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贝壳到数字货币

从以物易物到以牛羊、布帛或者贝壳作为交换媒介,传递的是基于信任的生活理念。在人类漫长的关于货币的求索中,货币落脚在金属上,黄金承载了人类关于货币的记忆,而贝壳和布帛不过是货币的“脚注”。纸币是最原始的信用货币,随着科技的进步,货币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电子货币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2009年,比特币横空出世,它是一串密码、一个数值,构筑了一个跨越时间、空间和国界的信任体系。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确立了霸主地位。美元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撒到了世界各地,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落幕,但是美元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一直是一个古老且悬而未决的问题。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崛起,已经引起了IMF以及各国央行的关注,为超主权货币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那么,货币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黄金是天然的货币,而现行的货币体系为什么需要超主权货币去拯救呢?

货币的演变

1. 货币和货币体系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变。这一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贝壳、布帛、牛羊等都充当过货币。

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以比较。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实物货币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不足为奇。

第二个阶段: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前提。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

第三个阶段: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早期的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都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最初可以兑现为金属货币,逐渐过渡到部分兑现和不能兑现。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滥发导致多次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开始登上货币历史舞台。

第四个阶段: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以电子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表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在全球支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未来货币的形式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数字货币”已不仅是一个概念,还正逐渐变成一种需求。尽管目前数字货币发行还面临科学技术、流通环境、法律规定等一系列问题,数字货币的魅力仍然难以阻挡。

伴随着货币形式的不断演化,世界货币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既是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货币形式适应这一变化的转变。在19世纪初期,由英国主导的国际金本位制度运行了大约一个世纪。“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使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进入“牙买加体系”,走向多元化货币时代,但是美元仍旧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产生了对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的需求,并使之成为一个古老且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并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银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该问题的不同制度安排,也曾经有学者提出过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也有当前建立SDR的实践。但是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出现,为超主权货币的出现提供了想象空间。那么数字货币是什么?

2. 数字货币

2014年欧洲银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给出了虚拟货币的定义,即“虚拟货币是价值的一种数字表达,它不是由中央银行或某个公共权威机构发行,也不一定与某一法定货币挂钩,但被自然人或法人接受用于支付手段,可以进行电子化转移、储藏或交易”。根据这一定义,虚拟货币包含三层含义:首先,虚拟货币是价值的数字化表示。虚拟货币具有一定的价值,且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它类似货币概念中的“记账单位”,也可以被看成是私人货币或商品。其次,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因为它不是由中央银行或公共权威机构发行(任何由中央银行或公共权威机构发行的货币,不论其采用物理的或数字的形式,都属于法定货币)。目前金融体系中的电子货币属于法币而非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也不一定与法币挂钩,即它与法币没有固定的兑换比率。再次,虚拟货币可以具备“交换中介”的职能,被自然人或法人用作支付手段从他人处获得物品或服务;也可以用来进行电子化储存、转移和交易。不同的虚拟货币被接受和使用的范围不同,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被广泛接受,也可以只局限在某个社群内。

参照IMF研究报告的分类,我们可以把数字货币定义为“价值的一种数字表达”,它包括由非中央银行或公共权威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即虚拟货币,也包括中央银行或公共权威机构发行的数字化法定货币。下面将从数字货币的信用建立方式、发行方式、功能以及运行机制来看数字货币。

目前从数字货币的生成方式来看,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数字法币、基于算法的比特币、众筹发行和资产锚定。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前提是国家或者法律授权,尽管现阶段尚未出现,但法律授权将来也会成为数字货币发行的一种方式;比特币是一种算法货币;而众筹发行比较典型的代表是以太币,以太币如果希望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一个通用协议,也就是发布一个技术白皮书,并筹集资金来开发,那么就可以发行自己的以太币,以太币可以用来组织一个开发者社区,并实现在区块链上的应用;很多代币的产生,是可以把资产登记在区块链上的,以这个资产作为锚定物,来发行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数字货币。

从建立信用的方式来看,一种是法币,一种是私人货币。数字货币如果是央行来发行的话是基于国家信用,而基于区块链上的通用私人货币,如比特币则是依靠算法来建立信用。以太币虽然也是算法货币,但是它和比特币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太币的特定用途,当以太榜上智能合约的使用价值越来越高的时候,货币的价值也会随之上涨。

