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问题求解 (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选项的字母涂黑。)
1. 【参考答案】 C
【知识点】 含绝对值的方程
【名师讲解】
依题意,x<1,所以
,故排除后选C。
2. 【参考答案】 B
【知识点】 算术平均值,多元一次方程
【名师讲解】
变量x
1
,x
2
,…,x
10
的算术平均值为
,得到x
1
+x
2
+…+x
10
=10
,由于
为定值,说明其中9个可以任意取,最后一个根据其他数值来保证所有的和为定值,选B。
3. 【参考答案】 B
【知识点】 多个对象运动问题
【名师讲解】
由于时间相同,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根据比例法则90∶84=100∶X,得到
,选B。
4. 【参考答案】 A
【知识点】 求总工作量
【名师讲解】
设公路的长度为x,甲完成了x-7.5,乙完成了x+7.5,则
,解得x=60。
5. 【参考答案】 E
【知识点】 水费的分段计算
【名师讲解】
两户用水都超过5吨,设李家用x吨,则张家为1.5x吨,超出5吨的收费标注为u,
,两式消去x,得到u=7,选E。
6. 【参考答案】 D
【知识点】 二次函数求最值
【名师讲解】
相当于求两点距离的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s
2
=(2-2t)
2
+(t+0.5)
2
=5t
2
-7t+4.25,看成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解得在对称轴
时有最小值,距离最短,选D。
7. 【参考答案】 D
【知识点】 贝努里概型
【名师讲解】
是O型血的概率是0.46,不是O型血的概率是0.54,5人至多有一人是O型的概率:
,选D。
二、条件充分性判断 (第8~9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要求判断每题给出的条件(1)和条件(2)能否充分支持题干所陈述的结论。A、B、C、D、E五个选项为判断结果,请选择一项符合试题要求的判断,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选项的字母涂黑。)
8. 【参考答案】 E
【知识点】 无理方程判断根
【名师讲解】
法(1)
有两个不等的正根,故
,两个条件都不充分,联合也不充分,选E;法(2)当P=0时,原式
不是正根,而两个条件都有0,所以都不充分,选E。
9. 【参考答案】 E
【知识点】 已知等差、等比数列求参数
【名师讲解】 (1)(2)中都没有关于c的关系,所以c的值不能确定,联合都不充分,选E。
三、逻辑推理 (第26~5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选项的字母涂黑。)
26. 【参考答案】 D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名家精讲】 根据题干信息,既然通过无线广播电台进行密集的广告宣传就会迅速获得最大程度的知名度,即表示通过无线广播电台进行密集的广告宣传是迅速获得最大程度知名度的充分条件,条件足够导致结果的出现,那么就不需要利用其他宣传工具做广告了,故正确答案为D。A选项容易误选,题干是限定在“迅速”,而A选项没有这个限定。所以,可能会出现无线广播电台是“迅速获得最大程度的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商品打开市场”的重要途径,因为可能还需要物流网络、售后服务等体系的建立。所以正确答案为D。
27. 【参考答案】 B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解释题型。
【名家精讲】 现象或差异:野狼活动范围很广,但是金雕传回的信号显示野狼就在3公里的范围内活动。B选项可以解释,因为狼群目前集中在牧场附近觅食牧羊,对现象提出他因解释。D选项容易误选,但是题干中“不断传回的信号”说明D选项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B。
28. 【参考答案】 A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必要条件假言等值推理。
【名家精讲】 “除非……否则……”的逻辑关系为(﹁A→B),即把理论当教条→束缚。A选项的逻辑关系为“﹁把理论当教条→﹁束缚”,与题干不等价,故选A选项。B选项的逻辑关系为“把理论当教条→束缚”,C选项的逻辑关系为“把理论当教条→束缚”,D选项的逻辑关系为“﹁束缚→﹁把理论当教条”,E选项的逻辑关系为“﹁束缚→﹁把理论当教条”,都与题干一致,故内容上均正确,不能选。所以正确答案为A。
29. 【参考答案】 E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评论题型。
【名家精讲】 林教授反驳的推理是:每一位表演者都拥有足够的技巧和才能来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可知能够充分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由题干可知,林教授假设了,如果团队中每个人的技巧都足够好,能够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那么整个团队也一定能足够好地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这犯了“集合”的错误,即认为如果一个团体的每个成员具有某种特质,则这个团体就总能体现这种特征。所以,E是正确选项。
