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催眠真的能让人睡着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2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在中国的一份关于失眠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

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卫生协会提出的口号就是:优质睡眠,健康心理。可见,睡眠问题如今成了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同时,就如同中国卫生协会所说,睡眠问题80%都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

就像我在自序中说的,失眠只是一种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却是不同的。睡不着的夜里,是你的潜意识在提醒你——起来想一想,心里到底有什么事情?

有人明明身体放松了,头脑却放松不下来,脑子里不断地放电影,甚至我有很多个案,身体紧绷,自己却意识不到。这种情况多见于焦虑反应,可以称之为焦虑型失眠者。

焦虑,是因为心中担心很多事情。可能是工作,可能是家庭等。有人告诉我因为工作太忙,操心的事情太多而焦虑,其实引起焦虑的原因并不是操心的事情太多,而是担心这些事情达不到自己的期待,这种担心让自己失眠。

另外一种个案,由于个性原因对任何事情都要去分析批判一下,在心理学中称之为高批判区。批判区是我们强大的自我保护系统,批判区过低甚至没有的人,就会轻信别人而造成伤害,而批判区过高的人,整天在做分析,脑子也会累到失眠。更严重的,分析之后会不自觉地评价,评价背后往往因为不满而愤怒,如此导致更多身心问题,如头疼、眩晕。高批判的人往往也是焦虑的。

一味地讨好别人,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纠结与自我否定,有可能成为抑郁型失眠。

很多人的自卑与童年有关。童年不完整,感觉自己不被爱,于是产生自卑感;父母管教太严,经常受挫的孩子也会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伴随孩子成长,到了成年仍然不能消除。就是这种自卑感让自己去讨好别人,或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优越感。我的一个个案,他内心明明喜欢开武馆,却一直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奋斗着,他告诉我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钱。但是工作的不快乐让他失眠。

失眠的人也有很多种性格,有的人性格乐观。乐观的人在睡不着的日子里也许会想:“只是有点睡不着而已,没什么。”甚至他会起床,利用这段睡不着的时光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确实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但在打发失眠时光的时候却让自己的意识与身体过于兴奋,久而久之成了习惯性失眠。

还有一类明明睡着了,却非要说自己睡不着的人。他们客观上睡着了,主观却感觉自己睡不着,我会把他们称作疑似失眠者。这类人虽然睡着了,却没有感知,没有得到睡眠带来的满足感,因此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睡不着。

很多个案越努力想让自己睡好,却越睡不着。总是想着“今天一定要睡好”,“我一定要11点之前睡着”,这样去让意识努力工作着,反而越发地不放松,并且如此在意,稍被影响就开始有情绪波动,甚至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影响自己的事情和声音上,更加难以入眠。殊不知,意识与潜意识相伴相生,睡眠是放下意识开启潜意识的过程。因此越是努力,意识越强大,便越难入睡。换句话说,想安然入睡不是要去努力,而是要去放下。

总之,失眠的人是各种各样的。我的一个学催眠的师妹开了一个睡眠中心,但没多久她就找到我,说自己学习了催眠技术,却不知道怎么用催眠去解决这些问题。我回答她,这就好比老师给你一堆治病的药,你却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想对症首先你要了解失眠者的“症状”,并且知道这种“症状”用什么样的“药”才能解决。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失眠原因的个案要用不同的催眠方法去解决。

那么,催眠如何解决失眠问题,催眠真的能让人睡着吗?

