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因为压抑,所以你想不起岳母大人

你的岳母为人势利,又极爱挑剔,因为她一直感觉你财力薄弱、能力不佳,配不上她的女儿,因此,你与妻子结婚后,她一直对你都持冷嘲热讽的态度。因此,每一次与她见面甚至是通电话,对你而言都是一次煎熬。

上个星期天,你的妻子生下了你们的第一个孩子。你想要第一时间让那些至亲好友知道这件事情,于是便忙碌地打了一连串的电话。后来,在与太太复核是否有遗漏时,你骤然发现,自己居然忘记了将这么重要的事情告知岳母大人。

这种“遗忘”其实就是“压抑”:你用压抑的防御方式来逃避面对岳母的痛苦。只有个人主观认定可怕的经历,才会导致遗忘。心理学家认为,潜意识会在行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无意的遗忘其实就是潜意识在抑制个人思想,以回避面对事件、人物时的不快感。

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一些我们自身的感受,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做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是,在某些特别的情况下,我们的反应会不同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你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真正感受进行压抑。

有时候,这种压抑表现在推迟决定上:你在潜意识中出现了想要解决眼前矛盾、冲突的冲动,但是在困难面前却有意无意地做出了予以推迟处理的决定——你期望以此来使自己的不舒服感尽量地缩小,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予以推迟,不过,你并不会因此而回避问题。比如,妻子向你提出一项做出决定有困难的事情,你告诉自己:“我明天会考虑这件事情的。”而第二天,你也的确记得考虑此事。

有时候,心理学家也将抑制单独地视为一种防御机制,其定义是指,将个人思维/活动的范围缩小,以避免由于这些思维/活动引起焦虑。不过,这种防御机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超越“防御”的作用,发展成为“病态”。比如,为了回避困难的事情,一味地拖延,不敢做主;为了不让自己感受到被人拒绝的难堪,不向他人提出要求,而只是顺从他人,等等。

其实,我们表达诉求、做出主张等行为,都是正常的能量宣泄。一旦能量宣泄的正常渠道被阻碍,它便可能形成可怕的力量。比如,人在强烈的刺激下,平日里被压抑的冲动便可能极富挑衅性。一个平日里老实巴交的人,发起脾气来九头牛都拉不住,就是因为个人情绪被压抑得太久,其爆发力也格外强大。

一旦压抑的大堤决了口,往往会出现能量向外的激烈宣泄,这就如同孩子们在放学时,一跨出校门便欢呼雀跃一样:由于孩子们在学校被压抑了一整天,终于可以在放学后快乐地玩耍了。

如何才能让自己在利用压抑的积极防御作用的同时,远离过度的压抑呢?这就需要你从事先别想太多开始。

事先别想太多

习惯压抑自我的人往往不善于(或者说不敢)表达自我想法,他们害怕自己说出来的话会惹来麻烦。因此,战胜过度压抑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表达自我。

不要事先疑虑你要说什么话,当你想要表达时,只需要张开嘴巴说出话来就行,说的时候再临时进行措辞思考。记住:不要想你下一步需要说什么,因为你的精神会按自己所处的情境来适时地告诉你,你要说什么。

不要计划太多

不要计划太多,更不要对未来设想太多,行动以前不要思考太多。付诸行动,然后一边行动一边改正。这一动作或许有些过于偏激,但事实上,这是你的大脑这一主要机器运转的必要条件。就如同鱼雷一样,它无法事前想出自己所有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它必须要先行动,朝着目标开始进发,然后再改正发生的错误。

我们人也是一样,过分地先思后做,只会搞得自己无法安静下来。我们从出生时就需要以行动来表达自我,而思考只是适当引导行动的前提而已。

不要过分批评自己

一味压抑自己的人往往会陷入自我批评的分析之中。不管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事后他都会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应该这样做。”在充满矛盾的场合中,当他鼓足了勇气要说话时,又马上质疑自己:“也许我不应该这么做,因为别人或许会从坏的方面去理解这句话。”

千万不要这样分裂自己,有效用的反馈是自动自发的、潜意识的。刻意追求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与反省是有用的,但某一周期内一次已经足够。经常甚至是时时刻刻地有后知之明,或者一味地空想过往的行为是没有用的,因此,注意你的自我批评,并从现在开始,马上戒掉它。

养成讲话时放大自我声音的习惯

习惯于生活在自我压制状态下的人讲话时都会轻声细语,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你要提高你的音量。当然,你不需要对人大声叫喊,或是使用生气的声调,只需要有意地练习,让自己讲话时的声音比平时更大声一些就可以了。

大声的讲话方式本身就是减少压抑的有效方法,心理学家早就通过实验证实,若在举重时可以大声叫喊的话,举重者便可以多使出15%的力量,举起更重的重量。对这种实验的解释是,大叫大喊能够消除压抑,令人使出全部的力量,包括那些受到阻碍与压抑的力量。

你喜欢什么,要坦率地让他人知道

压抑的人畏惧表达好或者坏的情感:如果表达友善,他们会害怕被人认为是献媚讨好;如果称赞他人,又害怕被人讥笑为肤浅或者被人怀疑他有什么隐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其实,你完全不必理睬有可能从他人那里反馈来的否定信号,只需要每天称赞三个人。如果你喜欢别人的衣服、戴着的帽子、做的事情或者说的话,那便坦率地回答,并让他们知道。直接对对方说:“我喜欢这样说。”“我看得出,你在这方面是行家。”“你戴的耳环真漂亮。”大胆地说出来,不要太在意结果——他人接不接受是他们的选择,而你的选择是表达出自己的友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压抑作用会导致个人心理问题,但是,当你已经获得足够的力量,并且可以通过更加理智的方法来对付危险时,压抑便不会再存在下去了。因为如果其继续存在的话,自我能量便会被不断消耗掉。随着人的心理问题被解决,投入在压抑宣泄中的能量便可以被释放出来,用于更具有创造力的活动中。 D5dXs9km23FPUPIENDpnQ0CvaG2PoGhGWpIyvoaKkvDCKS6WNhrxrD6LDR3VQP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