从功能上看,数字法币是履行传统货币的功能,即充当价值储存、价值标准和价值交换的手段。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算法货币最主要的是充当交换价值和支付工具的职能。比特币不合适成为价值储藏的手段是由于其币值波动太大。众筹货币主要是用来运行区块链各种各样的通用协议,比如要运行以太坊上的某种通用协议,就需要使用以太币来运行。而代币是锚定货币,锚定的对象是登记在区块链上的资产,是一种智能资产。

从数字货币的运行基础来看,数字法币是基于联盟链或者分布式总账系统技术来运行;比特币是基于公有链来运行;而众筹货币如以太币是基于区块链上的通用协议来运行;而资产锚定的货币——代币,主要是运行在区块链的商业应用上。

由此可见,数字货币以其不同以往的发行和运作方式,实现着传统货币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并在某一领域使得货币的功能发挥得更加灵活和智能。相比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带来的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同时基于数字货币可以产生更多的应用,实现更为丰富的功能。此外,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还可能提升金融政策的连贯性和货币政策的完整性,数字货币超越时空的特性,也使得其在国际贸易和货币流通中发挥作用成为可能。

央行与数字货币——不可或缺的区块链

以比特币为开端,数字货币在2009年横扫世界。如果把数字货币的发展进程看成一场游戏,那么,比特币只不过是开启了游戏的按钮。中本聪可能根本没有想到,比特币竟然以投机炒作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截至目前,中国是数字货币交易第一大国,全年交易量占到了全球交易总量的70%。随着数字货币市场的逐渐冷静,人们也开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并实践数字货币,各国央行从不认可比特币到打算尝试数字货币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

1. 中央银行——现代货币体系的守望者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其他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权限。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以美联储为例,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简称,其职能实际上就是“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由全美12个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它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每年在华盛顿召开8次议息会议,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它负责制定美国的货币政策,包括规定存款准备率、批准贴现率、对12家联邦银行和其他会员银行及持股公司进行管理与监督。其中,有四个基础政策工具: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金融监管和调准备金率。

美联储在货币金融政策上有独立的决定权,直接向国会负责。一般来说美联储的货币发行是这样的:首先,美国政府通过预算案发行国债;其次,政府将发行的国债抵押给美联储;最后,美联储以收到的国债抵押数额发行货币——美元。

为了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2008~2013年,美国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货币超发,美元泛滥,导致了美元的贬值与全球主要货币汇率的升值。汇率的剧烈波动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平衡,进而又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2013年,美联储启动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按钮,并于2015年年底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加息无疑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动和币值稳定构成压力。美联储加息就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全球金融市场之上,所以世界各国都在时刻关注美联储的加息情况。

如今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的崛起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全世界发行了若干种数字货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比特币。以欧洲为例,2015年,数字货币在该地区的交易额超过10亿欧元,总量虽然不大,但是来势汹汹。基于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及其依托的区块链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积累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实践经验。

比特币的崛起使得世界各地的央行行长们开始研究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中央银行愿意发行法定货币的数字化版本。比特币的出现,有便捷同时暗藏危险,有突破但是也带来了混乱。因此,世界各国央行对待比特币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 各国央行对待比特币的态度

对于比特币的监管,各个国家政策差异非常大。

(1)唱好方

美国。在美国加州率先让比特币合法后,美联储在虚拟货币上的野心也不小。早在2014年年底,美联储就发布了一份改善支付系统的白皮书,提出要研究一种加密货币。美联储在白皮书中提到,“和比特币一样,该加密货币将利用互联网的分布式架构的优势来降低直接通信的成本”。但不同于比特币,美联储的对象将是金融机构,而非个人用户,而且美联储所使用的术语是“point-to-point”(点对点),而非“peer-to-peer”(对等计算)。此外,比特币依赖于区块链技术,但美联储的项目所依赖的是一个中央总账系统和当局机关。

英国。英国央行堪称全球范围内对区块链技术兴趣最高的央行之一。在2016年1月的题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的报告中,英国央行提到,正在探索类似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并且分析区块链在传统金融业中应用的潜力。

不仅是金融领域,英国央行在上述报告中指出,去中心化账本技术在改变公共和私人服务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它重新定义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数据共享、透明度和信任。同时,英国央行已组建了区块链技术团队,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2015年9月也曾表示,考虑发行电子货币的可能性。