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个问过我,催眠真的能让人睡着吗?或者有人直接对我说:“快给我催一个,我正好困着呢。”

是的,我很肯定地告诉你,催眠可以让人睡着。大家想不明白,怎么单凭我说说话,对方就睡着了呢?于是,催眠开始被神话了。在这里,我要开始破除这个神话。

我在做个案催眠,铃铛为加强型心锚

首先,催眠有一个技巧,叫作“信息过载”。什么叫“信息过载”呢?比如,你去开会时间长了,这时你头脑里吸收的信息过多,你就开始听不进去了,然后潜意识产生“逃跑”反应,于是你开始想睡觉了。等到下一次再开会,你又产生了这种反应,一次一次的会议中,这种反应成为条件反射,你发现自己有了一开会就睡觉的习惯。刚才我举的例子属于听觉与感知觉信息过载,另外还有视觉信息过载,如有人睡前看书看到睡着。

催眠中的信息过载,也就是催眠师用同样的语调和语速,对你不断重复同样的话,重复多次后换另外的话再重复多次。这样如唐僧一般不断地无内容“叨唠”,是不是想想就困了?

当然,光凭信息过载技术是绝对不够的。我曾经有过一个高分析型的个案,第一次催眠后反馈说:“我一直在想,您为什么一句话说那么多遍。”对每一件事都去分析,甚至催眠中都习惯性地分析我的引导语,脑子不累才怪。单一手段对个案没有效果,因此,下一项技术就要用到了。

第二种技术:呼吸引导。

我们如果仔细回忆,睡眠时的呼吸和平时呼吸是有差别的。有经验的催眠师可以通过观察呼吸了解个案是否睡着,因为睡眠中的人呼吸更深,更多地使用腹式呼吸,而平时我们多用胸部呼吸,我观察到有些呼吸习惯不当或者焦虑状态的人,往往呼吸更浅。紧张时呼吸变浅,属于身体的应激本能,但长期如此甚至形成习惯而不自知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开始体会自己的呼吸,那么下面就请跟我继续这样做吧!生活中很多朋友在紧张时自己做几个深呼吸帮助放松,催眠师利用的正是呼吸引导这个方法,在催眠过程中不断引导来访者呼吸加深,并配合身体放松与其他技术。

对于不同个性的人呼吸引导方法也是不同的。就像我前面提到,高焦虑的人大多过于努力,特别想要配合,这样反而不能放松。有个案告诉我:“我越刻意呼吸,感觉越紧张。”因此我对于这类人的引导语往往是间接暗示:“不用刻意去做,去观察你的呼吸,当你开始感受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呼吸慢慢加深。”而缺乏内部动力的人,则需要更多直接暗示:“你可以主动深吸一口气,帮自己放松。”

有时候我觉得心理学和中医有些像,我的一个中医朋友告诉我,真正的中医是在诊疗中对患者的个性与身体都做了解,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身心互相影响的道理。

除了刚才所说作用引导语,其实还有很多让个案不知不觉中被呼吸引导或者说被催眠的方法,比如呼吸同步技术。呼吸同步属于更间接的暗示技术,催眠师会先配合个案的呼吸节奏说话,之后慢慢加深自己的呼吸节奏,个案在催眠师的语言中感受到这种节奏而无意识地与催眠师同步。

第三种能让人睡着的技术:注意力剥夺与专注力引导。

还记得电视里催眠师举起水晶球说:“看着我的水晶球”这样类似的场景吗?你以为水晶球里有什么魔力,其实当个案按催眠师的指令去看水晶球的时候,个案的注意力已经成功地被催眠师带走了,我们称之为注意力剥夺。当个案的注意力被催眠师掌控后,个案逐渐进入了催眠状态。水晶球、怀表、笔、手指,甚至随便的某一点,都是这个原理。

你这样听着可能心里有些不爽,原来我认为那么神秘的事情,你们催眠师就是想引起我注意呀。对了,这就和课堂上老师说:“注意看我这里”一样简单。如果这种简单的方法能引起你的注意,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相反,如果催眠师怎么做都不能引起对方注意甚至无法交流的人,才是有很大问题的人,这种问题我们在医学中称为自闭症。所以,根据催眠师的指令能很好地运用注意力,正是一种健康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注意力训练。

手里的水晶球就是注意力剥夺的好用工具

我们现在来试一下,请正在读这段文字的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咽喉,对,完全集中到自己的咽喉,你会感觉到咽喉发干,甚至有吞咽的感觉。怎么样?感觉到了吗?