30. 【参考答案】 A
【相关考点】 综合分析推理—大小比较排序。
【名家精讲】 已知条件[1]:梁<王。[2]:苗<魏。要求:苗<王。A选项的关系为:王<魏,这时无法比较出“王”与“苗”的大小关系。其余各项都能使“苗<王”成立。所以正确答案为A。
31. 【参考答案】 B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三段论推理。
【名家精讲】 由“张华是甲班学生,对围棋感兴趣“和”如果对围棋感兴趣,则对军棋不感兴趣”,可得:张华对军棋不感兴趣。再考虑“或者对国际象棋感兴趣,或者对军棋感兴趣”,可得:张华对国际象棋感兴趣。但要从“张华对国际象棋感兴趣”,推出“张华对中国象棋感兴趣”,显然,B项可以作为假设。A项作为假设太强了,没有必要,因为题干论证只需要假设甲班的情况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离开甲班去做更一般的假设。用E项作为题干论证也不合适,因为如果假设该项,则不需要题干提供的另外两个前提就可以推出结论,这实际上也就离开了题干的整个论证,而且断定过强。
32. 【参考答案】 C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结论题型。
【名家精讲】 神经化学物质的失衡引起了精神疾病,这一发现使我们对精神疾病患者和怪癖行为者,怀有同情和容忍。可见理解神经化学物质与行为的关系后,人们有了更多的同情心和容忍度,故正确答案为C。
33. 【参考答案】 B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削弱题型。
【名家精讲】 论证过程:除霜孔→冰霜融化。B选项列举了一个“无因有果”的反例,即后面没有除霜孔的玻璃,冰霜也融化了,这就破坏了共变法,从而证明除霜孔不是导致冰霜融化的原因。所以正确答案为B。
34. 【参考答案】 D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结论题型。
【名家精讲】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越是急于求成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这说明耐心很重要,故正确答案为D。
35. 【参考答案】 B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削弱题型。
【名家精讲】 B选项意味着,其中一个子公司管理不行就说整个吉安公司管理都不行,从而使题干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其他选项均不能充分说明题干论证存在问题。E选项中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不能成为散漫的理由。D选项中领导表现好并不能削弱题干中员工缺乏积极性的结论。所以正确答案为B。
36. 【参考答案】 A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真话假话。
【名家精讲】 由题干可知(2)和(3)构成矛盾关系,一真一假。那么(1)和(4)也构成矛盾关系,一真一假,如果(4)正确,那么(1)正确,所以(4)不正确,可知不录用小陈,(1)正确,可知录用小王。所以正确答案为A。
37. 【参考答案】 D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削弱题型。
【名家精讲】 魏先生的论证过程:计算机重要→从小学习。贾女士的论证过程:更新快→从小学习无意义。D选项说明虽然更新快,会出现过时情况,但是并不能说明从小学无意义,可以提高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一套间接因果的解释,反驳了贾女士的推理,故正确答案为D。
38. 【参考答案】 C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评价逻辑错误题型。
【名家精讲】 论证过程:学生与教师比例低导致学习成绩好→去学生总数最少的学校就读。学生总人数少并不意味着学生与老师比例低,故正确答案为C。
39. 【参考答案】 E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结论题型。
【名家精讲】 根据“按照‘阴阳’的行为特征,正常人分为两个重叠的部分”的信息,可知所谓的两个重叠部分是指一个人的不同行为的,有的“阴”,有的“阳”,而不是指一个行为同时具有两种特征,故E选项的说法不符合题目的含义。所以正确答案为E。
40. 【参考答案】 B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评价逻辑错误题型。
【名家精讲】 论证过程:常规饮用咖啡对心脏无害→放心饮用。B选项如果为真,则指出推理的漏洞“咖啡对心脏无害并不能说明其对身体无害”,说明概念存在偷换。其余各项均不能构成质疑,C选项迷惑性较大,很像间接因果的削弱,但是主要问题在于提到的只是一种很弱的“可能性”,并不一定会出现。如果将C项改成“咖啡饮用者通常喝咖啡时更容易吃对心脏有害的食物”就能构成削弱。所以正确答案为B。
41. 【参考答案】 A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结构相似题型。