有分析认为,这主要源于英国央行正在寻求支付系统的创新支持,并希望能占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先机重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过去一两年,英国的银行自动清算业务系统发生了若干次故障,作为英国所有银行进行转账的主要方式,这一系统在2014年10月曾经一度中断服务9个小时。

德国。比特币在德国是一种价值单位。比特币行业在德国发展相对比较规范,已经纳入国家的监管体系。政府表示,应把比特币当作私人货币和货币单位,个人使用比特币一年内免税,但是进行商业用途要征税。比特币由电脑网络发行,无须任何服务作为回报,因此被排除在电子货币的定义之外,尽管它履行了电子货币的相同经济职能,也有单独发行货币的实际能力。在德国,电子货币的法律概念只适用于那些最终源于真实货币的金融工具,因此比特币实际上被定义为一种商品。这类似于最近一些政府决定把比特币捐赠当作实物捐赠(如捐赠食品和物资)的做法。

2016年3月1日,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公开了一份题为《分布式账本:虚拟货币背后的技术区块链为例》的内部报告,对分布式分类账本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银行之间转账和交易数据的储存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探讨。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是德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成立于2002年,有权监管包括银行、金融服务机构、保险公司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并且可以依法对被监管对象进行处罚。不过,它看起来具有为金融市场建立一个新标准的潜力。不过,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也提醒,需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继续呼吁世界其他的监管机构对区块链进行更加严厉的监管。

(2)唱衰方

泰国。全面封杀比特币。2013年7月30日,泰国外汇管理和政策部的高官表示,由于缺乏适用的法律和资本管制措施,加之比特币跨越多种金融业务,因此下述比特币活动在泰国都被视为非法:买卖比特币、用比特币买卖任何商品或服务、与泰国境外的任何人存在比特币的往来。泰国比特币创业公司Bitcoin Co表示,由于泰国央行封杀了比特币,因此该公司将停止所有业务。泰国成为在世界各国中封杀比特币的首例。

未来,随着各国监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了解加深,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会越来越明晰,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也逐渐成为可能。

3. 中国对待比特币的态度从否定、质疑到肯定

IMF认为数字货币技术具有改变金融的潜力,而且在清算和结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业务运营的框架、关键技术,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管方面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目前是数字货币交易量第一大国,2015年比特币的全年交易量占全球交易总量的70%。中国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产品、安全性及用户体验也远远超过国外的交易所。比特币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接受—认可—爆炒—下跌”的阶段,到现在,人们对比特币的认识更加趋于理性化。

在2013年12月5日的央行等五部委公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之前,比特币交易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比特币成为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和焦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更多的热钱涌入投机市场,大量民众参与其中,直接推动比特币在2013年11月24日上涨至1242美元的历史最高位。交易平台普遍存在以“网络货币”“未来趋势”“数字黄金”等煽动性炒作误导民众的问题;另外“融资融币”和“杠杆交易”等高风险交易也增强了虚拟商品的投机性。此现象引起了央行的关注,2013年12月5日,央行等五部委立即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抑制比特币的过度投机。该通知明确了比特币不是央行发行的货币,不受法律保护,同时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明确加强对互联网网站的管理,进行网站备案等工作,防范比特币洗钱风险等事项。

通知一公布,比特币就开始进入震荡下跌的进程。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交易所选择在此时进入市场,理由是“法不禁则可为”。2014年3月,央行再次向各分支机构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比特币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4月15日前关闭境内所有比特币平台的所有交易账户。此举意味着金融机构为比特币网站平台的交易账户开户为不合法,投资者无法在中国境内为交易进行银行转账和第三方支付。

2014年4月1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言论,“比特币本来不是央行启动的,也不是央行批准的一个币,我们谈不上什么取缔。与集邮者收集的邮票一样,邮票上虽写有价钱,但主要是收藏品,人们把它当作资产来进行交易。比特币也一样,它更像是一种能够交易的资产而非支付货币,所以,对于央行来说不存在是否取缔的问题”。随后,央行编写的《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规章和重要规范性文件解读》一书出版,书中提到央行发布《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主要是为了防范虚拟商品的投机风险、洗钱风险及其他风险。

2014年底,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财经国际论坛上谈及算法货币,她把类似比特币的数字货币定义为算法货币。其核心内容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算法货币只解决了信用问题,但如果没有适应经济需求的供给调节机制,就无法解决币值波动问题。它可以成为金融产品、金融资产,但无法成为一个好的货币。