催眠师就是这样,从水晶球凝视开始,在催眠中用类似刚才咽喉感知等身心感知的引导,训练个案的专注力。就像我前文提到的,睡觉前脑子里不断想事情的人,不但不容易入睡,平时做事通常也是无法专心的。当个案的注意力一次次跟随催眠师的时候,个案慢慢无暇再胡思乱想,从而达到放下意识,身心放松的效果,这就是专注力的训练。

另外,反复加深唤醒技术也是很好的让人放松甚至睡着的方法。

你有没有这种体验,本来应该早上7点起床,但是6点的时候被吵醒了,再次睡一觉之后发现又睡过了。这就是催眠中反复加深唤醒的原理。本来已经很放松,我非要让你睁眼,等到再闭眼的时候,个案就进入了更深的催眠状态。这样反复多次,个案就会走得很深,也更容易睡着。当然,那一瞬间的睁眼个案仍然在催眠状态中,而不是彻底清醒。另外,催眠还有身体僵直后放松技术,也是类似的道理。

上面说的这些技术,只要你掌握一个并去自我调节,就会有很好的助眠效果。不过催眠不是这么简单,催眠师会根据个案的情况选择运用技术,并且经常有同一时间运用多种技术的情况。

我曾经有一个高焦虑型失眠并伴头疼的个案。他是家里长子,毕业于名校,毕业之后长期从事科研工作,长期高速思考的习惯让他意识非常活跃,很难放松入眠。几次催眠我发现他很难放下意识,于是我为他做目光凝视剥夺注意力的同时与他呼吸同步引领呼吸,同时用语言加载信息并配合手臂感知的指令。也就是说他的注意力、呼吸、身体与头脑都被我同时占用,有时间思考才怪。我要做的正是让他停止思考。果然,那次催眠他顺利保持了不思考状态,头脑得到了放松。

刚才我说了很多能够让人睡着的催眠方法,但我现在要突然地告诉你,治疗失眠并不一定让个案在催眠过程中就睡着。这样,也许你就惊讶了,我失眠,就是想让你帮我睡着呀。是的,催眠师要帮助失眠者睡着,但并不一定是在催眠过程中睡着,而是让个案经过催眠调整后,能够不再有睡眠障碍,回家好好睡觉。

催眠不等同于助眠音乐的效果,听听就睡去,催眠是在催眠师的引导下帮助个案察觉影响自己睡眠的问题,并且通过多次练习而得到改善。这样当个案结束治疗后,他已经形成新的认识与习惯,即使没有催眠师也不会再失眠。

我曾经有一个失眠个案,她是一家银行的行长,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有两年必须借助抗焦虑药物才能入睡。我问她通常晚上几点睡,她回答:“几点吃药就几点睡。”另一个有效信息是她向我表达:“我一开始不是睡不着,是舍不得睡,老想孩子睡着后多玩玩,后来形成习惯,想睡的时候也睡不着了。”我了解到,她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加班,有时候到夜里才回家,有孩子之后更觉得没有自己的时间了。

第一次为她做催眠时,她在后半程完全熟睡,醒来之后她能够意识到自己睡着,而且感觉很舒服。

在这里我想我有必要提一下关于安眠药的问题。我接到过的失眠个案中多半都曾经不同程度地服用过安眠类药物。明知道药物不好,停药后仍然会失眠,但服药者仍然去吃药,他们告诉我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失眠太痛苦了,他们需要睡着。是的,安眠药物只能让你睡着,却不能让你好好睡觉。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睡觉是人压力释放的过程。我们平时累积在心中的压力会转化成梦,身体通过梦的释放与清除从而得到压力的清除。也就是说,人人都会产生梦。身心健康的人压力清除得好,因此会感觉一夜无梦睡得很好;多梦并且很累的人,往往是压力没有很好地清除。还有一部分人介于两者之间,因此会感觉自己做梦了,但忘记了梦的内容。然而,用药助眠的人,往往会造成药物性无梦,在这种情况下,压力会被药物压住无法释放,长期压力得不到释放,不但不能体会到安睡的美妙,并且一旦停药就马上无法入睡。

