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我是催眠师,一位普通的心理学工作者

听到邀请我写书的消息,我是十分兴奋的。

写东西对我来说不是困难的事,甚至算是业余爱好,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我由衷地喜欢记录各种案例,感觉好像畅销书作家一样。到现在工作越来越忙,写书的时间不那么多了,也保持每天亲手写网络文案的习惯。今天孩子睡得早,想了一下,跳起来开始动笔。我了解自己,事情一旦启动,灵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涌出。十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几百个个案,仿佛排着队在等我把它们写出来,成为书中的主角。

回忆我的心理学学习经历,就不倒回到原生家庭了,毕竟这不是我的自我分析报告。我们这一代人都在恋爱的时候,我是几个好朋友的知心大姐,点子顾问。有一天,一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朋友对我说:“我觉得你也可以学心理学,你劝我的好多方法都是书上讲过的。”她的一句话,让我当时的小自信爆棚,那时候,心理学,多神秘的一个学科,能学这门学科,多牛啊。

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我上北师大开始学心理学了。

好学生心态加上对心理学科的崇敬,我自认为我学得很认真。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先后考取了国家三级和二级心理咨询师,当时觉得自己特荣耀,脑子里幻想着港台剧里的心理医生,坐在整洁明亮的办公室给人催眠的样子。催眠,看来是在我潜意识里扎了根。

有很多选学心理学或者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他们的初衷是自我调整,包括著名的弗洛伊德、艾瑞克森都是由于童年带来的自卑感与创伤而关注心理学。不论是在北师大上学,或是毕业之后再次进阶,班里总有近乎半数的学生神经敏感,有时甚至哭倒一片。而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实在找不到什么让我印象很深的坎坷。就连邀请我参加学习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老师都直接跳过自我疗愈阶段,直接邀我参加第二阶段课程。于是我怀疑我不能很好地与来访者共情,那些坎坷的经历我真的完全没有过。而萨提亚的导师对我说:“你是科班出身,这是多么优势的条件,很多人抱着疗愈的目的找到我,这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如果疗愈没有完成,在咨询时容易使自己的情绪失控。我让你直接参加第二阶段,就是要你用自己的阳光带领他们。”

“用我的阳光带领他们”,我记住了这句话。后来有越来越多的来访者告诉我,看到我微博中发的照片,感受到我的生活态度,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之后,我进阶了催眠。

简单介绍一下,催眠最早起源于巫术。一位叫麦斯默的医生看到街头艺人用目光凝视技术瞬间治好了一位精神恍惚的妇女,医生便把这位艺人请到家中,并请来了一位心因型下肢瘫痪者(病患固执地认为自己瘫痪,但无任何躯体问题)让这位艺人治疗。这位艺人利用设定心锚、目光凝视与信息加载技术让这位心因型瘫痪者当时就站了起来!麦斯默医生亲眼目睹了催眠术的神奇并开始研究此项技术,最后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医学中。

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也曾用过催眠技术,之后没多久他放弃催眠转为释梦与自由联想。继而催眠技术被艾瑞克森传承下来,并以“催眠”命名,开创了著名的艾瑞克森催眠流派。说到催眠的历史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我从事的催眠流派是美式催眠,是最古老也是广为人知的催眠流派。你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催眠通常都是传统的美式催眠。后来有很多人根据美式催眠的技术融合自己的特点开创了各种各样的催眠流派,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的催眠导师不断重复的一句话就是,催眠师,要够二!这句话好像说的就是我。“二”是指催眠师有一颗坚定执着的内心,不被来访者的情绪卷入悲伤或激动,这样才能冷静客观地诊断来访者的情况,并根据情况“对症下药”。共情,是指对来访者的情感理解与接纳,而不是自己也陷入这份情绪中。

十几年后的今天,如果有人再问我做什么工作,我有时候不会再说我是催眠师。因为通常人们知道我是催眠师后,第一反应是眼睛瞪得大大地问我:“真有催眠师呀!是那个吗?”然后会伸出手,做出用水晶球摆动的姿势。继续问的问题通常是:“真的能把人催眠吗?那个人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吗?

催眠能让人睡着吗?你不会把我催眠吧?”这些炮轰似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对于催眠的好奇,一方面有些妨碍我们正常交流,仿佛我是一种稀有生物,正在被参观的感觉。

于是,这也成为激励我写这本书的一个动力。我想要让更多人了解催眠,了解催眠神奇的力量在哪里。

在这里,我要正儿八经地回答一下大家对于催眠的常见问题,这些话我在生活中解释过无数次。

催眠是一种心理学调整手段,借助催眠师的语言引导与暗示,被催眠者会慢慢让身心达到一种放松状态,卸下心里的防御,面对自己潜意识中压抑的情感,或发现自己的矛盾问题,在催眠师的帮助下渡过内心深处的“坎儿”。情绪平静了,矛盾没有了,人就平和了。

催眠分为浅催眠、中度催眠与深度催眠,大多数情况下,被催眠者不会感觉失去意识,他会感觉整个过程自己都清楚在做什么,即便是在催眠师的指令下产生一些手指不自觉分开,手臂不自觉地抬起来,甚至成为钢板的现象,被催眠者也不会感觉失控与害怕,整个过程中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身心变化。所以,催眠是让意识与潜意识同时开启的过程。

催眠可以让人睡着,但要看被催眠者所期待解决的问题需不需要睡着。催眠师会了解被催眠者希望解决的目标,并且从心理学角度共同商讨。如来访者告诉我希望解决失眠,而失眠只是一种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心理学原因有可能是紧张焦虑,情绪压抑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会通过谈话与一次完整的催眠流程判断他失眠的原因,并用催眠消除病因,失眠自然得到解决。因此,催眠也需对症下药,并且不断根据个案的变化调整催眠过程,一个不同的暗示语,可能达到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催眠的确具有神奇的疗愈效果,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会慢慢介绍。但催眠并非像很多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样,仿佛催眠师有了什么魔法力量,与神婆等同。就如同吃药需要一天一天吃,催眠也需要一次一次做,有时候可能几次就可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有时候可能需要二三十次。内心的成长如同我们的身体,需要自己的节奏和过程,心理疗愈有时候是一个长程的陪伴。而我,并不是一个神婆,我是一个催眠师,一个普普通通的心理学工作者。 c06P6GD7KMrR7xA2/mskHCi8Uj84Aa5oVZZ256opm/7b2Sj2GjQ68fQRFg0q7Z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