二是算法货币能否成为货币取决于参与者的认可和币值的稳定。法定数字货币的支付结算与法定货币可兑换的算法货币的支付结算,必须满足监管的要求,做到交易过程可溯源。以目前的分布式跨境支付的研发状况,它还只能是现有国际清算体系未来的挑战者,现阶段会是多种支付协议的研发和并存。用信息技术构建价值传导网络是值得探讨的方向。

三是法定货币之外的货币为私人货币,私人货币有实物形态,也有数字形态,数字形态的私人货币可以与法定的电子货币共存。

2016年1月20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探讨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等技术,并很快在央行官网上发布会议公告。从公告全文来看,中国央行对于区块链等数字货币技术高度肯定,表示将会积极研究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并且首次表示发行数字货币是中国央行的战略目标。这一态度无疑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央行探索发行的数字货币,首先,是一种法定货币,具有法定货币的一切职能,与流通中的现钞具有一样的价值。其次,这种数字货币有可能采用某些加密货币的优势技术(如区块链技术)和交易模式(如点对点直接交易),提高金融交易透明度,有效防范洗钱等犯罪行为;还可以提高金融交易效率和安全性,使金融交易的清算时间、交易成本和交易对手风险得以降低;同时,这一数字货币体系不大可能采用完全去中心化的数字加密货币模式,而很可能采用一种完全创新的混合技术架构。

总体来说,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从质疑、否定到逐步认可,这一转变实际上是关注对象从比特币到区块链技术以及未来形式更为丰富的数字货币的转移。随着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解读越来越清晰,数字货币的发行越来越成为可能。数字货币和现有货币体系的融合无疑将加速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的发展。

Fintech(金融科技)创新最前沿——区块链技术

在这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创新”是不变的真理。如何利用技术更好地发展行业,为消费者带去更便捷、更方便、更优质的体验,是各行各业中每个人都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对日常生活渗透率的不断加深,人们行为的数字化成为现实。由于金融行业对于信息和数据的高度依赖,数据分析技术对于金融行业的改造既具备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又有其现实需求,投资界甚至为这类创新创造了一个新词“Fintech”,从这个单词的构词方式上也不难看出其与金融和技术创新的关系。那么Fintech将给金融行业以及我们的未来带来何种变革呢?

1. Fintech——科技创新变革金融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出现了各种打车软件、外卖软件、手机支付、理财app,似乎生活中的一切包括金融理财都能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给我们带来了更便捷、更低成本的使用体验。Fintech更贴切地描述了互联网公司或者高科技公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以及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开展低门槛的金融服务。沃顿商学院给出的Fintech的释义是: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行业。

如今,全球各大金融机构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概念,优化便捷客户的使用体验。比如银行建立生态圈,让客户在旗舰店、全功能网点、简易型网点、ATM和电子银行间自由选择,无缝衔接各服务流程;利用大数据统计客户的偏好习惯,根据不同客户不同的生命周期,在不同阶段提供灵活组合的贸易融资产品、工具和资产配置服务方案;利用硬件软件技术创新,为客户在跨境贸易方面提供最优资金汇划路线和最佳收费模式,等等。这些科技创新可谓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投资理财方式。如今,美国排名前100的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借贷、支付、数字化货币、交易、投资和资产管理等全部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其他覆盖领域包括保险、众筹、外汇、零售银行和征信等。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可归纳为四条策略:通过与B端合作的模式批量获取有效C端客户;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客户提供纯线上服务,简化业务流程、优化产品界面、改善用户体验;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实现金融服务个性化;以细分市场作为切入点,专注服务特定类型客户,并提供相关增值服务。

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利用科技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包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受众数量并提高了金融服务的频率,因而扩大了整个金融服务市场的规模。虽然,传统金融机构受到了来自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冲击,但是金融科技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满足了过去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实现的金融需求,服务了过去未被服务的客户,其实质是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从数据方面来看,2015年中国的金融科技服务金额高达27亿美元,印度也超过了15亿美元,美国的此类风险企业更是吸引了大约74亿美元的投资。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感受到Fintech如今在全球的火热程度。

支付可以说是最先让普通大众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的行业之一。支付业务的核心在于高效和低成本。以往我们习惯于银联刷卡、现金支付,如今拿着一部智能手机就基本能够行遍天下。支付公司和连锁商户进行合作,除了能快速获得客户量,更是让客户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支付的变革。大部分支付公司致力于为商户提供界面清晰、流程简便的收款服务,支持线上、移动和线下多种场景的支付,如瑞典的Klarna和美国的Stripe,以及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