话题再次回到这位失眠的行长。之后的两次催眠中,她越来越快地睡着,甚至刚听到我的声音就开始入睡了。她对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听你的声音就特困。”催眠个案确实是认声音的。当一个个案经常被同一位催眠师催眠,突然更换催眠师,个案会感觉非常别扭甚至无法被催眠。

这里我想起一件趣事。有一次我去给教委的心理老师们培训,在互动环节中,我开始提问,大家都答得非常好,只有一位老师,我提问到她时,她睁着朦朦胧胧的眼看着我说:“我怎么一听您说话就开始不在状态,那么困啊。”她想了想又说:“是因为前两天您给我做个案催眠了吗?”确实,这些被培训的老师中,只有这位老师不久前曾找到我做个案催眠,加之长期心理学基础让她容易接受催眠暗示,因此对我的声音格外敏感。

为心理老师们讲解心理学知识

我长期带的微信群体里大多数人都接受过我的催眠,每当我在微信里发语音,他们经常打趣说:“管老师,我困了。”

三次催眠之后,行长周末去了大理玩。我发微信问她在大理睡眠如何,她告诉我睡得特别好,也没吃药。她说:“我觉得吃药就是一种心理作用,没准别人偷偷换了我的药,我吃了也能睡着。”

大理回来之后,她急切地约我。种种信息表明,她在找一个心理依赖,从而拒绝面对自己内心真正失眠的原因。药物、旅行、催眠都是她心理依赖的一部分。回忆起前几次催眠,她两次强调:“我觉得我没什么烦心事儿,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她是真的意识不到,还是不愿意多想?于是,催眠中我决定不让她再睡觉了。

第四次催眠时,一如所料,我才开始不到五分钟,她就开始打瞌睡。我提高声音说:“你没有睡着,你听得到我说话,对吗?”她一激灵,点点头。可是一会儿她又开始瞌睡,就这样我反复叫醒她的意识。为了循序渐进,让她不要感觉太突然、太不舒服,我在催眠后半程让她睡了一会儿。我想她肯定觉得,平时催眠都能让她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今天老是叫醒她,太讨厌了!可能我的其他个案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吧。为什么人家失眠的人来我这里治疗,好不容易能在催眠中休息一下,我反而要不断叫醒她呢?

这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催眠不是让你在我这里睡觉,而是让你的意识和潜意识同时开启,来解决问题。意识和潜意识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意识就是“我应该怎么做”,潜意识是“我想怎么做”。比如,每天早上,我们会强迫自己起床上班,这个就是咱们的意识层面的想法与指令,“我很困,不想起床,再睡一会吧”这个就是咱们潜意识层面的想法与指令。这时候,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发生了冲突,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内心会有一些冲突产生,我们会思考应该怎样做,但是心里又不情愿这样去做,这个时候,压抑的情绪就开始慢慢地积累起来。

催眠正是要用我介绍过或没介绍的一些方法,让意识放松下来不再压抑住潜意识,并且面对和了解潜意识真正的需要,让意识与潜意识达成一致,从而消除内心深处的矛盾。

在催眠中睡着虽然可以加深个案放松程度和对催眠的信赖感,但如果运用不当,个案长时间处于无意识的睡眠状态,会阻碍意识去面对潜意识的需要,成为个案逃避解决问题的借口。我曾对很多人说过,催眠是帮助你自己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定需要付出和努力,如果一直轻松舒服和听听音乐一样,那不如去听音乐助眠好了。