【名家精讲】 此题考查的是选言推理结构相似。题干中包含三个选言,否定两个,肯定剩下的一个,是正确的选言推理。所以正确答案是A。
42. 【参考答案】 E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假言推理。
【名家精讲】 题干中“所有的竞选者除了李女士自身外,没有人能同时具备她的所有优点”等价于“所有竞选者都不具有李女士的某些优点”。故正确答案为E选项:任何其他竞选者都有不及李女士之处。A选项真假不定,因为李女士这些优点是否适合当总经理,题干中未提及,故不知道真假。B选项真假不定,只是知道“别人都有不及李女士之处”,但是否“李女士某一优点别人都不具备”是无从推出的。故B选项真假不定。而李女士的任一优点别人是否具备也是未知,故D选项真假不定。C选项也是真假不定,别人的优点李女士是否具备,题干并未提及。所以正确答案为E。
43. 【参考答案】 C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结论题型。
【名家精讲】 论证过程:门票价格的上涨→游客人数锐减。因此,要有效解决游客人数锐减的问题,就要从门票价格上着手,如果实施淡季降低门票价格,旺季上调门票价格,那么可以增加游客数量,故正确答案为C。
44. 【参考答案】 E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结论题型。
【名家精讲】 此题考查的是选言判断的性质。题干是认为“在时间、地点或动机上提供伪证的”共有三分之二的陪审员,但是不能断定在哪一方面认为有问题的陪审员具体有多少。“因为p或者q是不能断定p和q的具体情况的”,所以可能是“时间”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地点和动机”上分别有六分之一的人,这时A、B、C、D选项的说法都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E。
45. 【参考答案】 D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削弱题型。
【名家精讲】 论证过程:增加了公务员幸福感总量→改革成功。D选项如果为真,则说明社会的幸福总量并没有增加,题干原因起不到作用,指出题干中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B选项只是说明“样本比较少”,削弱程度较低。其余各项均不能构成质疑,因为都无法确定全体社会成员幸福总量到底是否增加。所以正确答案为D。
46. 【参考答案】 C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性质判断推理。
【名家精讲】 “有些s是所有的p”换位成“所有的p都是s”。所以题干等值于“所有参赛球队都有球迷喜欢”。C和题干矛盾,不可能为真。其他选项都有可能为真。所以正确答案为C。
47. 【参考答案】 E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名家精讲】 “最优”的逻辑关系为:﹁他人变坏→﹁自己变好。“变革”的逻辑关系为:己好∧﹁他坏。可以发现“最优”和“变革”是一对矛盾关系,现实情况一定是“一真一假”,只能出现一种情况。A选项中“最优”的定义为:己好→他坏,与题干中“最优”逻辑关系的逆否一致,故A选项内容上完全正确。B选项的逻辑关系为:变革→﹁最优。C选项的逻辑关系为:﹁变革→最优。这两个选项都完全正确,因为“变革”和“最优”是一对矛盾关系,必一真一假,非此即彼。D选项出现“只有……才……”,对“最优”的逻辑关系描述为“己好→他坏”,与题干中最优的逻辑关系完全等价,故D选项内容上正确。E选项出现“只要……就……”,对“最优”的逻辑关系描述为“他坏→己好”,与题干中最优的逻辑关系不等价,故E选项内容错误。正确选项为E。
48. 【参考答案】 A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三段论推理。
【名家精讲】 “停大通港一号”的船一定是“小于100米”的。而“(蓝星)货船”都是“大于100米”的,故“捷运”号一定不是蓝星公司的货船,只能是金星公司的货船。金星公司的船一定是1990年以后下水的,故只有A选项正确。C和D选项错误,因为题干说的是“大通港一号码头”只对上述两个公司开放,并且只适合小于100米的轮船,而没有说其他码头的情况。所以正确答案为A。
49. 【参考答案】 B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假设题型。
【名家精讲】 如果“明文禁止”与“明文允许”行为覆盖了所有的行为,那么官员和平民的行为都是限于“明文允许”的行为,这时对二者的约束力是一致的,故B选项是必需的假设。因此,行为至少要分为三种:“明文禁止”“明文允许”和“其他行为”,这时官员的行为仅限于“明文允许”,平民的行为限于“明文允许”和“其他行为”。所以正确答案是B。
50. 【参考答案】 C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结论题型。
【名家精讲】 根据上面的分析,官员的行为仅限于“明文允许”,平民的行为限于“明文允许”和“其他行为”,可知一个行为官员允许的话,平民也一定是允许的,因此,C选项违反了上述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51. 【参考答案】 D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三段论推理。