网络借贷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也可以说是普通大众最熟悉的金融科技领域之一。互联网平台帮助金融实现脱媒,帮助以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满足融资需求。2014年12月,美国的Lending Club成为第一家上市的P2P借贷公司;2015年12月,宜人贷赴美上市。虽然说我国近来也有P2P平台涉嫌非法经营,跑路事件频发,但从整体上看网络借贷行业还是在稳步前进的。网络借贷的优势在于借款方式灵活简便、利用互联网等大数据征信技术对借款人进行筛选,能够针对未被银行覆盖的信贷潜在用户群体。互联网借贷能够与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结合,产品覆盖车贷、房贷及各类消费贷款。对于网络借贷公司而言,征信技术是核心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更为广泛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为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以及为投资者进行风险评级,能够为借贷两端都提供个性化的信用服务。目前网络借贷公司主要切入细分市场,总体来说,网络借贷的客户主要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但每家公司的业务切入点各有不同。有专门针对零售服务行业小企业的借贷公司,如另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OnDeck;有专门为潜在成功人士提供助学贷款和消费贷款的P2P借贷平台SoFi,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平台还提供职场辅导和创业辅导,并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助力借款人的事业发展;另有为学生和年轻白领提供分期付款的公司,如美国的Affirm和中国的趣分期等。

信用是金融行业的核心,征信技术也可以说是Fintech的核心,利用科学技术来解决金融脱媒,那么对客户进行各个维度的数据收集并进行信用评级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美国老牌数据公司FICO,其利用FICO模型得出的FICO分在美国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得到了认可。在Fintech时代,FICO通过电信运营商数据、水电煤数据、金融交易数据等判断个人的征信状况;而在我国也有很多大数据征信科技公司,比如量化派、神州融等,通过与各大电商、银行、社交平台、门户网站及征信机构进行数据对接,构建自有模型来对借款人进行风控打分,从而把控网络借贷等行业的风险点。

但如今的金融科技公司还处于Fintech1.0阶段,技术创新仍在继续,而且可以说科技是Fintech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更大的技术创新空间属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或者说是分布式总账技术的安全、透明、快捷、去中心化、低成本的技术特性对当前的金融系统来说是完美的补充,从加密货币,到智能合约,再到超越货币、经济和市场的公正应用,区块链技术有潜力变革的产业可谓非常多。目前,Fintech依托的技术还大多基于互联网为全球带来的沟通互联与数据便捷,而区块链将彻底变革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技术。区块链给全球带来的变化很可能就像当年互联网为世界带来的变化一样,会颠覆很多传统的产业,改变生产生活线。

2. 从“币”到“链”,区块链能带来什么

谈到区块链,我们就会想到比特币。从技术角度来看,比特币有三层:区块链、协议以及货币。第一层是底层技术,也就是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交易记录总账,其数据库是由所有网络的节点共享的,由矿工更新、全民监督,但没有人真正拥有和控制这个数据库;第二层是协议,即区块链上进行资金转账的软件系统;第三层是货币本身,如比特币。不只是比特币,可以说这三层的技术结构对所有的加密货币都是通用的,每一种不同的数字货币对应它独有的货币、协议以及区块链。

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都有着无限可复制的特点,可信赖的第三方机构如银行、支付宝等履行着中心化媒介的角色,帮助双方确认一笔资产是否被花掉。而区块链点对点的分享技术以及公钥、私钥加密技术将货币的拥有权改为公共总账来记录,且不需要中心化机构,彻底实现了“去中心化”这一特点。

目前数字化货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从目前来看一旦私钥丢失就无法找回数字货币,而普通用户普遍没有很好保存私钥的能力,这也是比特币目前没有广泛流行的原因,但Circle等公司正在试图为客户提供备份保存的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的现实应用,美国出现了Bitpay和Coinbase等这些成熟的比特币支付方案提供商。但目前商户面临传统支付、比特币支付两套系统独立运行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Intuit通过PayByCoin模块在传统支付上集成了Bitpay和Coinbase支付,国内方面如果支付宝、微信能切入,将极大地促进数字货币的普及率。目前比特币的交易还是在用法币结算,其价格波动性也是数字货币未被广泛使用的因素之一。由此也出现了和美元锚定的Ripple;Bitpay和Coinbase也提供了法币、比特币实时转换的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在国际汇款方面也有着极大的潜力,时效性、低成本都是区块链技术能够带来的优势,目前传统国际汇款交易费率为7%~30%。