第五次催眠中,我更多地给行长不能入睡的暗示,基本保持她全程不睡着的状态。五次催眠后,行长忽然开始找加班等各种理由拒绝来工作室催眠。我知道,这是她认识到催眠不会像安眠药一样,不需要努力,就轻轻松松地给她想要的结果。她没准备好,她需要时间。我没有催促她,心理学最需要的是自我动力。

半个多月后,我又见到了行长。她说:“这两天我更睡不好了,我总看到身边坐着一个人影。”“什么样的人影?”我问。“就是坐在这把椅子上,头垂着,很可怕。”说到这里,我已经知道她所说的“人影”是什么。

我让她坐在椅子上开始催眠加深,不同以往,这次她没有睡着。加深到一定程度后,我让她躺到椅子对面的沙发上。我说:“看看你对面的椅子,闭上眼睛,想象你刚才坐在椅子上的样子。”我看到她皱起眉。“想象到了吗?”我问。她点点头。“坐在椅子上的自己是什么状态?”行长皱着眉有些颤抖地说:“我不敢看。”“害怕吗?”我问。“害怕。她就是我晚上看到的人影。”“晚上你看到的是你自己催眠中的样子?”我问。“对。”“为什么感到害怕?”“我感觉这个影子特别灰暗。”行长回答。“你看看她的脸,是什么表情?”我在意向中引导她。我看到她闭着的眼皮里,眼珠转动了几下,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她好像,在流泪。”行长流着泪回答。“你知道她为什么流泪吗?”我问。行长轻轻抽泣一下说:“她觉得没有人看到她,她很难过。”“你现在还觉得她恐怖吗?”我问。行长摇摇头说:“我觉得她很可怜。”“你看到她了,对吗?”行长点点头说:“她好像……不那么难过了。”“为什么?”我问。“因为她觉得终于有人理解她了。”行长说。“你看她现在有什么变化吗?”我问。“她好像不那么灰暗了……表情也柔和了。”“好的,现在我从1数到3,每数一个数字你眼前的意向会开始飘远。”

我帮行长渐渐离开她的潜意识意向,并用其他技巧帮她身心放松平静,最后强化她内心的安全感。

唤醒之后,行长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告诉我,她现在觉得非常累,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我总是在加班,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给自己的时间。”“你喜欢这份工作吗?”我问。“没什么喜欢,从毕业父母给安排,一直做到现在了。不做怎么办呢?”她回答。

自己内心知道不愿意,却无法控制地这样做,想想看也许是因为自己的野心。对于金钱、名望、别人期待的追求,勉强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成为不开心的野心家。而这种并不想要却似乎必须的追求,大多是没有安全感造成的。渴望金钱与别人的肯定弥补自己的自卑与安全感。追求的越多,越发远离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不快乐,内心的安全感不但没有填补,反而越来越空虚。

之后的催眠中,我会用咨询谈话帮助她梳理思绪,并且用催眠增强她心中的安全感。一周期十次催眠后,她顺利停止用药。“自从意识到这些之后,我开始睡好了。”她说,“工作中以前着急完成的事情,现在想想没什么。”内心有了安全感,自然不再迫切地去追求,心里没有了着急与担心自然好眠。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催眠不是让人睡着,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学方法。至于提过的技巧,比如怎样使用催眠增加心中的安全感,我会在后面的几章慢慢谈。

刚才说的是一个长期压抑自己真实需要的失眠者。就像我之前说的,失眠是一种现象,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的,从业十多年,完全相同的个案我也没有见过。

我前文提到过的那位失眠的科研人员情况和行长就是不一样的。前文说过,科研员毕业于清华大学,从小是家里的长子,带着弟弟妹妹,毕业后从事和自己学历相关的科研工作。

他找到我的时候不但出现了睡眠问题,而且已经持续头疼有一段时间了。

第一次心理咨询,他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话,他告诉我自己的头好像硬硬的石头一样又疼又重。“喜欢你的工作吗?”我问。“怎么叫喜欢怎么叫不喜欢?”他这样说,之后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工作与喜好的博弈关系,但没有直接回答我是否喜欢。“我看过很多医生,说实话,对任何治疗我都将信将疑,包括催眠。”他对我说。

