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宗励精图治

英宗并非仁宗的亲子,而是仁宗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嘉祐八年(1063)三月即帝位。英宗继续任用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英宗还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但在位仅四年便于治平四年(1067)去世,其长子神宗赵顼即位。

神宗是北宋最富争议的皇帝,原因自然是他本人力主、由王安石具体操作的变法。

神宗即位之时,宋初制定的制度已产生诸多流弊,“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日趋严重,民生出现倒退,辽与西夏又虎视眈眈。神宗当太子时就喜读《韩非子》,有意于法家的“富国强兵”之术,有“奋然将雪数世之耻”的大志。他即位时才二十岁,年轻而富有朝气,想干一番大事业。看到宋王朝所面临的危机,他十分焦虑,曾对枢密使文彦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又说:“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大臣共宜留意节用。”

王安石在仁宗朝时上万言书,鼓吹改革,虽未被重视,但声名远播。神宗迫切地需要像王安石这样的人。在好友同时也是神宗老师的韩维举荐下,王安石得君行道,先后被神宗任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最后拜为宰相,力行新法。

财政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他认为,“理财”是富强国家的关键,“理财”的核心是生财,生财的基础是社会生产,生产发展了,财富增加了,同样的税率就可以取得较多的税额,就能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应该说,比起司马光等人主张的单纯“节用”的思想,王安石的理论要先进得多。至于有反对派认为王安石变法以逐利为目标,不符合重义轻利的儒家思想,则完全是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

围绕财政改革这个核心,王安石设立改革机关,引进改革人才,先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法,包括均输、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马、方田均税等。

改革之初,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十分信任,苏轼批评支持新法的宰相曾公亮,说他不能站出来主持公议,曾公亮说:皇上与王安石一条心,像一个人,这是天意。

但新法遭到以司马光、文彦博为首的保守派大臣的强烈反弹。加之,熙宁间,北宋各地天灾不断,神宗的新法决心有所动摇。熙宁六年(1073)至翌年三月,北方久旱,赤地千里,灾情越来越严重,饥民离乡逃荒的不绝于道。开封的小官郑侠向神宗呈《流民图》,令神宗受到极大震动。神宗第二天就下令暂罢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项新法。尽管这些法令不久后被恢复,但他与王安石之间信任关系发生了变化。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首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

参知政事吕惠卿继续扛起变法大旗,但他个性乖戾,肆意妄为,挑起了很多争端。神宗见他主持大局的能力有限,于熙宁八年二月召王安石回京复职。但次年六月,王安石因长子去世坚决求退,神宗不得已于十月再罢其相位。此后王安石便不问政事。

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充满争议,对王安石变法得失成败的争论,直接关系到对神宗历史地位的评价。

后人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非常极端。一派认为,王安石变法变乱国家,他应当为北宋亡国埋单。另一派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初衷,增强了北宋国力。

南宋高宗赵构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为开脱父兄失国的历史罪责,把“靖康之难”的责任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由他诏命重修的《神宗实录》,以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元人修撰的《宋史》承袭这个基调。

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生财忘义,最终导致北宋亡国,逐渐成为从南宋至晚清绝大多数史家,包括朱熹、顾炎武、王夫之这样的大思想家普遍认同的观念。

而与朱熹同时代的大儒陆九渊,元代的吴澄、虞集,明代的陈汝锜、章衮,清代的颜元、李绂、蔡上翔、龚自珍,以及近人梁启超等,对王安石变法则给予了充分肯定。

王安石被罢后,神宗站到了改革前台,继续推进变法,被称为“元丰改制”。元丰改制虽与熙宁变法并称为“熙丰新法”,但力度无法同熙宁变法相提并论。

除了改革,神宗还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外患上,决心一举消灭西夏,但有些操之过急。元丰四年(1081)四月,西夏国内发生变乱,神宗借机大举伐夏,不想遭遇惨败,在关键的永乐城之役中,宋军二十多万士卒、役夫阵亡。神宗大病一场。元丰八年,神宗崩于福宁殿。

有人认为,神宗是励精图治的改革之君;也有观点认为,正是由于神宗的“励精图治”才将北宋送上了灭亡之路。北宋于靖康二年(1127)灭亡,距离神宗去世已过去了四十年。姑且不论这四十年中北宋历经了哲宗、徽宗、钦宗三代皇帝,以及北方金、辽力量的消长与急剧变化,就一般逻辑而言,如果说励精图治导致国家灭亡,难道因循苟且能救国吗?

神宗去世后,九岁的哲宗赵煦即位,宣仁太后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高太后实行“元祐更化”,对哲宗严加钳制,信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打击新党,尽废新法,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

元祐八年(1093)秋,高太后病重去世,十九岁的哲宗亲政。哲宗发动“绍述”运动,继承父亲神宗的遗志,贬斥旧党,信用新党,继续推进变法。但此时的新党中再也没有像王安石那样的实干家,大多是一群投机分子,朝廷党争愈演愈烈。

在对外方面,哲宗对西夏采取强硬的进逼政策。绍圣五年(1098),宋军在平夏城,击溃小梁太后与崇宗李乾顺亲率的号称五十万西夏大军,取得对夏战争的决定性胜利,西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之后,宋军逐渐控制了横山、天都山一线,宋朝西部边境地区得以稳定。

在呕心沥血地处理朝政及西北边事的同时,哲宗还不得不消耗精力处理后宫纷争。他废掉原配皇后孟氏,进封艳冠后宫的刘妃为后,但刘后所生的皇子出生两个月便夭折了,哲宗备受打击。元符三年(1100)的正月初八,哲宗病死。

封建帝王的健康状况、年寿与王朝兴衰之间关系密切。王朝国力最强时期的帝王大都年寿较长,西汉武帝享年七十岁。盛唐时的武则天享年八十二岁,玄宗七十八岁。明太祖七十一岁,成祖六十五岁。清康熙六十九岁,乾隆八十九岁。王朝国力衰微时的情况则相反。西汉的最后三位皇帝,哀帝、平帝、少帝分别活了二十六岁、十四岁、二十一岁。唐朝最后十位皇帝中,有五位都是在三十多岁时病死的。

北宋诸帝寿命都不长,一百六十七年间始终没有出现一位既大有为又高寿的皇帝。特别是从英宗开始,连续三位皇帝英年早逝,英宗活了三十六岁,神宗三十七岁,哲宗二十五岁。而这三朝正是北宋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假如上苍再多给神宗一些时间,北宋的命运或许能有转机。 zW6jC448Ht2ythLNco+5UN1la+oC8Qg+/BY1m7rOyYXrmbbkRjo8MytPReYb9f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