比特币可以说是以更宏观的视觉来看市场,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整个市场去中心化,通过区块链技术转换不同的资产来创建不同资产单元的价值。金融的本质是信任,交易双方或多方通过建立合约来履行信用,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帮助交易多方共同维护信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账本功能可以被用来注册、确认、转移各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及合约。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可以被改造成在区块链上使用,包括股票、私募股权、众筹、债券、对冲基金和所有类型的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

区块链可以用于任何资产的注册、存储和交易,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智能资产能够通过区块链控制所有权,并通过合约来符合现有法律。说到智能资产,就不得不提到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的出现意味着区块链交易远不止买卖货币,智能合约就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定义承诺。交易双方无须彼此信任,因为交易都是由代码强制执行的。比如,基于区块链的众筹平台主要是以支持初创企业创建数字货币来筹集资金,分发“数字股权”给投资者,这些数字货币作为支持初创公司应获股权的凭证。可以说,区块链能够极大地降低初创公司股权确权的成本,也保证了早期投资人在未来的合理收益。在审计等金融服务机构中,区块链超高透明度、实时又不可篡改的特性能够大大节约审计人员的审计时间及人力物力成本,降低第三方服务机构作假的概率。如要通过智能合约和智能资产来记录和转移更多复杂的资产类型,那么这也就需要强大的脚本系统即最终实现图灵完备(能够运行任何货币、协议和区块链)的系统提供支持,以太坊就是一个以区块链为基础的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具有图灵完备属性的技术平台。

在金融领域以外,区块链技术的价值转移和信用转移特性也有很大潜力,例如在数字身份验证、公证和知识产权保护、音乐及医疗等领域。

3. 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抛出橄榄枝

华尔街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的名字,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华尔街”一词如今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更指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走势动向一直为全球金融从业人员所关注,而华尔街也不乏很多金融行业的明星人物。摩根大通前高管,人称“华尔街女皇”的Blythe Masters(布里特·马斯特斯)就是其中的一员。

“华尔街女皇”在摩根大通工作过27年,对摩根大通金融衍生品业务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她是华尔街曾经的大宗商品交易界的“一姐”,28岁成为董事总经理,创下摩根大通史上最年轻的女高管记录,她担任过摩根大通多个高管职位,包括首席财务官。作为CDS(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之母,她构思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一度高达58万亿美元,也被认为助推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4年Blythe Masters在摩根大通辞职,沉寂一年之后,出任数字资产控股(DAH,Digital Asset Holdings)的首席执行官,再度引起全球关注。DAH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为金融机构的结算与清算提供分布式账本解决方案。Blythe Masters在华尔街大力倡导和宣传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因此也被华尔街同行以及媒体称为“区块链女皇”。

2016年2月,DAH宣布,投行界巨无霸高盛和蓝色巨人IBM也加入了其最近的一轮融资,这使得DAH在A轮融资的总金额上升到了6000万美元,这是迄今为止私有或者授权区块链创业公司获得的最大一笔投资。而投资方的来头也都非常引人注目,现在它已经获得了14家金融机构的支持,除了高盛和IBM,本轮融资的其他参与方还包括荷兰银行、埃森哲、澳洲证券交易所、法国巴黎银行、Broadridge金融解决方案、花旗银行、CME Ventures、德意志交易所集团、ICAP、桑坦德风投、证券托管清算公司(DTCC)以及PNC金融服务集团。这轮融资也标志着高盛开始参与比特币和区块链领域的第二笔公开投资,上一笔是发生在2015年,高盛领投了比特币服务提供商Circle的5000万美元融资。高盛全球联席技术主管保罗·沃克在一次声明中表示,高盛非常相信分布式账本技术对于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交易所将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这将是变革性的,高盛将非常期待与DAH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和技术社区一起参与到区块链的技术发展中来。DAH瞄准的市场包括银团贷款、美国财政部回购、外汇、证券结算以及衍生工具等。在其A轮融资之中,他们获得了澳洲证券交易所的千万美元合同,为澳洲证券交易所设计利用区块链技术的证券交易结算系统。澳洲交易所可以说是分布式账本生态系统中的领航者之一,非常有可能成为全球最早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证券交易所。其非常看重区块链技术所能节约的证券结算成本、股权确权成本以及高透明度等特点。