第一次催眠,科研员身体完全呈僵硬状态,任何指令在他身上效果甚微。被唤醒后告诉我:“我知道了,催眠就是和我以前练瑜伽有些像。”他把每个环节分析了一下,还告诉我:“你要我在意象中下楼梯,我努力想着楼梯的样子,脑子更疼了。”“催眠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吗?”“感受?”科研员想了想说,“我觉得我没有被催眠,但我会坚持做一个周期。”“催眠过程中能做到专心吗?”我问。科研员摇摇头说:“我一直在想事情,不自觉地,好像放电影一样。”“睡前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情况?”我问。他点点头说:“是的。”

从第一次催眠与反馈中,我们已经可以观察到,科研员属于我前文说过的高分析批判型的人。工作与喜好的关系分析,自己治疗态度的分析,催眠过程的分析,脑子里对任何事情都要分析,自然会累到头疼失眠。他的意识太活跃了,我必须帮他放松意识,同时训练专注力。有人曾经问我,失眠的话去运动运动有用吗?我回答,运动是个好方法,但运动这种方法对于有些人是无效的,因为有些人只能通过运动让身体放松,头脑并不能随着身体放松下来。我们催眠要做的,就是让头脑也放松下来。

第二天,科研员如约而至。我从强化他的躯体反应开始,并配以眼摆技术。眼摆技术就是在电视上经常见到的,催眠师拿着水晶球或怀表在个案眼前摆动。这项技术是根据视觉不同方向对应不同脑部反射区而设计,有平行眼摆、弧形眼摆、圆环眼摆等,分别会刺激脑部不同反射区,修复个案情绪区、记忆区、听觉区等,不同的摆动速度也会有不同的加深和脱敏效果。

几次催眠后,科研员身体开始放松下来,反馈自己感觉一次比一次进入催眠状态。“但我觉得我的手臂是我自己刻意抬起来的,我是为了配合你。”他告诉我说。“过程中分心了吗?”我问。他点点头说:“还是过电影一样,但比第一次好一些。”

为了检验他专注力提高的效果,我在催眠中经常让他用点头摇头反馈给我是否专注。我发现他在眼摆之后会有短时间的放松意识,而其他时间并没有太大进步。通常的个案会在第三次催眠之后慢慢地浮现潜意识画面,而科研员在第五次催眠还是没有潜意识出现。我知道,我必须用更强大的手段撼动他。

第六次催眠时,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为他做目光凝视剥夺注意力的同时与他呼吸同步引领呼吸,同时用语言加载信息并配合手臂感知的指令。目光凝视是催眠师最强大的凝视技术,也被称之为目光凝视挑战,催眠师让个案看着自己的眼睛,而催眠师的目光不但要坚定有力,同时要先做到自己头脑中什么都不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个案会直接从催眠师眼中接收到这种头脑放空的信息,并且随着呼吸同步而与催眠师头脑同步。头脑中什么都不想不等于眼神呆滞,不然不能称之为凝视,催眠师要用坚定的目光把信息传达过去而不受对方影响,这对催眠师本身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水晶球目光凝视

目光凝视需要在双方建立好关系上才能进行,在信任关系没有建立前进行的话,个案会感觉非常不自在。当我为科研员做目光凝视的时候,我发现他眼神开始闪躲我的眼睛,每当这时我会坚定地对他说:“看着我的眼睛。”一会儿之后,他进入状态,开始同样凝视着我。这里再强调一下,催眠师必须在头脑放空的情况下完成目光凝视,任何犹豫或思绪都会被个案读到,最可怕的莫过于在目光凝视下有感情传递,那真是画面太美不敢看。

两组目光凝视后,他手臂开始抬起,我边继续手臂抬起抬高的指令边把他手臂压下来重新抬起,这是为了打破他刻意配合抬手臂的现象,就好像小时候老师对你说:“做的不对,重做!”两次压下之后,我让他继续完成手臂抬起。

这次催眠唤醒之后,他高兴地说:“我终于找到手臂自己抬起来的感觉了!我终于知道什么叫脑子里什么都不想了!”