【名家精讲】 第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为:委员→影协。第二句话的逻辑关系为:张∧李∧王→委员。第三句话的逻辑关系为:影协→﹁大一。三段论推理可得:张∧李∧王→委员→影协→﹁大一。Ⅰ和Ⅱ选项的逻辑关系分别为“张∧李∧王→﹁大一”和“委员→﹁大一”,故Ⅰ选项和Ⅱ选项都正确。Ⅲ选项的逻辑关系为“有些影协→﹁委员”,是不一定成立的。故正确选项为D。
52. 【参考答案】 E
【相关考点】 形式逻辑—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名家精讲】 “只有p才q”等值于“如果q那么p”,题干中“只有当对一个行为的辩护成为对该行为解释的实质部分时,这样的行为才是合理的”等值于E:如果一个行为是合理的,则实施这一行为的正当理由必定也是导致该行为的原因。因为对一个行为的解释,是指准确地表达导致这一行为的原因。对一个行为的辩护,是指出行为者具有实施这一行为的正当理由。所以正确答案为E。
53. 【参考答案】 A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结论题型。
【名家精讲】 题干的信息:经济复苏初期,大多数企业主因丧失了经商的自信而尽可能推迟雇用新职工。由此可推知:经济复苏企业新职工的增加有所滞后,并不一定能迅速减少失业人数,其余选项中的信息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故A为正确选项。
54. 【参考答案】 C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评价焦点题型。
【名家精讲】 司机认为:最高时速不应由120公里改为110公里。原因是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规。交警认为最高时速的修改不会使人违反交规,只要他愿意。他们之间争论的焦点是:上述对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的修改是否一定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规。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
55. 【参考答案】 D
【相关考点】 论证逻辑—假设题型。
【名家精讲】 因果关系:灵活工作日制度→员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提高效率→建议H公司采用。Ⅱ选项是“员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提高效率”推理所必需的假设。Ⅲ选项是“实施灵活工作日制度”所必需的假设,否则周末休息,那么工作时间都只能集中在周一至周五了,无法实施灵活的工作制度。故正确答案为D。
四、写作 (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真题解析
56.(一)论证框架
(1)原结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
(2)前提条件:
①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性。
② 西方很多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③ 马克斯·韦伯的话和中国经济学家太热闹的现状,说明理性精神的重要性。
④ 通过对产业经济领域的研究来说明经济学研究应潜心书斋,认真研究学问。
⑤ 中国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刊物发表文章不多。
(二)参考逻辑错误
(1)“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概念界定模糊,对“真正”一词的含义没有明确地进行解释说明;另外“经济学界太热闹”不等同于“不理性”,这里存在概念偷换。
(2)“有的经济学家今天评股市,明天讲汇率,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的经济学家热衷于担任一些大型公司的董事,或者在电视上频频上镜”此处存在以偏概全,“有的经济学家”的行为不能必然说明中国所有经济学家的现状;此外对产业经济学的论述也是片面的,产业经济学不是经济学的全部内容。
(3)此外“经济学家热衷于担任一些大型公司的董事,或在电视上频频上镜”与他们“不可能做严肃的经济学研究”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与逻辑推断关系。
(4)用西方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类比中国的情况是不恰当的。
(5)将在国际经济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作为评定是否为真正经济学家的标准是不合适的。因为想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能单纯地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进行所谓的纯理论研究,更应该在现实环境中实践,从而得出能够指导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
(6)不超过5个中的“5”这一数字是如何得来的,有无严谨的调查研究?这些论证中都未说明。
(7)原结论中说的“最多”,表述太过绝对了。
名师范文
真正的中国经济学家真的不超过5个吗?