除证券交易方面外,澳大利亚银行业热衷于区块链在节约成本与安全性上的潜力。目前澳大利亚所有主要银行都加入了全球金融创新公司R3CEV(以下简称R3)运行的区块链项目。

R3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区块链创业公司,由其发起的R3区块链联盟在2015年末最初一轮的合作中已经吸引了42家巨头银行,其中包括桑坦德银行、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花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R)、法国兴业银行,等等,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银行“拥抱”区块链联盟。2016年3月,R3宣布开始接受新的合作伙伴,而近期日本SBI控股成为首个在第二轮宣布加入该联盟的金融机构,从总数上来看,R3联盟已经与43家全球巨头银行达成协议。与R3合作的技术供应商目前有5家,分别是Eris Industries、以太坊、IBM、英特尔与Chain公司,R3还使用了微软Azure的区块链即服务(BaaS)。目前由R3引导的金融机构联盟已经与40家银行合作完成了5个不同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商业票据、大型企业所使用的短期债权证券等,参与的客户银行可模型化金融资产、商业票据、短期债务工具,可以进行创建、购买或出售以及赎回操作。R3负责人表示目前各项模拟测试都会选择较少数量的合作银行分成小群体来进行试验,目前模拟测试已经进行了至少600笔交易,不过测试交易中都没有使用到真正的资金。在每次测试结束后,技术供应商都会向参与的银行展示他们的工作,让R3客户直观地了解底层技术。而在每次测试后,所有R3联盟银行包括没有参与试验的银行都能够共享研究成果。这也是如此多顶级金融机构都趋之若鹜地加入R3联盟的因素之一,任何金融机构都不想在新技术的成长期掉队,掌握技术就是掌握未来。

全球各大顶级金融机构的高管也都纷纷发言表示对区块链技术的看好。巴克莱投资银行的首席技术官Brad Novak表示,巴克莱已经在共享式账本以及智能合约的价值评估上取得进展,期待能够利用R3实验室来协同技术实验,并期待合作实验室能够利用各种知名开源技术。汇丰银行全球银行和市场部首席信息官理查德·赫伯特表示,R3全球访问实验环境以及R3联盟能够帮助R3联盟中的会员银行合作共享实验成果及智能合约等技术。瑞银高级创新经理Alex Batlin则表示,将参与实验的银行连接到一个模拟现实世界的网络中,将理论进行试验,验证如何有效地在安全环境中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桑坦德银行则表示,R3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其他金融技术平台协同合作建立一个基于加密货币和分布式总账技术新平台的机会,并表示桑坦德银行热衷于推动这一合作,为塑造日后金融行业发展的新平台而努力。荷兰银行和金融服务集团ING也是R3区块链联盟成员之一。ING的全球交易服务主管Mark Buitenhek(马克·布特何克)接受Coin Desk采访时说,ING正在积极推进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进程,这个探索过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与世界各地知名银行共同参与联盟合作探索区块链技术并能在内部进行跨行、跨部门的区块链技术更是能够带来实践意义。Mark Buitenhek表示,ING认为区块链在银行和金融环境中有很多应用的潜力,包括证券和交易结算、内部办理、电子身份,也可以作为连接不同设备的支撑网络。

超级账本Hyperledger是Linux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的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交易验证的开源项目,目前它已得到了30家大型公司的支持,包括思科、摩根大通、英特尔、富国银行、伦敦证券交易所、IBM、区块链公司DAH、R3、荷兰银行、埃森哲、芝加哥交易所集团等,成员分布之广也体现了金融与技术的多样性。正如Hyperledger官方网站上的描述,这一项目的目标是发展一个跨行业的开放式标准以及开源代码开发库,允许企业创建自定义的分布式账本解决方案,以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商业当中的应用。全球各大顶级金融机构给予的支持也体现了金融、技术机构对此开源项目的认可。自从2015年12月计划成立该项目,超级账本项目已经收到来自多个企业的代码和技术,其中包括Blockstream、DAH、IBM和Ripple等,其他社区成员也在考虑如何贡献他们自己的力量。Hyperledger项目是让成员共同合作,专注于开放的平台,以在将来满足多个不同行业各种用户的案例,简化业务流程。