找到这种感觉后,他忽然对催眠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感,这在心理学上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本来就是一种心中的感受,改变了个案的感受就治愈了个案。

之后的催眠中,我继续强化这种感觉,他对催眠的信任与自身的性格使他坚持而努力,十五次催眠后,他不再失眠,头也不疼了,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而且他告诉我,现在已经学会了怎么去放松,朋友们都说他的情绪比以前平和 了。

目光凝视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好用的技术,我助教香君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哭闹,有一天夜里她给孩子喂完奶,实在困了,不想去抱着哄孩子,就把不到一岁的女儿放在自己身边,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女儿的眼睛,她发现女儿竟然也这样看着自己。于是她心里想着我很困了,我要睡觉,眼神也传达出了这样的信息,过了会儿,她慢慢地闭上眼睛,发现孩子真的睡着了。越小的儿童越处于潜意识开放的状态,特别是夜里,属于潜意识最为活跃的时刻,这时候对孩子的一些催眠小技巧是十分好用的。从这次之后,香君经常用这种方法哄孩子入睡,告诉我效果非常好。家里有小宝宝的妈妈们不妨试一试。

失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还曾经治疗过抑郁症失眠者、惊恐型失眠者、幻听型失眠者等。

很多失眠者会对我讲起他们的梦,并且问我什么意思。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解梦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甚至希望通过释梦指引自我与未来。实际上心理学中最早介绍梦的是弗洛伊德著名的《梦的解析》。心理学中,更多地把可以记住的梦指向无法释放的情绪,也就是潜意识。

我们知道,白天我们清醒的时候,大多时间使用意识解决问题。而意识是用逻辑来联系的,因此在讲道理的时候人们会用是否合逻辑来衡量。

而潜意识并不是这样,潜意识是通过情绪情感来互相连接,也就是所谓的共情。试想一下,当你要打针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是否想到了以往打针的恐惧情绪?这是自我的共情。或者有时候,当你听到别人给你讲一件熟悉的事情,你会想到自己从而产生情绪,这是和他人共情。

因此,你经常感觉梦荒诞可笑,不合逻辑,是因为梦属于潜意识释放,梦更多的表达的是你的情绪。所以我经常会告诉希望我解梦的人不要去想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想想这些事情对于你意味着什么,梦带给你的情绪是什么。这与潜意识意向十分近似。

你有过忽然惊醒,梦已经模糊了,但深深记得那种感觉的时候吗?

有一个个案曾经问我:“我梦到有人租我的房子不给钱,现在我心里很难受,怎么回事?”我问她最近这种难受出现在什么时候?她告诉我,她面临结婚,但家里都觉得男朋友没钱,因此产生了这种难受情绪。

看,被压抑的情绪在梦中得到了表达。联系一下你最近做的梦,你的梦想要对你表达什么呢?

或多或少地,我们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的夜里,也许是我们离自己内心最近的时候。这是一个接触自己潜意识的机会,好好体会一下失眠夜里自己的心情与状态,是紧张还是悲伤?和内心深处真正需要好好谈一谈,想一想我们所追求的东西真的值得我们用失眠来作为代价交换吗?谈通了,放下了,也许你自然就会得到优质的睡眠。

祝大家夜夜好眠。 AeI0Q8L6VXNV+hTCR/nIrarHnbHVUcJf9NIuJMm4OvadwVoQXHO4v6LOT1wokfM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