的日子吧!”前后的鲜明对比,正是印证了这番“逆袭”的成功和彻底。

面对着清华严苛的体育考核标准,唐韬然曾经也苦恼不已。大一刚进来的时候,引体向上一个也做不了,这让唐韬然觉得很“惊悚”。想过几年“正常人”日子的他毅然决心减肥,这一坚持就坚持了三年,“我每天给自己列一个时间表,雷打不能动,哪怕不睡觉也要去健身;哪怕作业今天晚上做不完了,也要去健身。”三年来,他积攒了厚厚一叠的游泳卡、健身卡,在答辩时他还不忘寄语大家:“即使没有高超的运动天分,你也一样可以过得健康、从容。”

唐韬然近期曾发过一条微信在朋友圈:不敢相信,引体向上居然满分了!在下面的评论里,他的回复更多的是一种感慨,“(做了)22个,不禁想起了大一一个都做不上的青葱岁月”。

在采访中唐韬然的心境似乎一直都在使人亢奋的那个点。对于自己与其他特奖得主的“大相径庭”,唐韬然解释道:“逗比也是一种气质。”

他时常说自己在熟人面前说话很不靠谱,但这也是种亲和力。“要是都像答辩场上那么正经讲话,那不就让所有人敬而远之了吗?”正是由于这样的“不靠谱”,使得唐韬然经常被大家“黑”,被嫌弃胖,被调侃发型丑,但又如大家所说,“我们黑他,是因为喜欢他”。

于是唐韬然在工作的同时,也会对学弟学妹们给予“特殊”的关怀。“作为一个学长,你要告诉他们如何选课,把自己抄的笔记分给他们,甚至帮他们介绍男女朋友。”

唐韬然在个人自述中曾这样写道:“我会坚持自己的专业梦想,让艺术实现跨界,将设计融入社会与时代,去服务大众、温暖人生。”

在这个信息技术成为主流的时代,相信跨领域的设计,会在技术的冰冷之外,给我们带来一阵难忘的暖流。 IW1XVrZPMzhq1TABGUTkdG3JiLnmMgGcRVFHUUPxjkC+Oms6IP8yOY9b0VXuep+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