“成百上千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正在硅谷崛起,它们拥有大量的智慧头脑和风投资本,而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开发出针对传统银行业的替代技术。”这是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在致股东的信中所说的。摩根大通也参与了R3区块链联盟、Linux基金会牵头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账目以及摩根大通前高管领导的DAH区块链公司。据摩根大通的首席营运官马特·赞姆斯说,摩根大通计划在2016年增加对整体技术的资金投入,从2015年的92亿美元增加到94亿美元,其中40%的预算用于新投资和新技术,这将包括与新兴公司的合作。由此不难看出,摩根大通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摩根大通大幅度增加对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积极参与各大区块链联盟项目,就是希望能够掌握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帮助货币结算,为客户提供更快的周转时间、降低银行风险。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摩根大通已经悄悄地在测试区块链技术用于美元汇款的可行性,测试汇款在伦敦和东京两个金融中心之间进行,大约有2200名客户参与。在其新的区块链计划中,据摩根大通的企业及投资银行的首席行政官萨诺克·维斯瓦纳坦透露,摩根大通计划尽快扩大其对真实交易的测试,第三季度会为某些企业和投资银行的客户,包括一些对冲基金,开展区块链测试等。

区块链技术的实时、不可篡改、高透明度等特性完全匹配审计行业,能够提高审计透明度及各类成本、因此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在马不停蹄地探索区块链技术。经过大约一年的研发时间,德勤率先推出了区块链一站式平台Rubix。这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台不仅能够提高审核购销的速度以及透明度来节约审计成本、降低造假成本,还有望帮助企业客户完成咨询工作。

德勤的竞争对手,审计巨头普华永道也推出了类似计划,试图使用区块链来服务市场。2016年1月,普华永道宣布与Blockstream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Blockstream官网的新闻稿表示,这一合作旨在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区块链技术与服务。随后普华永道也成立了一个区块链顾问团队,英国主要金融监管机构的一名前监管者,已被普华永道公司聘请加入这个最新成立的区块链顾问团队。2016年2月,普华永道又与DAH达成合作伙伴关系,DAH将为其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帮助其节约时间和成本。随后普华永道公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组合,旨在帮助其商业客户从区块链解决方案的构想阶段一步步接近实际应用。普华永道的区块链解决方案组合由12项服务组成,涵盖了目前主要金融机构热议的应用分析,功能主要集中在教育、评估,通过这一套解决方案组合,普华永道希望加强其与客户和行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普华永道Fintech高管杰里米·德雷恩对普华永道的新服务感到非常自信,他解释这是为了帮助公司了解区块链给金融服务带来影响的规模和范围。

在金融科技、区块链如此火热的表面下,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技术创新而不是一股脑地去热炒。区块链确实重要,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高管都难以否认这样的事实,但是根据普华永道最近的一份高管调查显示,有些金融机构对采用区块链技术,仍然保持了谨慎的态度。

从概念上来讲,区块链和银行业应该是完美的合作伙伴:一个分中心化的数据库可允许股票或债券交易近乎实时地进行交易,将交易记录在一个难篡改、难摧毁的链数据库上,无须中间商或清算所的参与,更将繁重的处理成本、长时间的结算时间和人为错误风险都从理论上根除。而以往为防止违约风险的宝贵资本和抵押品也变得可有可无。据区块链创业公司SETL估算,每年清算和结算交易的成本高达800亿美元,如果能够削减其中的一定比例,那对于银行业来说可谓是降低了很大的成本费用,但将理论彻底实践起来还是存在着一些目前看来不可逾越的差距。比如如何让清算所、交易所和经纪公司同意一种新的系统,而它是否会对其现有的盈利造成冲击?监管问题又如何解决?况且银行自身就聘请了大量的中间商,无论是抵押贷款经纪人还是销售商,这些中间商在这样一个直接交易的世界里又如何能够生存下去?以上所有的这些问题,使得区块链对银行的吸引力显得并不是那么强烈。难怪瑞银在2016年1月的白皮书中,将这种技术描述为一把“双刃剑”。当然,金融科技的创新,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显然是未来的大势所向,只不过还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但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果不走在技术创新的前列,难免不会被未来的浪潮拍在沙滩上。 dJUH6ymlSfnY3FXUtKK8FYL9O2pJUs+GB92jonoZiiVeof+GJ1ZC3E/QbJZFSO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