上文通过中国经济学家缺乏理性精神、热衷经济活动和在国际最重要经济学刊物的表现等来断定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样的推理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原结论中“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存在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不意味着没有得诺贝尔奖的都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除非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评价是否是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另外,“真正的”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原论证中的解释也不够充分,是片面的。
其次,原论证认为“必须保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必须保持与‘官场’和‘商场’的距离,否则,不可能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成果”。这一推理过程是不必然成立的。许多经济学家也许正是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经验,从而在经济学领域中做出了独立的研究成果,换个角度讲,经济学本身脱离不开社会,是社会学中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完全脱离社会,脱离经济环境,就一定会研究出独立的成果吗?
再次,论证中用西方从事经济学最优秀的人不是来源于产业经济学,就武断地说出中国很多人从事产业研究,所以这些人不能算真正的经济学家是不恰当的。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并不意味着不能保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严肃性,也不意味着必然是产业代言人。
最后,论证中用西方很多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来说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是不当类比。中西方文化、历史、学术发展历程、人的性格和传统习惯不尽然相同,在没有明确双方比较前提和范围的情况下,盲目对比显然是不合适的。
由于上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它所谓的“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
57.(一)题型及审题立意分析
本题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反复读题干后,能发现文章立意的关键是褒扬司各脱的行为,还是贬抑司各脱的行为。这道题是比较明显的材料立意+观点分析题型。对这样的复合题型,一般情况下我们先找到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再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立场选择。
(二)写作思路
思路一:从褒的角度切入
首先,司各脱是一名探险家,探险家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对风险、牺牲的正面肯定。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历尽艰辛”“不幸”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司各脱的敬意和同情。
其次,“付出了生命代价”并不是完全的贬义,可以理解成是为了衬托他为理想而献身、勇于争第一的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再次,牺牲生命就是坏事吗?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好死不如赖活着”真的就是真理吗?
最后,对于企业来说“冻死”的确不是好的结果,但题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要“围绕企业管理和经营”,所以,不能局限于企业管理。另外,材料重点想表达的思想也不是“冻死”这一结果,而是司各脱这种为理想奉献的精神。
所以,我们对司各脱的行为还是肯定、褒扬的好。
思路二:从贬的角度切入
首先,题干中已经明确提出“却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尤其是最后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不是褒扬,而是理性地评价。
其次,与企业经营相结合来看,“冻死”“付出生命的代价”显然不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对企业来说,生存下去,并且有所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MBA的论说文考试当中应该提倡理性、稳健的精神,也就是说,立意最好是对司各脱的批评。
名师范文
敢为天下先
为了在南极“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的这种“勇争第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做人拥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其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敢为天下先”的做人理念重在“敢”字。“敢”即为勇于突破、创新、尝试,即为敢作敢当。回顾历史,宋代苏轼敢于在理论上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强调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这为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是豪放派诗词诞生的理论基础。他的“敢”不仅体现在文学方面,其在从政中也不时“勇敢”一次。元祐四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当时的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由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这才让后人有机会看到“苏堤春晓”的美景。试想,如果当年的苏公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我们还能看到今天的西湖美景之一吗?
“敢为天下先”的人才会在竞争中抓准机遇,创造历史。机遇时时都有,每个人又都会遇到,关键是在遇到时果敢伸手抓住。法家一路,商鞅、李斯运筹帷幄,果断出击,占得先机,主导了秦国废除分封、世禄制度,建立郡县制、论功封爵制,一统天下的秦王朝被历史铭记。这些都是“敢为天下先”的历史先贤断然抓住机遇的结果。畏首畏尾,只会眼睁睁看着机遇溜走,大胆行动才会将梦想变成现实。
“敢为天下先”不是口号,是每个人需要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断实践的。怀“敢”的信念,放开手,迈开步伐,勇于争先,不断攀高峰。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代的我们要拥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敞开心扉,去感受前人在前进与后退中翻山越岭的艰辛,勇于尝试一次次前进中战胜艰难险阻的喜悦。
鲁迅先生曾说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这是在鼓励我们要敢于创造,勇于创新,来挑战这个世界,来引领这个世界,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畏惧其中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